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7 点击数:
简介:抗倭名将,一说起这个,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

的确,戚继光一直都是以抗击倭寇而闻名,倭寇骚扰侵略东南沿海,正是因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才能够基本平息这些祸乱。

不过,戚继光也并非是只有抗倭这一项成就,那么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些怎样的,与抗倭一样值得闻名后人敬仰而记住的成就呢?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以抗倭闻名于世, 可谓彪炳史册。

尤其是在当代,人们

【千问解读】

抗倭名将,一说起这个,很多人都会想到戚继光。

的确,戚继光一直都是以抗击倭寇而闻名,倭寇骚扰侵略东南沿海,正是因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才能够基本平息这些祸乱。

不过,戚继光也并非是只有抗倭这一项成就,那么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些怎样的,与抗倭一样值得闻名后人敬仰而记住的成就呢?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以抗倭闻名于世, 可谓彪炳史册。

尤其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当代影视作品等影响,一提到戚继光,就会想到他驰骋海疆,肃清倭患,以至于他的其他成就被忽略。

戚继光于1553年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倭寇,逐渐得到重用,直至1585年受到弹劾罢归,出仕三十余年,跨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对明代的军事贡献可以说不逊色于明初开国功臣。

自仙游、南奥战后,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此间所创战阵,著作等成就暂且不表。

1568年,为了对抗北边蒙古鞑靼部等,穆宗任命戚继光往蓟镇总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

当时面临的边患主要有蒙古鞑靼、土蛮和朵颜、泰宁、富余三卫。

对于蒙古鞑靼来说,前有庚戍之变,大明满朝文武,北方百姓可谓谈之色变。

但是因为合议互市,前者次数上相对较少,可一旦入侵,往往规模很大。

而朵颜三卫时叛时服,常依附鞑靼掠边。

土蛮则是“惯犯”。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戚继光根据边境实际情况,提出“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边防战略。

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措施:

建立车步骑营,用车战之法抵御骑兵;

更新武器装备,造新式火器虎蹲炮,三飞等;改边防的短刀为藤牌、狼筅,长枪长刀等;

修边墙建空心敌台,空心敌台类似民间看家楼,台内中空以保护士兵储存军备,四面有窗以便使用火器和弓箭,上层另建一小楼和垛口增加了火力点,有效抵御了骑兵的攻击。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戚继光镇守边境效果是显著的,镇守蓟州后,多次击退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等人和土蛮的进犯。

至1575年神宗时,活捉长秃,降服董狐狸,彻底收服了朵颜三部。

巡抚王一鹤等赞曰:“丑虏既叛而复归,足微制驭之长策;部伍转弱而为强,尤见节练之成效” 。

俺答联合土蛮于1570年大举犯边,号称大军三十万。

但是因为蓟镇早有警备,守卫森严,只好无奈退兵。

后土蛮不甘,集众于1575年号称要夺山海关,但摄于戚继光威名,很快便退兵了。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蓟镇固若金汤,无懈可击,土蛮和鞑靼转而只能进犯辽东。

而戚继光自信蓟镇守备周密,先后于1579年和1580年两次援辽帮助李成梁,共击退土蛮上十万人。

《明神宗实录》载:“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将戚继光在镇守北疆的功勋和海疆抗倭相提并论,可见戚继光驻守蓟镇成就之高。

边境稍宁,伴随着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迎来了人生的落幕。

1582年张居正死后很快受到清算,此前受到他大力支持的戚继光自然受到牵连,于1583年贬谪广东。

时中秋之际,赴任途中,他曾作诗: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北去南来已白头,逢人莫话旧时愁。

空馀庾岭关前月,犹照渔阳塞外秋。

虽多悲怨,但仍关心国事。

1584年在广东期间,他重新校雠兵书,仍名《纪效新书》,将自己在北地驻守的经验总结,以供后世。

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宋名将种世衡:智勇边疆的儒将传奇

北宋时期,西北边疆战火纷飞,军队频繁侵扰,北廷急需能征善战之将稳固边防。

种世衡,这位出身儒学世家的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独特的治边智慧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在西北边疆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成为北宋历史上不可忽视的边疆。

一、仕途坎坷,初露锋芒 种世衡生于985年,祖籍洛阳,早年迁居京兆(今西安市),是大儒种放的侄子。

他自幼崇尚气节,兄弟中有人想分其资产,他全数辞让,只取图书而已。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叔父种放的恩荫,种世衡补任将作监主簿,开始步入仕途。

他先后任保定、武功及泾阳三,在任期间,他兴利除害,保民平安。

在泾阳,里胥王知谦非法获取利益,事情败露后逃走,待郊赦将至时自首,种世衡为严明法纪,杖击其脊背后向州府请罪,最终知府李谘上奏释其罪。

然而,正直的种世衡也因此得罪了权贵。

在凤州任上,凤州将领王蒙正(章献皇后姻家)向其求取私利,种世衡未予听从,反遭王蒙正陷害,被流放窦州,后移居汝州。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

龙图阁直学士李纮、宋绶、狄棐等人相继为种世衡申辩,他得以升迁为卫尉寺丞,历任随州监酒、同州签书、鄜州判官事,逐渐在仕途上崭露头角。

二、筑城屯田,稳固边防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王元昊侵扰延安一带,宋军接连失利。

时任大理丞和鄜州从事的种世衡敏锐地察觉到,必须在重要地区重建屏障,方可阻挡西夏的进攻。

他向朝廷建议在延州东北二百里的故宽州废墟上重建新城,此建议得到朝廷采纳,种世衡受命负责筑城事宜。

筑城过程充满艰辛。

西夏人多次出击争斗,种世衡一边战斗一边筑城。

此地地势险要且无泉水,众人认为不可防守,但种世衡下令凿地找水,凿地一百五十尺后碰到石头,石工认为石头不可凿穿,种世衡便以重赏激励,最终得到泉水,新城得以建成,赐名青涧城。

为解决守城物资供给问题,种世衡积极开展屯田之法,开垦营田二千顷,招募商人,借贷本钱,使商品流通获利,青涧城因此富实。

他还善待士卒,若士卒生病,便派儿子专门照顾饮食和汤药,深得士卒拥护。

此外,他善于处理与周边的关系,经常慰劳羌族部落首领,或解下所佩带子相赠,或因得知敌情来报而赏赐饮器,使得羌人部族都乐于为其所用。

三、恩威并施,团结诸羌 在西北边疆,各民族,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对于稳固边防至关重要。

种世衡深谙此道,他恩威并施,巧妙地团结了大多数羌人。

蕃部牛家族的奴讹向来倔强,从未拜见过郡守,听闻种世衡到来,急忙到郊外迎接。

种世衡与奴讹约定次日到其帐舍慰劳部落,当晚却下起三尺深的大雪,左右侍臣劝其不要前往,但种世衡认为这正是建立信任的好时机,不可失约,于是沿险而进。

奴讹原以为种世衡必定不会来,没想到他突然到达,大为震惊,从此对种世衡,率领部众四面围绕着下拜表示听命。

羌人酋长慕恩部落最为强大,种世衡曾在晚上与他饮酒,待慕恩私下与侍女调情时突然出现,慕恩惭愧恐惧请罪,种世衡却将侍女送给他,以此得到慕恩的拼死效力。

此后,各部族若有背叛,种世衡便派慕恩讨伐,战无不胜。

有兀二族不听招抚,种世衡命令慕恩出兵诛杀,其后一百多帐都自动归附,无人敢背叛。

四、巧施离间,削弱敌军 在与西夏的对抗中,种世衡还善于运用谋略。

西夏重用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二人有才能谋略,对宋军构成巨大威胁。

种世衡决定用计离间他们。

庆历二年(1042年),野利刚浪棱命令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拜见种世衡请求降服,种世衡识破这是欺骗,决定将计就计进行离间。

他留下三人使监商税,出入骑从很宠厚。

同时,他派熟悉蕃部山川道路的和尚王光信(后改名王嵩)作为向导,多次荡平羌人族帐。

种世衡写信用蜡封好,派王嵩送给野利刚浪棱,称浪埋等人已到,朝廷知其有向汉之心,任命他为夏州,俸禄每月一万缗,还以枣缀画成龟形,喻其早归之意。

野利刚浪棱得信后大为恐惧,从自己的治所内擒住王嵩送给李元昊,李元昊怀疑野利刚浪棱背叛自己,不让他返回治所,且把王嵩禁锢在井中。

后来,李元昊放出王嵩,厚礼相待,让他与李文贵一同回来,不久后野利兄弟被杀,西夏实力大损,李元昊不得不再次与宋朝议和。

五、积劳成疾,魂归边疆 庆历四年(1044年),为防止羌人与西夏勾结,决定修筑细腰城,切断他们的通路,檄令种世衡与蒋偕负责此事。

当时种世衡卧病在床,但他毅然起身,率领所部甲士日夜兴筑。

庆历五年(1045年),细腰城修筑成功,种世衡却因劳累过度,,病逝于军中,终年61岁。

种世衡去世后,羌部酋长纷纷前来悼念,清涧和环州人民皆画像祠于家。

范仲淹誉其为“国之劳臣也”,也称赞他忠诚勇敢、才能武艺出众。

他的儿子种古、种谔、种诊等都有将才,关中地区号称“三种”,继续为保卫北宋边疆贡献力量。

种世衡的一生,是智勇边疆的一生。

他在困境中崛起,在边疆上建功立业,以卓越的军事才能、独特的治边智慧和高尚的家国情怀,为北宋的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故事,成为了北宋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国家的安宁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屈突通简介 隋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屈突通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平生还有什么成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