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时一代奸雄曹操的儿子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没人出来反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毫无疑问是时代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历史事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始十年(249年),趁陪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千问解读】

毫无疑问是时代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历史事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正始十年(249年),趁陪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死后,、相继掌权,公元265年司马懿的通过称帝,西晋建立,曹魏灭亡。

一生见于记载的有25个儿子,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虽然、、等去世的比较早。

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时,曹操应该还有儿子在世,为何他们没有出来反抗呢? 高平陵政变时,曹操还有五个儿子在世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时,曹操还有五个儿子在世,分别是:曹据、曹宇、曹林、曹彪、曹茂。

1、彭城王曹据 曹据,环夫人所生,的胞弟。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范阳侯。

二十二年(217年),徙封宛侯。

魏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公。

三年(222年),徙封为章陵王,同年。

徙封义阳王。

曹丕以南方潮湿,环夫人是彭城人,徙封彭城王,又徙封济阴王。

五年(224年),改封定陶王。

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回彭城王。

景初元年(237年),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三年(238年),复所削户邑。

正元、景元年间,累次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户。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了曹芳,准备立彭城王曹据,而曹据是的叔叔,立曹据就意味魏明帝断子绝孙,于礼不通。

于是,司马师听从了郭的意见,立了。

2、燕王曹宇 曹宇(?-278年),字彭祖,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之父,娶之女。

曹宇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年龄较小,自小和魏明帝关系很好,所以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时,一度准备托孤曹宇,但曹宇性格恭谨谦让,加上刘放、孙资从中作梗,最终由曹爽、司马懿辅政。

此后曹宇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景初、正元、景元中,一直累积增加食邑,一共达五千五百户。

其子常道乡公曹奂,在高贵乡公曹髦被弑后入继大宗,是为魏元帝。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降封曹宇为燕公。

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

3、沛王曹林 曹操第十子,与中山王曹衮、金乡公主同为杜夫人所生,与秦朗同母异父弟弟。

杜夫人本为手下秦宜禄之妻,曹操破吕布后纳为妾。

建安十六年封饶阳侯。

建安二十二年,徙封谯侯。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

黄初三年,封为谯王。

黄初五年,改封谯县。

黄初七年,徙封鄄城。

太和六年,改封沛王。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

4、楚王曹彪 曹彪(195年—251年),字朱虎,三国时期曹魏皇族,曹操之子。

216年,曹彪被封为寿春侯。

221年,曹彪进爵,升迁为汝阳公。

222年,升为弋阳王,同年又升为吴王。

224年,改封寿春县。

226年,魏明帝即位,升迁,徙封地在白马。

232年,改封楚王。

曹彪是唯一一个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作出反应的诸侯王。

嘉平元年(249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谋划迎立曹彪,在建都。

到了公元251年,由于有人告密,被司马懿提起发现,王凌、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自杀。

5、乐陵王曹林 曹林(?~256年3月11日 ),曹操第十子 ,又名“”,在《吊魏武帝文》中被称作“季豹”,不知是其字否。

母杜夫人。

建安二十二年,徙封谯。

魏文帝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邺城;魏明帝太和六年,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

曹魏诸侯王无权无兵,备受打压 第一,就是只虚封而不给实权。

曹丕虽然把自己的弟弟们都封了王,但这些诸侯王没有任何治理封国的权力,封国内的官员全由朝廷任命。

至于兵权,更不是诸侯王能染指的了,他们甚至连保护自己的安全都比较困难:封国内最多只有几百人的军队,而且都是老弱病残。

第二,经常更换诸侯王的封地。

曹丕为了不让诸侯王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经常迁徙他们的封地,改变他们的封号(曹植经常迁来迁去)。

让他们从一个封地到另一个封地,而不能通过长期在一地积累势力。

而且曹丕还不允许诸侯王之间见面,联络,防止他们交通搞事情。

这样的政策,确实起到了很好地效果,终曹魏一朝也没有诸侯王作乱,甚至连作乱的想法都没有。

但也造成了一个弊端,那就是当司马家夺权的时候,曹魏各地的诸侯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魏被取代,因为他们无兵、无权、无钱(估计也没有心思,已经寒心了)。

自公元220年称帝,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曹魏政权仅仅存续了46年的时间。

面对夺权,曹操有五个儿子在世,居然只有楚王曹彪一人反抗,结果还被扼杀在摇篮中,实在让人唏嘘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金陵十二钗中谁最漂亮:美貌背后的多元解读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宛如十二颗璀璨的,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她们的美貌一直是读者的话题,然而,若要评判谁最漂亮,却并非易事,因为美本就是多元且主观的。

一、:兼美之姿的神秘之美 秦可卿在金陵十二钗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书中形容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表明她兼具的鲜艳妩媚与的风流袅娜,是“兼美”的化身。

认为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的第一人,评价极高。

在古代社会,贾母作为家族中极具权威的长辈,她的审美眼光和评判标准代表了当时主流的价值观。

秦可卿能得到贾母如此高的评价,足以证明她的美貌在贾府上下是备受认可的。

她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还带有一种神秘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她在十二钗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读者心中美貌的代表之一。

二、:张扬夺目的艳丽之美 王熙凤的美是张扬而夺目的。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笑先闻”,这段描写将王熙凤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眼神犀利,眉毛上挑,身材苗条且体态风骚,还未开口说话,就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贾府中,王熙凤的装扮也是最为耀眼的。

她精明能干,八面玲珑,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掌控局面。

她的美是一种充满力量和自信的美,如同盛开的牡丹,艳丽而张扬。

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手段,成为了实际的掌权者,其美貌与智慧相得益彰,让她在十二钗中。

三、薛宝钗:端庄温婉的大家闺秀之美 薛宝钗之美,是典型的大家闺秀风范。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她的容貌无需过多修饰,便已自然动人。

她举止端庄,性格温婉贤淑,深得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薛宝钗恪守封建妇德,善于迎合长辈,城府颇深。

她的美是一种内敛而深邃的美,如同春日里静静绽放的花朵,不张扬却自有一股吸引人的力量。

在贾府的社交场合中,她总是能够以得体的言行和优雅的气质赢得众人的赞赏。

她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体现在她的品德和修养上,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

四、林黛玉:清丽脱俗的灵性之美 林黛玉之美,在于那份不染尘埃的清丽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的美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而自然。

林黛玉生性敏感细腻、天真率直,极富才情,诗作清新自然。

她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

她与有着共同的理想志趣和深厚感情,这种精神上的契合让她的美更具魅力。

她的美是一种灵性的美,如同天上的仙子,让人在欣赏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五、:活泼开朗的生活之美 史湘云既有小家碧玉的气质,也有知书达理的风范。

她的容貌更是一种生活美,不仅可以活泼可爱,还可以稳重典雅。

她心直口快,开朗乐观,才情出众,身着男装大说大笑,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87版《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一袭红衣,豪爽的气质,再加上动人的容颜,简直就是无数宅男眼中的梦中情人。

她虽说话有些结巴,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少女风采。

她的美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美,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在贾府这个充满规矩和束缚的地方,她的活泼开朗为整个氛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六、美貌评判的主观性与多元性 评判金陵十二钗中谁最漂亮,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主观性的问题。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标准都不同,有人喜欢秦可卿的兼美之姿,有人钟情于王熙凤的张扬艳丽,有人欣赏薛宝钗的端庄温婉,有人沉醉于林黛玉的清丽脱俗,也有人偏爱史湘云的活泼开朗。

而且,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还包括内在的气质、品德和才华。

金陵十二钗中的每一位女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闪光点,她们的美是多元的,无法简单地用“最漂亮”来评判。

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和多元的视角去欣赏她们的美,感受《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所展现的丰富而深刻的女性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高平陵事变时一代奸雄曹操的儿子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没人出来反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