阿拉伯史上英雄萨拉丁:驱逐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导读: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1138-1193)是库尔德人。

他的父亲艾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

【千问解读】

导读: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1138-1193)是库尔德人。

他的父亲艾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之封,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1138年,艾尤卜被解职,被迫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

这一年,他的儿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诞生。

他为儿子取了“萨拉丁”的名字。

8岁的时候,萨拉丁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动荡的生活促使萨拉丁变得少年老成。

赞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它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着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基督教十字军和以埃及为中心、奉什叶派为国教的法蒂玛王朝。

年轻的萨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统治,以及推进对十字军的圣战。

26岁时,他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跟随自己的叔父施尔科出征埃及。

尽管将近3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但他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

1168年,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

应埃及的请求,赞吉王朝派施尔科和萨拉丁叔侄驰援。

1169年1月,获胜的施尔科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宰相。

两个月后,施尔科暴毙身亡,他所率领的叙利亚军队陷入争吵之中。

阿迪德选择萨拉丁继任宰相。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的局面。

他将什叶派的法官换成逊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将领。

9月10日,他在开罗的清真寺里开始以阿拉伯帝国第二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的名义讲道。

第二天,他在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共有147个方阵接受检阅。

史书记载:“看过的人都认为,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

”两天后,法蒂玛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病逝,法蒂玛王朝就此终结。

此时的萨拉丁仍然保持着赞吉王朝附庸的地位。

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尔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账目、收缴贡赋。

萨拉丁向努尔丁的使节出示了整个军政机构的详细账目,表示维持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金钱,因此无法向努尔丁缴纳贡赋。

恼怒的努尔丁准备对萨拉丁发起进攻,却突发急病去世。

萨拉丁摆脱了宗主的阴影,并取而代之,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

继承努尔丁的是他年仅11岁的儿子萨利赫,赞吉王朝处于分裂之中。

萨拉丁开始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展势力。

叙利亚地区的众多将领邀请萨拉丁赴叙利亚主政。

10月,萨拉丁从埃及来到大马士革南方的门户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长官沙姆斯丁认为萨拉丁带的人太少。

他对萨拉丁说:“只要大马士革的驻军抵抗你1个小时,周围的村民们就能把你干掉。

但是如果你带着钱,事情就简单了。

”萨拉丁的随从回答:“我们带了5万第纳尔。

”10月28日,萨拉丁兵不血刃进入大马士革。

途中大批的大马士革守军出城加入他的队伍。

萨拉丁为了安抚大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钱财。

据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说,他把埃及的钱全花在征服叙利亚上了。

萨拉丁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了霍姆斯和哈马,12月30日抵达重镇阿勒颇城下,萨利赫就在城里。

阿勒颇人出钱请著名的杀手集团阿萨欣派暗杀萨拉丁。

一天晚上,萨拉丁在军营和诸将进餐,13名阿萨欣派杀手突然出现。

由于众将保护,萨拉丁安然无恙。

一年后萨拉丁再次遭到阿萨欣派的袭击。

一名杀手刺中了萨拉丁的脸颊,但随即被萨拉丁的部将劈死。

另外几名杀手则被剁成肉酱。

萨拉丁胸前的铠甲被刺穿,脸颊淌着血走回自己的帐篷。

1181年,据守阿勒颇的萨利赫病死,萨拉丁加紧了围攻。

1183年,萨拉丁与守城的将领赞吉谈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换阿勒颇。

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颇打开了城门。

萨拉丁让守军带走了所有的财宝,自己则表示只要阿勒颇的石头。

他将阿勒颇视为“大地的钥匙”。

在给弟弟图格特勤的中,他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

”他嘲讽放弃阿勒颇的赞吉说:“我拿了一枚金币,给了他一枚银币。

”1174年萨拉丁进兵叙利亚的时候,认为可以像挤奶一样轻取阿勒颇(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是“鲜奶”的意思)。

这个愿望历经8年半才得以实现。

随机文章发生在06年真龙吃人的照片真相,疑似神秘生物活吞游客为什么来了美国就发胖,为什么在美国喝水都胖/你是不是有胖人基因未确认生物之猛犸鱼,战斗力与两头虎鲸相当/鼻子像猛犸尾巴像虾黑洞到底有多重,无法测量重量/能测量黑洞质量(看不见的天体)会爬树的螃蟹你了解么?在中国的海南三亚也有椰子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电视剧里明朝读书人都爱习武?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从武侠小说到武侠电影、电视剧,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将背景时代设定在,在江湖上大显身手的主角们,与明朝的社会风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在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

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个明朝一直都在与这些外患打仗,也导致整个社会军事气氛相当浓重。

明朝也极为重视边区(云贵地区)开发,而开发就会与当地的居民起冲突,有冲突就有战争。

明朝因京杭大运河的兴建,让城市发展越发兴盛、商业发达,从明代小说《》中的描绘,可以看出在大运河的发展下,明代士人很重视城市生活,广交居住在城市的友人、乐于花钱挥霍。

这样繁荣的江南城市,也是明政府积极处理倭寇问题的原因。

和蒙古人不同,倭寇直接搭船南下,明朝最为繁华柔弱的地区。

倭寇们擅于近身战、游击战,长长的倭刀(中国古代对日本刀或仿制日本刀的称呼)一出鞘,便是死伤无数,让居住在江南地区的士人从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官府需加强边防与个人需要习武防身的危机感。

因为倭乱的关系,也刺激各个地方人士聘请习武之人,召集乡里平民一起学武自保。

地方上的动乱,也加深了明朝尚武风气,从官员到下层百姓,无一不习武,无一不以有一身武艺自豪。

从隋唐时期建立的制度,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特别是形成八股文“代圣立言”的传统,已经变成禁锢考生思想的牢笼。

而且庞大的科举压力,让这些读书人希望能跳脱科举的框架,想寻求不一样、充满刺激的人生,这就是明代士人的任侠心态。

这些不甘于现实,又因考场落魄不得志的读书人因此纷纷走上习武的道路,成为除了科举考试外另一个出口、更是他们的生命追求。

由于内忧外患战事不断,明代士人一方面希望透过军事表现、战场功绩走上顺遂仕途,另一方面也期望透过习武获得的能力为国家安危尽一份心。

翻开,许多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是科举文人出身,从战术兵法规划到决策指挥都是文人。

不仅如此,他们也相当推崇文武双修、知行合一的实践家与学问家。

像是明代儒学思想家王阳明,不仅有后世人所研究的“阳明学”,在军事上也有许多建树,平定江西乱事、擒获起兵叛乱的宁王,成为明代士人的武功典范与偶像。

王阳明的墓志铭透露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时期的喜好志向:“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王阳明15岁时,跟随父亲至北京,并偷偷出长城观察蒙古人:“宪宗成化二十有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寓京师。

先生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

" 王阳明在28岁中进士顺利踏上仕途,但后来因宦官专权揽政,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但之后平定江西、擒拿宁王等一连串功绩,让王阳明之后的官途相当顺遂,放眼整个明朝是个突出的例子,但绝不是特例。

除王阳明之外,明朝还有个想当大将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

,虽然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换个角度看不也是追求武学、向往武侠的表现吗? 到明代后期,士人尚武风气已经到了“不知兵为耻",甚至还会鄙视那些凭借一身武功,攀权附贵之人,将武功的标准提升到一个道德观感,对那些会几个拳脚功夫,就索要或是坐拥大官之位的人相当不屑。

这些在茅元仪(明代大儒茅坤之孙)《暇老斋杂记》记载:当东奴(满洲)初起,朝廷求才之法虽不如十科取士之广,而士大夫亦以不知兵为耻……或力能挽强,技能舞剑,无不挟所长,以游于贵人之门……骤猎美官而去……有拳勇之匹夫,而坐索大将。

"社会风气使然,造成用高标准看待习武求官之事。

由此可见,许多武侠小说作者选择明朝并非没有原因或道理,这样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充满习武为侠的风气,从士人留下的书信记录都告诉后世,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商品城市经济繁荣却又让人不安,才造就侠气纵横的社会。

随机文章「今朝有酒今朝醉」下一句更经典 你知道吗?小行星撞击地球2018年若发生,威力堪比1000颗原子弹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女妖洞在什么地方,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内(世界第一无底洞)解析人工智能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的利弊(未来可能毁灭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葡萄牙和西班牙历史上是如何崛起的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衰落的

葡萄牙全称葡萄牙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国家,东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

葡萄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都是大西洋的海岸。

除了欧洲大陆的领土以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西班牙同样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邻葡萄牙,东北部与法国和安道尔接壤。

南与非洲的摩洛哥隔海相望。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扮演重要角色,成为重要的海上强国。

全胜时代的葡萄牙甚至和西班牙签署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意图瓜分全世界。

在西方近代史上,葡萄牙是欧洲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

16世纪到18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影响世界的全球性帝国。

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殖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从1415年攻占北非到1999年澳门政权移交。

其殖民活动斤六百年,曾包括世界上53个国家和地区。

官方语言成为全球2.4亿人的母语和世界第八大语言。

西班牙在16世纪是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和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历史上长期被异族人统治,饱受入侵之苦的两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反抗,在反抗中实现统一并建立了现代民主国家。

在几乎整个16世纪两国垄断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

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和新大陆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两国,从而使这两个小国率先称霸世界。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葡萄牙的衰弱。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前就显出了端倪。

首先让他们富足起来的香料贸易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葡萄牙并不出产用来交易的原料,同时也不想生产那些工艺品。

香料贸易的终点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卫普。

,香料贸易的成本成本也在逐渐加大,葡萄牙为了东方的战争需要花钱,为了维持和当地部落的贸易也需要花钱,而且航行到印度有很大的风险,死亡率极高。

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扩张可以说有点“过度”,分散到了许多地方。

葡萄牙并没有相应的人口来承受如此多的“领地”。

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萨说,葡萄牙人是“肚饱眼饥”,什么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

葡萄牙也曾做过努力,让国家适度从贸易中分离出来,交给一些公司去经营。

但是并没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却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荷兰工业品的生产。

一旦他们意识到葡萄牙人只是转手贩卖他们制造的东西,他们就用自己的舰队一步步剥夺了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据点,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于对手实力的增强而相对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经济从一开始就为这种衰落埋下了隐患。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

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

这些王朝战争、宗教战争耗费了西班牙人的鲜血和西班牙的财富。

西班牙统治者的过分扩张,显然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他们试图不仅在海上,也在陆上扮演主要角色。

这与英国后来实行的颇为成功的战略形成鲜明对照。

英国的战略是,置身于大陆事务的外围,只有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才进行干涉。

这种战略使英国人能全力以赴地保护、发展自己的殖民地。

而西班牙则和法国一样,集中注意力于欧洲大陆,并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

最终结果是,英国人能建立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帝国,而西班牙人却先后失去了对自己帝国的经济控制权和政治控制权。

随机文章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曾是才华横溢的翩翩美男子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美国拖挂式房车文化,美国人的享乐主义使得拖挂式房车文化兴起哥斯拉是怎么诞生的,巨大海龙摄入放射性废料变异而成/未证实生物进化的实质,十大进化最完美的动物(树袋熊/麝香/穿山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阿拉伯史上英雄萨拉丁:驱逐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