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亲自去请王翦出战,王翦称病不出:除非你赏赐我良田和豪宅

【千问解读】

秦始皇手下有不少名将,如果非要选出最牛的一个人,那么一定是王翦。
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声名显赫,战功卓著,堪称秦始皇左膀右臂。
以王翦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功劳,叫他一声“战神”也并不为过吧?但是,王翦却曾经做出过一件让人不容易理解的事情,秦始皇曾命令他出征,他却趁机向秦始皇索要良田和豪宅,让人费解。
当时,秦始皇灭掉三晋,赶走了燕王,士气大振。
秦始皇想一鼓作气,将荆楚也收入囊中,于是找当时身边的重臣王翦和李信商议。
秦始皇问李信,如果让你带兵攻打楚国,多少兵马能够完成任务?李信拍着胸脯说,给我20兵,我替大王踏平楚地。
秦始皇又问王翦,如果让您去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呢?王翦斩钉截铁的答道,没60万兵马办不到。
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史记》
秦始皇一听,对王翦说,你真是老了,胆子也小了,还是李信将军神勇。
于是,秦始皇拿出20万兵,灭楚的差事就交给了李信。
王翦一看此事让人抢了,心里有点不开心,干脆就称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兵攻打楚国,果然势如破竹,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只不过胜利让李信变得骄纵大意,结果被项燕3天3夜急行军,给杀得大败而归。
李信的失败,让秦始皇勃然大怒,认为李信给大秦抹了黑,只好另寻人选,再度伐楚。
最佳的人选自然是王翦,但是秦始皇揶揄王翦的话语仿佛就在昨日,这让秦始皇比较为难,但是不请王翦又不行,除了他谁能战胜项燕呢?
秦始皇确实是个人物,他最终以大局为重,亲自去请假装称病的王翦出征。
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即便他亲自到场,王翦还是称病不肯去,最终秦始皇发起狠来,命令他必须去,王翦这才勉强答应出征,但是还有附加条件,必须得赏赐给他良田和豪宅,秦始皇自然答应了他。
王翦带着秦始皇给他征集的60万大军准备出征的时候,王翦和秦始皇明确提出良田和豪宅的事情,让秦始皇哭笑不得:“你一个大将军,怕什么穷啊?”王翦却颇为正经的回秦始皇说:“我得留些家产给自己的子孙啊。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史记》
王翦带着60万大军出征,直到出关之前,他一共派了5次使者到秦始皇那里,汇报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催促秦始皇兑付承诺,抓紧将良田和豪宅给他。
王翦是一个“战神”,同时更是一个智者,他为什么突然如此贪财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情况。
王翦一直以来都是秦始皇倚重的人,却被这个叫李信的人抢了平楚的机会。
当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失败以后,秦王大怒,派人去攻打燕国,当时派的人便是王翦和李信。
李信确实有实力,他带兵将燕王逼到绝境,燕王无奈之下杀了太子丹,将他的首级献给了秦王。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信的作战能力很强,大有崛起之势。
在这一次攻伐燕国的战争中,王翦的主力军还没开始发挥,功劳就被李信带的先头部队给抢光了。
李信的这一次大获全胜,得到秦始皇的赞赏和信任,在《史记》中的记载是“始皇以为贤勇。
”不过,李信的表现却让王翦很郁闷,本来这份荣誉应该属于他。
秦始皇出于对李信的信任,同时也希望能够再扶持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军出来,避免要依赖王翦一人的情况出现,所以开始给李信建功的机会。
秦始皇派李信带兵伐楚,正是一次给他的绝佳机会,但是这也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李信必须给秦始皇一个不选择王翦而选择他李信的理由。
所以,李信提出了只需要20万兵便可灭楚的想法,希望通过这一战的胜利,成就一个新的传奇人物。
李信带20万兵灭楚,只能说勇气可嘉,但是却风险极大,毕竟项国的项燕不是吃素的草包。
如果此时王翦想抢下这次机会,他就必须也要带20万兵才行。
但是王翦没这么做,他在即将失去这次带兵伐楚的机会时,说出了一个稳妥且必胜的数字60万,也就意味着他将这次带兵伐楚的机会让给了李信,虽然给了李信赢的机会,同时自己也立于了不败之地。
王翦这么做出于两种考虑,第一,王翦认为李信带20万兵马赢不了项燕;第二,王翦当时已经功成名就,没必要再冒如此风险去赌。
因为王翦的选择,秦始皇得偿所愿,李信也获得了一次跻身名将的机会。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李信最终还是败给项燕,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信失败,王翦自然是最受益的人。
在李信失败以后,秦始皇甚至亲自登门去请称病在家的王翦,这其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了,给足了王翦的面子。
王翦面对秦始皇的屈尊降贵,其实处境很尴尬。
如果王翦的表现稍微有点小人得志的样子,恐怕他即便能日后够胜利凯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所以,王翦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立即答应秦始皇出征,反而继续称病不出,最终是在秦始皇下了死命令后,才“不得已”奉旨出征,这样一来,秦始皇的面子保留了,他也没有表现出骄横的情绪来。
此时,王翦最高明的一招来了,他提出要良田和豪宅的条件来,并且在出关之前,反复派人5次去催促秦始皇赏赐给他,王翦的做法让他身边的将领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甚至还有部将因此去提醒王翦,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妥呢?
王翦的一番话,却让部将恍然大悟,直呼王翦高明。
王翦当时是这么跟部将解释:“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的意思是,如今秦始皇几乎将全国的兵力都交给我统领了,我如果不多要一些良田和豪宅给子孙,秦始皇一定会怀疑我。
王翦这么做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李信战败以后,秦始皇唯一能倚仗的人就是他王翦了,但是他不能表现出自己有半点胁迫大王的意思。
所以,他多次索要良田和豪宅给子孙,表达了这一去,很可能会马革裹尸,一去不回了。
此次征楚,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没有其他的野心了,以此来安秦始皇的心,不去猜忌他。
第二,王翦多次催促秦始皇赶紧赏赐良田和豪宅,其实也是将自己的家人和子孙都交给秦始皇,将他们放到秦始皇赏赐的宅子里,算是当做人质。
萧何后来也用过这一招,为了让刘邦放心,将自己的子侄送到刘邦身边,作为人质。
后来,王翦大胜而归,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一大功臣,不仅荣华富贵,留名青史,而且还在功高震主的前提下,依然获得善终;而屡次立下大功的李信则没这么好运,最终在史书之中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李信的战功很高,只是为人处世之道,差了王翦太多,才落得个不完美的结局啊。
参考资料:《史记》
秦始皇亲自去请王翦出战,王翦称病不出:除非你赏赐我良田和豪宅
应国和鹰国是什么关系?是同一个国家吗
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在滍阳镇考古发掘出一个古应国城址,出土了一批带文字的文物,上面刻有鹰字和鹰形图案。
古文字中“鹰”和“应”通假,是一个意思。
“鹰城”,因此得名。
应,周代姬姓诸侯国。
应字本作雁,甲骨与金文像人旁有一鹰状,说明应人本是以鹰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据史所载,应在即已立国。
《·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之说,以及《水经·水注》、《路史·国名纪六》、《舆地广记》等书,都曾提到《汲郡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
今本《》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
西周灭商以后,改封其弟于应,应便成了姬姓诸侯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周大夫富辰言:“昔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邗、晋、应、韩,武之穆也。
”注:“四国皆武王子。
”由此可知,西周应国是在伐灭商代应国之后,因其故地而封周武王之子所建立的。
《国语·郑语》云:“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
”应是周王朝的南部屏障之一。
应国(鹰国)遗址,位于今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南。
由于城址1964年已淹没于白龟山水库的西北隅,故对其形制和布局已难寻觅,其规模不得而知。
关于应之地域,《·滍水》云:“滍水东经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彭水注之,俗称小滍水……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入滍。
滍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经应山北,又南经应城西。
……谓之应水。
”(见《水经注》卷三十一《滍水》)古滍水即今之沙河。
彭水、应水即今之彭河,沙河、应河、彭水,至今三水犹存,与古应城地理位置十分吻合。
从地理位置上看,应国故城位于滍阳镇城内南部偏西高地上,西依舒山,南临沙河(滍水)。
应水自西北流经西门外向南注入沙河,处于山水环抱之中。
《汉书·地理志》颍川郡父城县原注:“应乡,故国,周武王弟(应作子)所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杜预注:“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南。
”杜说实误,应作“襄城父城县”。
又《水经注·滍水》:“牛兰水,又东南迳鲁山南,……水南注于滍,滍水东迳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也。
”滍水即今之沙河,春秋时的城父邑,西周时期属应之地域范围。
《括地志》鲁山县条载:“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在鲁山东三十里。
”《太平寰宇记》(卷八汝州鲁山县)云:“应国在襄城父城县西南。
”以上史书所载应城地址,大致就是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的滍阳岭,志书所说位置略有不同,是因时代不同,同一地域而建制有异所致。
近20年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应国的位置大体上就在郏县、宝丰、鲁山、叶县和平顶山市区一带。
随机文章巨型管水母爆炸图片,巨型管水母长什么样/海底压力太小会爆炸马尔代夫属于哪个国家,马尔代夫共和国/索尼娃贾尼岛网红岛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楼兰遗址为什么不挖,传闻地下深渊藏外星人基地/双鱼玉佩是佐证印度十大好看的高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竟不是第一/厕所英雄登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说后周皇族是历史上亡国皇族中最幸福的?
不过后周因为孤儿寡母的缘故,并未保住柴荣留下了的江山,最终江山被夺了去。
那么赵匡胤是怎么夺取后周江山的呢?建立匡胤又是怎么对待皇族的呢? 乱世造就英雄,尤其是在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有志儿女谁不想建立一番功业,赵匡胤也不例外,及至年长,他便离开故乡,投身军旅,来到了的账下,不久因为后汉无德,郭威便代汉建周。
赵匡胤因为这几年征战有功,升迁速度很快,等到了后周柴荣继位以后,赵匡胤深受柴荣的器重,他也不负其所托,屡屡为后周。
原本柴荣请术士给自己算命能活几年,术士给予了30年的回答,谁知这个术士没有史上那些术士靠谱,仅仅过了不到6年,柴荣就身染重病,一统天下之伟业尚未完成就卧床不起,临终之时,他将赵匡胤召回,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
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特别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公元960年,朝廷突然接到外敌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危机时刻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谁知走到陈桥驿这个地方,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将士们拥护赵匡胤为,并把事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几番推让之后,赵匡胤接受了将士们的请求,此即为陈桥兵变。
兵变之后,赵匡胤率领禁军回到了京城,眼看时局已定,孤儿寡母的后周不得不将皇位给赵匡胤,按照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的惯例,新王朝建立后一般都会对前朝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不过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他建立宋朝后很是优待后周皇族,并且为了让后周皇族永享富贵,他还特意立下遗训,让后世子孙遵循之。
此条遗训就是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可以说有宋朝存在的一天,后周皇族的后世子孙就可以永享富贵。
因此后周虽然丢失天下,但换来永世的富贵,也是另外一种幸福,毕竟在那样的乱世,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英明君主,丢失天下,子孙尽被屠戮也是常有之事。
这也许就是所言的福祸相依吧。
随机文章清朝入关奇闻!只欠官府一文钱探花竟弄丢了乌纱帽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超豪华墓室,高富帅图坦卡蒙木英年早逝(谋杀)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解读世界十大反舰导弹排名,鹰击83位列第二(被称海上屠夫)揭秘头有反骨是什么命运,未来不是叛徒就是汉奸(妥妥古代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