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苏轼一生中最后的时光,他是如何度过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8 点击数:
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仕途十分坎坷,他的一生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宋元符三年

【千问解读】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仕途十分坎坷,他的一生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年纪轻轻的突然去世,他的弟弟徽宗继位。

新登基后,罢免了和自己作对的宰相,把他贬谪到了岭南雷州,同时赦免了被流放在儋州(今海南岛)的苏轼。

听到这个消息,儋州的父老乡亲纷纷向苏轼道贺。

苏轼自己却表现得非常淡定,“此心安处是吾乡”,屡经贬谪的已经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家乡,此刻的离开,他只有之情。

他在《别海南黎民表》一诗里写道: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轼带着小儿子苏过横渡琼州海峡,回到了大陆。

在惠州稍作停留后,继续北行。

在路过大庾岭的时候,他们在一个小店里休息。

有个老者出来问道:“这是哪里来的官员?”苏轼的随从答道:“是苏尚书遇赦回来了。

”老人又惊又喜:“真是回来了,我听说有人要谋害您,没想到还能看见您北归,真是天佑善人啊!” 苏轼也很高兴,他感谢了老人的关怀,就在店内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赠岭上老人》: 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经过镇江时,苏轼邀请老朋友米芾同游金山寺。

在庙里,他们看见了著名画家李公麟多年之前所画的一幅苏轼像。

看着当年的画像,想着自己坎坷起伏的一生,苏轼,提笔在画像上题了四句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终于回到了常州,这里有他置下的房产,也是他选好的终老之地。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收到了一封信,是老朋友兼政敌章惇的儿子章援寄来的。

章援是苏轼的门生,他当然知道自己父亲对苏轼的迫害,但他听说朝廷要重新重用苏轼,害怕苏轼对父亲进行报复,就写了一封长信,委婉地为父亲求情。

收到信,苏轼很高兴,马上回信一封。

他在信里说自己和章惇四十年的交情不会改变,他告诉章惇在岭南不要乱服丹药,并承诺会把自己这些年的养生心得《续养生论》给他寄过去。

对那个差点把自己整死的老朋友,一向心怀宽广的苏轼没有一丝怨恨之情。

就像他曾经和弟弟所说的那样:“吾上可以陪,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 写完这封信一个月后,苏轼在常州溘然长逝,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一代文星就此陨落。

门生李廌为他写了一篇祭文,其中有几句这样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

,鉴平生忠义之心;,还千古英灵之气。

”这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探索苏轼一生中最后的时光,他是如何度过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