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说到老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也是挺有历史的一个国家了,但是话说这个老挝的人口数量非常非常少,少得可怕,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老挝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少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是历史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地理和历史双重原因造成的。

老挝在历

【千问解读】

说到老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也是挺有历史的一个国家了,但是话说这个老挝的人口数量非常非常少,少得可怕,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老挝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少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是历史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地理和历史双重原因造成的。

老挝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掌王国,最早的南掌国疆域比现在大。

除了现在的老挝外,泰国的一大部分领土在当年也属于南掌。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1707至1713年,南掌王国分裂,变成了三个小国家:北部琅勃拉邦、中部万象王国和南部的占巴塞王国。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南掌分裂后,暹罗(泰国)就占便宜了。

大概在清朝道光时期,泰国以武力先后吞并了琅勃拉邦、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

原南掌国,完全被并入泰国的控制范围。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泰国吞并老挝没几十年,法国人就来了。

在法国殖民者的强势干涉下,原南掌国东北部一部分领土,被法国人从泰国手中抠了出来,并入了后来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

而被法国抠出来的这部分土地,就是现在的老挝共和国。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鼎盛时期,其与清朝是接壤的。

法国侵略泰国时,英国也从缅甸侵略泰国,并把泰国北部一部分领土(就是现在缅甸的掸邦)并入了英属缅甸。

于是泰国和中国就不接壤了。

眼见英法东西夹击,泰国有被完全殖民化的危险。

当时的泰国国王朱拉隆功施展左右逢源的外交手段,他联英制法,联法制英,把泰国变成了英法殖民地的缓冲区,遏制住了英法对泰国领土的蚕食。

由于及时止损,所以原南掌国比较富庶的陆真腊地区就留在了泰国。

而老挝现在的领土则只是当年南掌国比较贫瘠的区域。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有多贫瘠呢?

用数据说话:原南掌国的山丘和平地比例基本上是四六开,而现如今的老挝,其境内约有80%的面积为山丘地形。

老挝的上寮地区有“东南亚屋脊”之称,其气候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

因此老挝人就只能主要集中在剩下的20%的狭小空间内,这极大限制了老挝人口的发展。

(老挝现在控制的区域在南掌国的历史上,人口就不多)

除了地理因素外,再就是越南战争。

1955年法国撤出东南亚后,老挝就跟越南一起陷入了20年越南战争。

虽然说,越战名义上没在老挝打,但由于越南拿老挝当后花园,美国为了掐断越南的胡志明小道,也对老挝进行轰炸,所以实际上老挝在越战期间,也被打的满目疮痍。

PS:整个越战期间,美军对老挝投射了约两亿颗炸弹,据说其中八千万枚没有引爆,这成为现在老挝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美军轰炸老挝示意图)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总的来说,老挝现如今的人口稀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①:土地贫瘠,约80%区域都是山区;

②:战争因素,越战期间被祸害惨了;

③:经济落后。

由于地理条件和战争的双重因素,目前老挝的经济水平不高。

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目前老挝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5%,这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落后导致的新生儿的存活率较低。

大约只有94%的儿童可以活到5岁,要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96%)

1975年美军撤走时,老挝总人口约200万人。

以老挝的现实情况和这个人口基础,现如今能增长到700多万,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老挝的经济能快速发展,人口相信也会越来越多。

明朝苏州府人口有多少?哪个省的人口最多

经济最鼎盛时期的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口,学界争议很大。

有的认为只有6千万,有的认为将近2亿。

在明朝人口统计中,明开国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节点。

在这一年,明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

这只是纸面上的人口数据,当时的总人口应该超过7千万。

明朝的人口分布,主要是指内地,既十三个布政使司加京师南京。

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统治的区域,、东北、西北,以及最西南的地区没有计算在内。

首先是京师南京。

这里的京师,不是指南京一座城市,而是整个直隶。

也就是现在江苏(含上海)和安徽,迁都北京后,将原来的直隶称为南直隶。

苏皖沪两省一市加一起,面积也不到24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非常稠密,达到了1075万人。

这还没有包括拥有军籍的116万人。

无疑,直隶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其中也密有疏。

苏州人口最多,仅一个府,就有235万人,占了全“省”约五分之一。

而皇城所在的南京(狭义上的城市),“只有”120万人。

这个数据在直隶只排第三,松江府的人口比应天府还多一万多。

直隶省的人口,主要分布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流域。

比如常州府有77万人,扬州府有73万人。

而淮河以北的军事重镇徐州,当时连府都不是,人口也只有18万。

徐州等苏北地区是当时明朝两大人口聚居区的过渡地带。

徐州以北就是山东,洪武二十六年,山东的总人口是525万(不算军籍人口20万)。

525万人口的山东自然不能和直隶相比,但在刚平定战乱不久的北方,这个数据已经不少了。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这525万人口中,不仅包括山东六府,还包括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辽东。

辽东北控女真,西控北元,东控韩日,战略地位太过重要。

再加上辽东人口较少,明朝只在辽东设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辽东的民政都跨海隶属山东,包括人口统计。

辽东人口非常少,加上百军籍的,总人口只有50万,相当于山东的十分之一。

不过,辽东的面积不小,12.4万平方公里,而山东的“总面积”只有27.3万平方公里(剩余的是山东本部的面积)。

再往北,就是明朝未来的国都北平了。

明朝在这里设布政使司,下管以北平为首的八个府。

这一年(1393年),北平布政使司辖区的总人口达到264万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当时的北平,处在与北元对抗的最前沿。

从北平往西,到了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山西。

山西布政使司辖区的人口明显多了起来,达到508万人(含38万军籍人口)。

山西面积不小,但只有四个府: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大同府,外加四个直隶州。

北平(辽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抗北元,往南的西侧(山西)、东侧(山东)各有人口五百万,堪称是直隶(南京)北线防御的缓冲带。

即使北元兵冲破北平防区,但山东和山西的人口较多,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北元南下的速度。

在古代,人口密疏与否,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在军事上行进速度的快慢。

山西以南是河南。

河南16.4万平方公里,人口216万(含25.3万军籍人口)。

河南以西的陕西布政使司,人口略多一些,287万人(含23万军籍人口)。

由陕西入四川,人口更少,146万人,甚至比苏州一个府还少了近百万人口(不含四川的20万军籍人口)。

不过,四川地处西南,各种情况非常复杂,人口较少是可以理解的。

而从四川往东进入湖广,人口又多了起来,湖广布政使司(辖湖北、湖南)人口580万(包括50万军籍人口、60万非人口)。

湖广省以南是广东,总人口324万(含23.5万军籍人口)。

当时的广东省辖区,除了现在的广东省,还包括海南省,以及现在广西的沿海地区。

广西在当时是个内陆省份,总人口148万(不含10万军籍人口),和四川差不多。

云贵地区,情况更为复杂和特殊。

云南总人口只有71万,军籍竟高达45万,仅明朝在云南的驻军就有12万,再加上24万随军家属。

贵州总人口有126万,但其中有32万却属湖广布政使司(及湖广都指挥使司)管辖。

湖广的东边是江西、浙江、福建。

江西人口达到906万,浙江人口有1048万(不算军籍人口30万)。

而江西和浙江的面积,和现在的赣、浙两省几乎一样,没有变化。

面积12万平方公里的福建(不包括对面的大岛)看上去,平原较少,人口却不少,达到419万(含27万军籍人口)。

这还只是明朝草创初期的人口数据。

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1425年至1435年在位)以后,明朝人口不断增长,最终到达了万历年间的顶峰值。

到了明末战乱,明朝人口又大幅度减少。

随机文章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王朝都要重农抑商是为了什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限制人口吗

重农抑商几乎是中国所有王朝的国策,不论是怎么时代,保护农民耕地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让农民安心种地,如何让农民通过种地便能养活一家,这就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农民,因为人人都需要吃饭,只有吃饱了才能继续生活,才不会生事,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莫慌”。

如果有时光机能回到商鞅那个时代,我相信商鞅是坚决不会背“重农抑商”的这口锅。

因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发明者并非商鞅,发扬光大者也不是商鞅,商鞅只是恰好选择了一个“重农”的民族,把“抑商”做到了极致而已。

不过,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思想,在周秦诸子之中仍相当普遍。

古人并非不知道“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这是说的,更多是特指以“末业”为“贫者之资”,略近于今日所谓“脱贫”。

且其所言有男女的分工,最后半句是指女性,“倚市门”明显指谓鄙贱之事。

古人善用对偶表述,这里非常含蓄地暗指男性中的经商者类同于女性之倚门卖笑者;岂止是富而不尊,简直就是虽富却贱。

也就是说,贫寒者可以借“末业”致富,若立志要成为国家栋梁的,就不宜如此了。

皇族每30年人口涨一倍,的时候是五十八人,到永乐年间,涨到一百二十七人,到嘉靖三十二年,涨到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年间涨到八万多人。

到明末,则有一百多万人。

那种“量入为出”的国家财政当然就不堪负担了。

其实,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主体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

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

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

重农抑商的原因在于,限制人口流动!我们知道,商人必须流动才能获利,农业则守土重迁,且不说商人有钱后会形成力量,就是大量的相互流动,就能把各地的人串联在一起,这对中央政府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对地方分而治之的政策不利。

在古代商业是属于无奈之举,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商品产生才促进的商业文明。

大凡是国富民强的国家,都是不用跋涉经商,自给自足的。

随机文章战国时期的赵国没改革变法?赵武灵王:我倡导的胡服骑射难道不算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霍金十一维空间的感悟,人类如同宇宙中的蚂蚁般渺小国际空间站为什么要退役,传俄罗斯想分离核心舱单独建造空间站我国具有五种地形的省,地大物博的四川是唯一拥有五种地形的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老挝人口数量怎么那么少?是地理原因还是历史原因?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