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代皇帝的那些八卦冷知识

过在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当中,八卦新闻、八卦事件绝对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点,因为人的八卦心里是与世俱来的,都会感兴趣,就像人要吃饭一样。
那么大家有直到古代皇帝的那些八卦趣事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
1、最长寿的皇帝是乾隆,享年89岁。
不过南越王赵佗比他更长寿,活
【千问解读】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媒体、新闻、社交等等都是我们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途径。
过在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当中,八卦新闻、八卦事件绝对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点,因为人的八卦心里是与世俱来的,都会感兴趣,就像人要吃饭一样。
那么大家有直到古代皇帝的那些八卦趣事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
1、最长寿的皇帝是乾隆,享年89岁。
不过南越王赵佗比他更长寿,活了足足103岁,一生熬死了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汉高祖、汉惠帝、刘恭、刘弘、汉文帝、汉景帝九位帝王,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可谓超长待机。
2、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则天,而是北魏的一个女婴元姑娘。
唐朝的陈硕真则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3、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61年。
4、在位时间最短的则是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登基大典都还没举办完就带兵出战,随即战死。
同时他的年号盛昌也是世界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在即位诏书宣布时被人宣读了一下,仅此而已。
5、登上影视屏幕次数最多的皇帝还是康熙,到目前为止一共是58次。
另外第二到十名,分别是唐太宗、朱元璋、雍正、乾隆、武则天、顺治、光绪、唐玄宗、秦始皇。
清朝占据半壁江山,多半归功于经久不衰的清宫戏,唐朝三个紧随其后,明秦各占一个。
如果曹操也算进去的话,可以挤掉秦始皇。
6、扮演帝王最多的演员是唐国强,饰演过郑庄公、越王勾践、秦始皇、汉宣帝、晋成帝、拓跋焘、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李元昊、宋仁宗、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允炕、明成祖、嘉靖帝、隆武帝、皇太极、雍正、乾隆以及玉皇大帝。
7、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很多封号都稀奇古怪,比如爱王、巨王、求王、对王、养王、补王、梯王、听王、干王
8、王莽做过一件极其无聊又十分荒唐的事一将全国一半以上地名都改了,并且将反义词玩得炉火纯青,无盐改成有盐,东昏改成东明,亢父改成顺父,无锡改成有锡,谷远改成谷近,曲梁改成直梁,泥阳改成泥阴,于离改成于合。
9、最专情的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张皇后一人,再无其他妃嫔。
10、最滥情的应该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了,后宫超过万人,因此每天晚_上都在苦恼临幸哪个妃子,于是留下了“羊车望幸”的典故。
11、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大半辈子都属于战国时代,
12、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奴隶做到皇帝的人,出身比朱元璋还低。
13、但朱元璋也没好到哪里去,原名叫朱重八,父亲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父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一家子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14、北周的大帅哥独孤信,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人称“三朝岳父"
15、公元409年是中国历史上同时存在皇帝最多的年份,一共有十一个皇帝。
16、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年号很普通,叫“普通'
17、西燕威帝慕容冲小字凤皇,小时候是苻坚大帝的娈童,后来慕容冲起兵攻陷了苻坚的都城长安。
18、春秋时期的晋景公是唯一一个掉进粪坑淹死的国君。
19、北齐国母娄昭君生下四个皇帝,文襄帝(追谥)、文宣帝、孝昭帝、武成帝。
20、西晋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先后被废了五次,第六次被立时已经变为前赵皇帝刘曜的皇后,
21、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是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冯巩在《建党伟业》中扮演过曾祖父。
22、自从老刘家被后来的晋王司马昭灭掉后,就开启了复仇之旅,凡是国号“晋” 的王朝都灭于姓刘的手里,西晋灭于刘聪,东晋灭于刘裕,后晋的江山也被刘知远夺了。
(灭老 刘家的虽然是魏国,但魏灭蜀之战的实际决策者是司马昭)
23、辽朝共有19位皇后,其中有18位皇后姓萧。
唯一不姓萧的皇后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甄皇后,她也是辽朝唯一一位汉人皇后。
24、南汉皇帝刘鋹在位期间,要想当官必须先自宫。
25、老李家出过56个皇帝,成汉5个,西凉5个,唐朝21个,后唐4个,南唐3个,西夏12个,外加割据政权和农民起义政权6个(李轨、李子通、李密、李希烈、李顺、李自成),如果加上朝鲜王朝的27个和越南前后李朝的12个,则姓李的皇帝有95个。
(个人统计,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26、老刘家则出过64个皇帝,西汉15个,东汉14个,蜀汉2个,前赵6个,刘宋9个,后汉2个,北汉4个,南汉4个,外加割据政权和农民起义政权8个(刘玄、刘盆子、刘永、刘武周、刘黑闼、刘守光、刘豫、刘通)。
27、侍奉过最多皇帝的男人是五代时期的冯道,历仕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一共四朝十帝,如果加_上早年效命的刘守光( 桀燕皇帝)和称过臣的辽太宗,则是十二帝,堪称古今官场第一不倒翁。
28、中国古代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只有吴大帝孙权一人。
29、姓袁的皇帝有两个,都是河南人,江山都有赖于姓孙的,称帝不久后都死了,都有个部下叫张勋。
30、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曾被权臣高澄质问为什么要造反,还被他骂过“狗脚朕
31、对元素周期表贡献最大的人是门捷列夫,第二是朱元璋。
[ 解释一下,朱元璋命令子孙后代取名字必须用五行轮流来,于是子孙们强行造了很多生僻字,元素周期表里面那些字旁的生僻字基本全是老朱家发明的,这条纯属娱乐]
32、新闻上书本上见到的那些“ 孔繁X, 都是孔子的第74代孙,“ 孔祥X”则是第75代, 孔令X”是第76代,如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孔令奇。
33、《三国演义》 里面坑得吕布团团转的广陵太守陈登,喜欢吃生鱼片,后来因为感染寄生虫而死。
34、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十一岁便入宫为后,直到四十岁去世入殓时宫女才发现她依然还是处女。
35、也顶多三万两千多首。
乾隆的诗大部分都很平庸,但是其中有一百多首写得很真挚动人,都是悼念富察皇后。
36、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两首诗作传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赞誉“孤篇盖全唐 ”
37、陆游一生也写过上万首诗,光是《剑南诗稿》中收录的就有九千多首。
之所以都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陆游的儿子就是专门做刊刻这行的。
38、王希孟18岁创作完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39、汉献帝和诸葛亮都是181年出生,234年去世,一个从庙堂走向乡野,一个从乡野走向庙堂,两个人一生都在对抗曹氏。
40、中日韩三国都有名叫林秀贞的名人。
41、子嗣最多的人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光是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
所以到东汉末年时,拥有“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头衔的人,除了刘备,估计还能找出数以万计。
42、春秋末年齐国的权臣田成子,选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为姬妾,后宫姬妾上百人,然后他直接开放整个后宫,让门客侍从随意出入。
到他死的时候,有儿子七十多人。
43、齐襄公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定明年瓜熟时派人去替换。
第二年瓜熟时节,齐襄公却不派人替换,看了一年瓜的连称、管至父很生气 发动叛乱杀了齐襄公.
44、比张衡还牛逼的是北宋的沈括,数学、光,学、声学、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音乐、书画、外交无所不通,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5、比沈括还牛逼的是他老婆张氏,经常责骂沈括,甚至拳脚相加,有次发脾气直接将沈括的胡子扯下来。
46、在西汉时代,男风盛行,几乎每个皇帝都有龙阳之癖,汉高祖和籍孺,汉惠帝和闳孺,汉文帝和邓通,汉景帝和周文仁,汉武帝和韩嫣、李延年,汉成帝和张放,汉哀帝和董贤 , 每一对都基情满满。
和珅当作风流皇帝乾隆最得宠的大臣,嘉庆为什么着急让和珅死掉?
宣皇帝司马懿如何降伏青州兵:权力博弈与战略智慧的交织
能成功降伏这支曾“擅击鼓相引去”的流民武装,既源于其政治手腕的精准运用,也与其对军事格局的深刻洞察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青州兵的特殊属性、司马懿的权力基础及具体策略三个维度,剖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层逻辑。
一、青州兵的“双重性”:流民武装与宗教认同 青州兵的主体是余部,其本质是流民武装。
这支军队既具备“战斗意志顽强”的特性,又因长期脱离主流社会而形成独特的组织逻辑。
他们曾助曹操成就霸业,却在曹操去世后“擅击鼓相引去”,暴露出对曹魏政权的离心倾向。
其核心矛盾在于: 宗教认同与世俗权力的冲突:青州兵多信奉太平道,曹操晚年信奉黄老道,双方存在隐秘的精神纽带。
即位后推行,试图以世家大族取代流民武装,直接动摇了青州兵的生存根基。
军事传统与政治现实的不匹配:青州兵以“狂热冲锋”“纵火偷袭”闻名,这种战术风格与曹魏后期正规化军队建设格格不入。
贾逵虽以“给其廪食”暂时安抚,但未解决根本矛盾。
二、司马懿的权力基础:从“抚军将军”到“总东事”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经营东部军事政治格局的结果。
其权力来源可分为三个层面: 职务赋予的合法性:黄初五年,司马懿任抚军将军,统帅亲兵五千镇守。
黄初六年利城叛乱时,曹丕因“四位校尉和刺史平级,无统一指挥”,被迫将协调权交予司马懿。
此役后,司马懿获“抚军总东事”特权,成为东部军政事务的实际负责人。
战略资源的掌控:青州兵虽“军纪败坏”,但仍是东部唯一成建制的军事力量。
司马懿通过招抚而非镇压,既避免激化矛盾,又将其纳入曹魏军事体系。
例如,青州刺史率青州兵参战,直接导致唐咨叛军“浮海乘船去江南”。
政治符号的塑造:司马懿的职务“抚军将军”带有安抚性质,与青州兵的流民属性形成呼应。
其“总东事”的权力更使其成为东部军事力量的唯一代表,削弱了等地方势力的影响力。
三、降伏策略的三重维度:威慑、分化与利益捆绑 司马懿的具体操作体现了其战略智慧: 军事威慑与政治招抚结合:面对利城叛乱,司马懿未直接镇压,而是以“抚军”身份招抚青州兵。
此举既利用青州兵对司马俱的情感认同,又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其就范。
例如,青州兵参战后,唐咨叛军迅速溃败,凸显了司马懿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控。
分化瓦解地方势力:青州兵与徐州兵(臧霸所部)同属流民武装,但利益诉求不同。
司马懿通过“给其廪食”稳定青州兵,同时追究徐州兵责任,制造内部矛盾。
唐咨叛乱后,青州兵未受牵连,反而获得参战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其忠诚。
利益捆绑与制度重构:司马懿借平叛之机,将青州兵纳入曹魏屯田体系。
例如,其子后来“派唐咨造船,集结青徐等兵力”,表明青州兵已从流民武装转变为国家常备军。
这一转变既解决了青州兵的生存问题,又将其与曹魏政权深度绑定。
四、历史影响:从局部胜利到权力格局重构 司马懿降伏青州兵的直接后果是曹魏东部军事力量的重组。
唐咨投奔东吴后,司马昭仍能利用青徐兵力摆出南征态势,足见青州兵的战斗力未受削弱。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 世家大族与流民武装的权力再平衡:司马懿通过吸纳青州兵,削弱了世家大族对军队的垄断。
例如,九品中正制虽强化了世家地位,但青州兵的存在为寒门提供了上升通道,延缓了曹魏政权的世家化进程。
司代魏的军事基础:中,司马懿能迅速控制洛阳,与其长期经营的东部军事力量密不可分。
青州兵虽未直接参与政变,但其存在为提供了对抗的底气。
的间接诱因:司马懿对青州兵的整合虽巩固了曹魏政权,但也为后世埋下隐患。
西晋统一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导致地方军事力量空虚,最终引发五胡乱华。
这一历史循环,折射出司马懿策略的双重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