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14 点击数:
简介:古代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时期出现过很多奇葩式的皇帝,但是放眼数千年的历史,能够称得上“奇葩”的,绝不仅仅只有明朝一个朝代。

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同样也很奇葩,但是他的奇葩,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是疯子皇帝,为何他会有这样的称呼?他到底做过些怎样的疯狂的事情呢? 1.杀人 高洋是历史上有名的疯皇帝,被后人称为有间歇性精神病。

不过

【千问解读】

古代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时期出现过很多奇葩式的皇帝,但是放眼数千年的历史,能够称得上“奇葩”的,绝不仅仅只有明朝一个朝代。

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同样也很奇葩,但是他的奇葩,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是疯子皇帝,为何他会有这样的称呼?他到底做过些怎样的疯狂的事情呢?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1.杀人

高洋是历史上有名的疯皇帝,被后人称为有间歇性精神病。

不过,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高洋整天喝酒杀人,为什么还能天下太平?他到底是真疯还是借酒装疯?

史书记载,有一次高洋喝多了,到母亲娄昭君那里探望。

老太太正躺在小榻上休息,高洋不知道是想哄母亲高兴,还是想起以前母亲对自己的不喜欢,总之,他借着酒劲儿,把老太太连小榻一起举起来。

老太太被摔下来,脸摔伤了。

高洋酒醒后,知道是自己让母亲受了伤,非要以自焚来赎罪,柴堆都准备好了,被众人好说歹说才劝住。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还有一次,高洋去他丈人家。

不知为什么不高兴了,拿起箭就射他丈母娘崔氏,边射边说,我喝多了连我妈都不认,更何况你这个老女人!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会是精神病吗?他是在借酒装疯,发泄内心的不满。

在弟弟高浟的王府,高洋因为高浟的母亲尔朱氏羞辱过他的母亲娄昭君,就杀了尔朱氏。

大概深层的原因还有,这个尔朱氏是尔朱荣的女儿,在北齐鲜卑贵族中算是比较有影响量力的,也算是间接消除了一个隐患吧。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高洋的侄女嫁给了大臣崔暹的儿子,因为崔暹的老婆待公主不太好,高洋亲自杀了她,还把人头扔到墙外。

2.斩杀前朝宗室

高洋有一次问大臣元韶,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能实现中兴?元韶说,因为王莽没有把姓刘的杀干净。

高洋以此为教训,下令把前朝宗室全部杀死,连婴儿也不放过,前后杀了721人。

这些人的尸体被扔进漳河,漳河水都被堵了。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酗酒杀人,对高洋已经是一种习惯。

为了满足高洋这种习惯,朝廷把监狱里那些已经判了死刑的人拉出来,让高洋喝醉了杀。

这些人有一个专有名词“供御囚”。

反正也是要死的人,多活一天少活一天也无所谓。

不过,高洋天天酗酒,天天杀人, “供御囚”后来都不够用了,就把等待判刑的人也拉来。

如果这些人在三个月内还没有被杀掉,就放他们回家,不再判刑。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对于儿子的暴虐,高洋的母亲娄昭君曾经生气地训斥他,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太太一句话,连死去的丈夫高欢都骂上了。

高洋借着酒劲对母亲说,再骂,把你嫁给胡人去!这是典型的借酒装疯,发泄心中的不满。

高洋的弟弟高演也曾经表现出忧愤的神色,高洋知道,弟弟是在用神情劝他不要再酗酒,不要再杀人。

他对高演说,有你们这些人替我管理朝政,我为什么不纵情欢乐呢?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3.治理国家

尽管高洋不务正业似的喝酒放纵,可他在用人上还是比较得当,而且他本人处事果断,记忆力超强,大臣们都不敢骗他,也不敢胡作非为。

这么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保不住哪天屠刀就架在自己脖子上。

杀头也就算了,高洋喜欢肢解尸体,肢解完后,不是扔进火力烧了,就是扔进水里冲走,连个骨灰都找不到。

这也是他整天喝酒,天下却依旧太平的一个原因。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因为杀人太多,典狱丞李集当面说高洋比桀纣还暴虐。

高洋让人把李集绑了扔进河里,过一会儿捞出来再问,李集还是那句话:比桀纣还暴虐。

高洋又让人把他扔进河里,再捞出来,再问。

这样扔进河、捞出来、问话,几个动作重复了好几遍,李集仍然是那句话:比桀纣还暴虐。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高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因为他从李集身上得出一个结论:天下竟然真有不怕死的痴人,和李集相比,龙逢、比干也不过如此。

他放了李集。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高洋的暴虐,很多时候有他的理由。

歪理也是理。

而他的疯病,大概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吧。

和珅当作风流皇帝乾隆最得宠的大臣,嘉庆为什么着急让和珅死掉?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宣皇帝司马懿如何降伏青州兵:权力博弈与战略智慧的交织

青州兵作为起家的核心军事力量,其成分复杂、意志坚韧,却在曹魏政权更迭中成为关键变量。

能成功降伏这支曾“擅击鼓相引去”的流民武装,既源于其政治手腕的精准运用,也与其对军事格局的深刻洞察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青州兵的特殊属性、司马懿的权力基础及具体策略三个维度,剖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层逻辑。

一、青州兵的“双重性”:流民武装与宗教认同 青州兵的主体是余部,其本质是流民武装。

这支军队既具备“战斗意志顽强”的特性,又因长期脱离主流社会而形成独特的组织逻辑。

他们曾助曹操成就霸业,却在曹操去世后“擅击鼓相引去”,暴露出对曹魏政权的离心倾向。

其核心矛盾在于: 宗教认同与世俗权力的冲突:青州兵多信奉太平道,曹操晚年信奉黄老道,双方存在隐秘的精神纽带。

即位后推行,试图以世家大族取代流民武装,直接动摇了青州兵的生存根基。

军事传统与政治现实的不匹配:青州兵以“狂热冲锋”“纵火偷袭”闻名,这种战术风格与曹魏后期正规化军队建设格格不入。

贾逵虽以“给其廪食”暂时安抚,但未解决根本矛盾。

二、司马懿的权力基础:从“抚军将军”到“总东事”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经营东部军事政治格局的结果。

其权力来源可分为三个层面: 职务赋予的合法性:黄初五年,司马懿任抚军将军,统帅亲兵五千镇守。

黄初六年利城叛乱时,曹丕因“四位校尉和刺史平级,无统一指挥”,被迫将协调权交予司马懿。

此役后,司马懿获“抚军总东事”特权,成为东部军政事务的实际负责人。

战略资源的掌控:青州兵虽“军纪败坏”,但仍是东部唯一成建制的军事力量。

司马懿通过招抚而非镇压,既避免激化矛盾,又将其纳入曹魏军事体系。

例如,青州刺史率青州兵参战,直接导致唐咨叛军“浮海乘船去江南”。

政治符号的塑造:司马懿的职务“抚军将军”带有安抚性质,与青州兵的流民属性形成呼应。

其“总东事”的权力更使其成为东部军事力量的唯一代表,削弱了等地方势力的影响力。

三、降伏策略的三重维度:威慑、分化与利益捆绑 司马懿的具体操作体现了其战略智慧: 军事威慑与政治招抚结合:面对利城叛乱,司马懿未直接镇压,而是以“抚军”身份招抚青州兵。

此举既利用青州兵对司马俱的情感认同,又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其就范。

例如,青州兵参战后,唐咨叛军迅速溃败,凸显了司马懿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控。

分化瓦解地方势力:青州兵与徐州兵(臧霸所部)同属流民武装,但利益诉求不同。

司马懿通过“给其廪食”稳定青州兵,同时追究徐州兵责任,制造内部矛盾。

唐咨叛乱后,青州兵未受牵连,反而获得参战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其忠诚。

利益捆绑与制度重构:司马懿借平叛之机,将青州兵纳入曹魏屯田体系。

例如,其子后来“派唐咨造船,集结青徐等兵力”,表明青州兵已从流民武装转变为国家常备军。

这一转变既解决了青州兵的生存问题,又将其与曹魏政权深度绑定。

四、历史影响:从局部胜利到权力格局重构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的直接后果是曹魏东部军事力量的重组。

唐咨投奔东吴后,司马昭仍能利用青徐兵力摆出南征态势,足见青州兵的战斗力未受削弱。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 世家大族与流民武装的权力再平衡:司马懿通过吸纳青州兵,削弱了世家大族对军队的垄断。

例如,九品中正制虽强化了世家地位,但青州兵的存在为寒门提供了上升通道,延缓了曹魏政权的世家化进程。

司代魏的军事基础:中,司马懿能迅速控制洛阳,与其长期经营的东部军事力量密不可分。

青州兵虽未直接参与政变,但其存在为提供了对抗的底气。

的间接诱因:司马懿对青州兵的整合虽巩固了曹魏政权,但也为后世埋下隐患。

西晋统一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导致地方军事力量空虚,最终引发五胡乱华。

这一历史循环,折射出司马懿策略的双重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北齐皇帝高洋真的是是疯子皇帝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