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是个怎样的人?东晋名士之风是如何形成的?

这种风气被称为“魏晋风度”,那晋朝时期的这股风气到底如何形成的呢?其实王徽之便是其中一位,可能认识他的网友不多,但他的父亲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
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他生性高傲,不喜欢干正事,时常游手好闲,但王徽之本人其实
【千问解读】
东晋名士似乎都有种坦率、通脱的行事风格,饮酒、清谈、玩乐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状态。
这种风气被称为“魏晋风度”,那晋朝时期的这股风气到底如何形成的呢?其实王徽之便是其中一位,可能认识他的网友不多,但他的父亲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
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他生性高傲,不喜欢干正事,时常游手好闲,但王徽之本人其实才华出众,而且深受高管的欣赏。
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的确是很难见到。
东晋时,士族把持了大部分高级官职,但他们却有一个先天缺陷—不能干活。
他们习惯于拿个麈尾,摇头晃脑地谈论老庄玄学、灌酒,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前阅读、统计数字。
本来他们愿意酗酒、穷嚼蛆,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并无影响,但这伙人霸占了政府高级职位,怎能让人放心呢?
晋朝名士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郎官,可是他唯一乐于投身的事业就是喝酒,还常因喝酒耽误公事。
一个邻居酿了好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让人家的家丁抓了个现行,一条绳子捆在那里。
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是他,赶紧给放了。
他还公开宣称自己的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一个酒鬼怎能干好公务?可是该酒鬼的仕途居然没因此受到半点影响,在东晋接着当干部,还成了平南将军的秘书长。
也有许多士族名流并非庸才,他们家学渊源,文化水准相当高,但他们显然更适合混沙龙、搞艺术,而不是去议事厅开会。
比如王徽之,极擅书法和绘画,天资卓异。
但他就像大多数士族子弟一样,不适合当官。
不过他出身琅邪王家,有当官特权,于是成了重臣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相当于骑兵参谋官。
可他倒好,天天蓬头乱发,不干正事,还没人敢管他。
王徽之混得实在太出格了,一把手桓冲故意问他是管什么的。
王徽之说可能是管马的,至于管多少匹马、马的近况如何就更不清楚了。
碰到这种下属,按理说应该革职拿办才对,可桓冲没有仅仅因为渎职就拿办一个士族,而是对王徽之好言相劝。
王徽之也不理他,自顾自地抬头看天,忽然说道:“西山早晨的空气真爽啊!”
自古以来的文化人说起才子,都是万分钦慕,要是才子做不了大官,都说是官府没长眼。
很多人酗酒成性、不务正业,也一律被附会成因“无法实现理想抱负”“报国无门”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也许确有此例,但更多的“骚人”根本不是因为报国无门才去喝酒,他们本就是酒鬼。
他们不务正业,也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而是游手好闲惯了。
士族子弟这种先天缺陷给皇权复兴铺平了道路。
他们霸占了高级职位,却又把实际工作留给了低级官员,这就等于给皇帝开了个后门,皇帝可以借此培植自己的力量。
虽然皇帝没办法把他们从政府里清除掉,但可以把这些懒人架空,让他们远离真正的权力核心。
于是晋朝成了唯一一个士族享有崇高地位,又握有实际权力的王朝。
而到了南朝,官职品级很低但握有实际权力的寒族开始颠覆士族的统治,士族却无力反抗,逐渐衰落。
青团一次可以吃几个 青团吃多了会怎样
糯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物质。
它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艾草含有大量纤维,挥发油,单宁,类黄酮和其他成分,具有芬芳的气味,并具有缓解咳嗽和除湿的作用。
两者组成的绿色组不仅营养美味,而且还可以滋养胃和脾脏,但请注意不要吃得过多。
青团吃多了会怎样消化不良,由于青团的原材料重要是糯米粉,糯米粉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经过加热蒸熟之后会糊化,,相对来说,糊化后的淀粉是比较难以消化吸收,而过多食用青团是会加重肠胃道的负担的,肠胃超负荷之后就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肥胖,青团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物质的食物,是一种热量比较高的食物,尤其是馅料的热量十分的高,加上青团的味道十分的香甜,口感软糯,很容易升高血糖,控制不住食欲,从而导致多吃,长期如此是很容易导致肥胖的,尤其是本身就有肥胖症状的人群,是不宜吃青团的。
青团平时可以吃吗可以。
青团是清明节的一种传统食物,是根据古代典故所慢慢流传下来的食物,其口感软糯、香甜十足,其中还包有很多的馅料,青团在清明节吃是一种饮食风俗,具有祭奠先人的意思,青团当作一种食物,其平时吃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不会带来什么特殊的含义。
减肥可以吃青团吗青团的热量每一百克有220卡路里左右的热量,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同等重量的苹果热量只有50卡路里左右。
所以减肥期间还是要少吃这些东西的。
如果非常喜欢,可以在体重下降比较明显的时候用来奖励自己,如果肚子饿了就尽量让自己吃一些热量低的东西,比如黄瓜,还有西红柿之类,不饿了自然也就不那么馋了。
减肥期间还是要注意饮食。
泸州军校是个什么学校
成立于192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培训基地之一。
该校以培养优秀的人才和科研为主要任务,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沿革泸州军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外困境,亟需培养一批具备素质的人才来应对各种挑战。
于是,1928年,泸州军校在四川的泸州市正式成立。
最初,该校设有步兵、炮兵、工程兵等多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干部。
教育特色泸州军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该校设有多个实验室和训练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而且,学校还与军队紧密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课程设置泸州军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理论、战略战术、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程,以及武器装备使用、军队管理、领导能力培养等实践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全面提升素质和综合能力。
师资力量泸州军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大多来自于军队和科研机构,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他们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
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泸州军校的毕业生就业面广阔。
他们可以选择继续在军队从事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政府机构、安全保卫部门、军工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
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素养和领导能力,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展现出优秀的表现。
结语泸州军校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该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具备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泸州军校将继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泸州 军校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