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20 点击数:
简介:众所周知,皇帝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最高的统治者,历来被众人所觊觎。

为了这皇位,随时可以掀起兵变,甚至可以杀父杀兄来夺取皇位。

自从秦朝诞生的首位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有史料可考证的皇帝拥有494位。

但是在皇帝当中,比较长寿的却是凤毛麟角。

据统计,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而中国古人的寿命却可以达到57岁,如此看来皇帝的寿命还不如普通百姓长。

【千问解读】

众所周知,皇帝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最高的统治者,历来被众人所觊觎。

为了这皇位,随时可以掀起兵变,甚至可以杀父杀兄来夺取皇位。

自从秦朝诞生的首位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有史料可考证的皇帝拥有494位。

但是在皇帝当中,比较长寿的却是凤毛麟角。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据统计,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而中国古人的寿命却可以达到57岁,如此看来皇帝的寿命还不如普通百姓长。

企图江山能够传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那位始皇帝不过活了49岁,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有5位:乾隆89岁、梁武帝萧衍86岁、女皇帝武则天82岁、宋高宗81岁和元世祖80岁;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12位:十国楚武穆王79岁,唐玄宗78岁、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岁、明太祖71岁,三国孙权71岁,五代南平高季兴71岁、十六国后燕高祖71岁、汉武帝70岁、唐高祖70岁、辽道宗70岁、西夏仁宗70岁、十六国南燕高祖70岁;而不满十岁的娃娃皇帝有7位:九岁的宇文阐、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三岁的北魏幼主元钊,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出生仅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除了极短命的和叫长寿的这24位,其余的几百位年龄都在10到69岁之间。

皇帝为什么这么短命呢?

首先,权力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所谓君权神授那是忽悠麻痹老百姓的,很多权臣、宦官、亲戚整日同皇帝打交道,知道皇帝也是活生生的人,也要吃喝拉撒的普通人,权力可以归这个皇帝,为什么不能属于另外一个人?所以,历史上的皇帝非正常死亡的就有60人左右(这个数字是比较明确的非正常死亡,那些死因不明仍未水落石出的还没算进来),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杀,唐昭宗李晔、末帝李柷均为朱温所杀,隋文帝被儿子隋炀帝所杀,隋炀帝被大将宇文化及所杀,此处不一一列举,总之,号令天下的皇帝真的是高危高风险职业。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其次,皇帝是个压力巨大的职业。

皇帝除了需要保证自己能够活着坐在龙椅上,还得考虑治国理政,既然是君权神授,那么皇帝还得担负着天人合一的重大责任,天下灾害、民变、饥荒这些责任最大的就是皇帝,除了抽象的老天降祸之外,还要防范因灾害孳生的兵变。

总之,皇帝是个压力山大的职业,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怎么能长寿?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再者,皇帝还是一个能放纵自我的职业。

这个放纵不同于上面说的精神上的放纵,皇帝的放纵大多数是对其身体的放纵,歌管楼台,后宫佳丽,尤其是对美人的垂涎和毫无节制,使得很多皇帝身体被掏空,如被赵飞燕姐妹掏空的汉成帝, 沉迷女色而亡的明穆宗。

不过世界上总有例外,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世人皆知的风流皇帝,可是他却是真的长寿。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能够长寿七十三、八十四,这可以说是长寿之人了。

乾隆皇帝在封建历史中,不仅长寿,而且是最长寿的89岁。

乾隆风流成性,一生中共有41位后妃。

他先是和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的嫂嫂混到了一起,甚至如胶似漆,把个富察皇后气的一命呜呼。

两年后,册立乌喇那拉氏贵妃娘娘为新皇后,可是乾隆竟然出入秦淮河上的风月场所,把个新皇后又气出一身病来,最终命丧黄泉。

并且在这期间,乾隆已经移情于令妃娘娘,然而当遇到异域的香妃时,他再次移情别恋,将令妃抛之脑后,不料香妃鲜花早凋,令乾隆伤心不已,据说承德的安远庙就是为了纪念香妃而建。

乾隆这么风流,又是怎么做到长寿的呢?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一)生命在于运动

满清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骑射战法是祖传必修,例如承德围场,就是皇家狩猎场所,而历史上的乾隆擅长骑射狩猎,说明他算是个比较爱运动的皇帝,爱运动身体自然不会差。

那些风流好色而短命的皇帝,他们大多数是缺少锻炼的,估计连马都不会骑,身体虚垮时,就是通过各种补药来提振和维持,致使身体机能被破坏。

说到吃药,历史上许多皇帝,尤其以唐朝为尤,为了长生而服用含有汞、砷化物的丹药,导致慢性中毒而亡。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二)长寿在于心态

有了运动作为基础,好的心态则会为长寿加持。

乾隆既然能玩、爱玩、会玩,自然精神状态不会差。

他那喜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习惯,也表明了他那种自高自大的心态,试问,历史上有几人称自己为“十全老人”的?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三)统治环境稳定

前文中我们说到,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治乱与否,也是影响皇帝寿命的关键因素。

清朝入关后,特别是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治理,内外环境趋于缓和,周边少数民族同清朝之间的关系也由激烈的斗争转为合作为主的关系,反清复明势力也大多数被清绞,当年追随努尔哈赤打江山的各大家族通过康熙、雍正时期的洗浣,被削弱的削弱,被清理的清理。

总之到了乾隆时期,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是清朝的巅峰时期,所以,乾隆也就可以高枕无忧。

和珅当作风流皇帝乾隆最得宠的大臣,嘉庆为什么着急让和珅死掉?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宣皇帝司马懿如何降伏青州兵:权力博弈与战略智慧的交织

青州兵作为起家的核心军事力量,其成分复杂、意志坚韧,却在曹魏政权更迭中成为关键变量。

能成功降伏这支曾“擅击鼓相引去”的流民武装,既源于其政治手腕的精准运用,也与其对军事格局的深刻洞察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青州兵的特殊属性、司马懿的权力基础及具体策略三个维度,剖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层逻辑。

一、青州兵的“双重性”:流民武装与宗教认同 青州兵的主体是余部,其本质是流民武装。

这支军队既具备“战斗意志顽强”的特性,又因长期脱离主流社会而形成独特的组织逻辑。

他们曾助曹操成就霸业,却在曹操去世后“擅击鼓相引去”,暴露出对曹魏政权的离心倾向。

其核心矛盾在于: 宗教认同与世俗权力的冲突:青州兵多信奉太平道,曹操晚年信奉黄老道,双方存在隐秘的精神纽带。

即位后推行,试图以世家大族取代流民武装,直接动摇了青州兵的生存根基。

军事传统与政治现实的不匹配:青州兵以“狂热冲锋”“纵火偷袭”闻名,这种战术风格与曹魏后期正规化军队建设格格不入。

贾逵虽以“给其廪食”暂时安抚,但未解决根本矛盾。

二、司马懿的权力基础:从“抚军将军”到“总东事”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经营东部军事政治格局的结果。

其权力来源可分为三个层面: 职务赋予的合法性:黄初五年,司马懿任抚军将军,统帅亲兵五千镇守。

黄初六年利城叛乱时,曹丕因“四位校尉和刺史平级,无统一指挥”,被迫将协调权交予司马懿。

此役后,司马懿获“抚军总东事”特权,成为东部军政事务的实际负责人。

战略资源的掌控:青州兵虽“军纪败坏”,但仍是东部唯一成建制的军事力量。

司马懿通过招抚而非镇压,既避免激化矛盾,又将其纳入曹魏军事体系。

例如,青州刺史率青州兵参战,直接导致唐咨叛军“浮海乘船去江南”。

政治符号的塑造:司马懿的职务“抚军将军”带有安抚性质,与青州兵的流民属性形成呼应。

其“总东事”的权力更使其成为东部军事力量的唯一代表,削弱了等地方势力的影响力。

三、降伏策略的三重维度:威慑、分化与利益捆绑 司马懿的具体操作体现了其战略智慧: 军事威慑与政治招抚结合:面对利城叛乱,司马懿未直接镇压,而是以“抚军”身份招抚青州兵。

此举既利用青州兵对司马俱的情感认同,又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其就范。

例如,青州兵参战后,唐咨叛军迅速溃败,凸显了司马懿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控。

分化瓦解地方势力:青州兵与徐州兵(臧霸所部)同属流民武装,但利益诉求不同。

司马懿通过“给其廪食”稳定青州兵,同时追究徐州兵责任,制造内部矛盾。

唐咨叛乱后,青州兵未受牵连,反而获得参战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其忠诚。

利益捆绑与制度重构:司马懿借平叛之机,将青州兵纳入曹魏屯田体系。

例如,其子后来“派唐咨造船,集结青徐等兵力”,表明青州兵已从流民武装转变为国家常备军。

这一转变既解决了青州兵的生存问题,又将其与曹魏政权深度绑定。

四、历史影响:从局部胜利到权力格局重构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的直接后果是曹魏东部军事力量的重组。

唐咨投奔东吴后,司马昭仍能利用青徐兵力摆出南征态势,足见青州兵的战斗力未受削弱。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 世家大族与流民武装的权力再平衡:司马懿通过吸纳青州兵,削弱了世家大族对军队的垄断。

例如,九品中正制虽强化了世家地位,但青州兵的存在为寒门提供了上升通道,延缓了曹魏政权的世家化进程。

司代魏的军事基础:中,司马懿能迅速控制洛阳,与其长期经营的东部军事力量密不可分。

青州兵虽未直接参与政变,但其存在为提供了对抗的底气。

的间接诱因:司马懿对青州兵的整合虽巩固了曹魏政权,但也为后世埋下隐患。

西晋统一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导致地方军事力量空虚,最终引发五胡乱华。

这一历史循环,折射出司马懿策略的双重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乾隆皇帝那么风流,为何能够成为长寿皇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