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狐媚取天下 宣皇帝司马懿如何忽悠过骗人专家一代奸雄曹操

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儿也不冤枉。
他会“媚”,会骗,先骗了,后骗了,最后又骗了。
他骗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个“媚”字。
骗
【千问解读】
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儿也不冤枉。
他会“媚”,会骗,先骗了,后骗了,最后又骗了。
他骗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个“媚”字。
骗过这三人以后,他又骗,把曹爽骗进了鬼门关。
这一次。
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
叙过司马懿的一生,便是叙述他如何媚了三个人,哄了一个人。
在他所骗所媚的三个人之中,最难骗、最难媚的当然是曹操了。
曹操自己是骗人专家;对司马懿来说,他是前辈,他是大巫,怎么反而“败”在司马懿之手呢? 原因相当简单。
曹操只知骗而不知媚。
曹操一生没有媚别人的需要,自然也没有练习媚的机会。
换句话说,曹操对于媚与被媚,十足外行。
于是,他终于被司马懿媚得不知道这是司马懿在对他媚! 曹操从崔琰等人的口中,听到了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的一个人才。
司马懿的胞兄司马朗,在曹操面前当过“主簿”(秘书),其后外放,做“兖州刺史”,做到了“政化大行”而本人“粗衣恶食”,给了曹操以相当好的印象。
司马朗在建安二十二年,在讨伐时,死在前线(染了瘟疫)。
曹操这时候已经用了司马懿做魏国的“太子中庶子”了。
曹操并不曾一下子就让司马懿当“太子中庶子”;司马懿也没有一下子,就乖乖地走到曹操的面前,请曹操给工作,听曹操摆布。
网络配图 司马懿也并不是骨头硬:弯不了腰,或不愿意弯腰。
他是早就看清楚了曹操的作风,以匡扶为号召,而心里所想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司马懿觉得,犯不着和这样的一个曹操混在一起,弄得将来成功失败,是,还是遣臭万年,也毫无把握。
因此,在曹操以“司空”的身份,派人来“辟召”他的时候,他假装风瘫,躺在床上不动。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骗”。
曹操所派的人,被他骗过;曹操是否也相信他真的风瘫了,无考。
至少是在当时,曹操就不再派人去辟召他了。
不久,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由“自为司空”而“自为丞相”,想起了这位架子大的司马懿,于是又派人去。
这时候,曹操已经知道了他上次并非真有风瘫;所以,就吩咐这一次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来,就抓了他来。
” 于是,司马懿也就不敢再装风瘫,而“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他跟随曹操的“行者”来到了许县,曹操却也暂时不给他官职,而把他当作一个晚辈(世交的子弟)看待,叫他与儿子曹丕在一块儿住、一块儿玩。
司马懿很有办法,花不了多少时间便把曹丕侍候得十分舒眼。
曹丕舒服了,曹操也很舒服。
曹操任命司马懿作黄门侍郎,然后一升再升,作议郎、丞相东曹“掾属”。
掾是处长,属是处长下面的职员。
再过了一阵,司马懿就当起丞相府的“主簿”来了。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三月。
去陕西打,带了司马懿同去。
张鲁很快便投降了。
司马懿劝曹操一口气由汉中向南,越过大巴山,抢从之手所夺到的今日四川省。
曹操不太欣赏司马懿的这种拍马屁而不切实际的建议,却不愿意向司马懿示弱,说没有把握一口气又打刘备,抢四川。
曹操只是轻描淡写,向司马懿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网络配图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当魏公,二十一年称魏王。
魏国等于是汉朝内部的另外一国,自己有一个小朝廷,设了丞相以下的宮。
“太子中庶子”是这些官之中的一个。
“中”的意思,是“內”。
“庶子”的意思在这里不是嫡子以外、庶出的子;而是“众多的子”,“众多的、与太子年龄相仿佛的年轻人”。
换句话说,是太子的“宾客”,他们住在太子公馆之“内”,与太子生活在一起。
本来,司马懿早就在担任黄门侍郎以前,与曹丕一起生活过,而不曾有什么名义。
现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叫他当正式的“太子中庶子”。
于是,司马懿的一套“媚”的功夫,有了更确定的对象。
他常常被曹丕邀请“参与机密”。
他每次参与机密,都拿得出“奇策”来。
因此,他越久越被信任。
是曹家的“老臣”,陈群的地位被司马懿赶上了。
陈群与司马懿,加上、朱铄,被人们称为“四友”。
司马懿一方面做了曹丕的亲信,同时也保持了与曹操的接触。
他做了太子中庶子以后不久,曹操就把他调回,放在自己身边当“军司马”。
他常常对曹操有所建议。
这些建议,也颇有被曹操采取的。
他的最重要的一次建议,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于掳了之时,有意思放弃许县,迁都到黄河以北、邺县之类的地方,司马懿恳切谏阻,说千万不可迁都,一迁都人心就会动摇。
曹操对司马懿的建议,欣然接受。
迁都的念头,立即打消。
曹操与司马懿处得很久了,对司马懿的才干,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他也生了一种恐惧之心。
曹操看出了司马懿有一种“狼顾”的特征。
“顾”是回头看;“狼顾”是像狼那样能够身体不动,两肩不动,而头与颈项可以向左右转一百八十度。
凡是有这种“狼顾”的特征的人,曹操知道,心术一定很坏,坏得像狼一样。
曹操这个学问,是从看相的书上得来的。
网络配图 曹操而且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草。
这是“三马吃一曹”(预言了司马懿、、,父子三人,将要把曹家的天下吃掉)。
曹操因此对司马懿更不放心。
他向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能够给别人当臣子的人。
他会干涉到你的家事。
”曹丕这时候早已被司马懿迷住,像被狐狸迷住了一样。
曹丕不仅不遵照父亲的意思,对司马懿疏远,反而替司马懿说了许多好话。
司马懿也觉察到曹操对自己颇不放心,就更加在办公之时特别卖力,一天到晚办公,办到深夜,应该睡觉之时,仍在处理公事。
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他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似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自动去做。
例如喂曹操所骑的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看相术可能有问题:这样的一个、办事卖力的司马懿,也许没有什么不可靠罢。
结果,曹操终于也像曹丕那样,对司马懿放了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