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李晟一生有哪些成就

</p><p>在战场上,不畏艰险,善于鼓舞士气,为维护唐朝的大一统立有不世之功,也是无法替代的一位将才。
</p><p>史记对于他的评价非常高,认
【千问解读】
整个唐朝年间,著名的将领有很多,但大部分被后人熟知的将领都出自早唐或者晚唐,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唐朝中期的名将,他性格嫉恶如仇,敢于谏言,受人尊敬。
在战场上,不畏艰险,善于鼓舞士气,为维护唐朝的大一统立有不世之功,也是无法替代的一位将才。
史记对于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真正的“器伟雄才”,那各位想知道这个人究竟是哪位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年少成名、扬名立万。
在唐朝古代上,就有这么一位名将,他在年轻时并不算特别突出,官职也不算高,直到五十八岁时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名,成为唐朝的柱石。
如果没有这位名将的奋战,那么唐朝很有可能提前灭亡了。
此人就是唐朝中期的名将李晟!李晟出身将门,他善于骑射,“身长六尺,勇敢绝伦”。
年轻时的李晟跟随节度使王忠嗣出击吐蕃,他一箭射中吐蕃的骁将,王忠嗣称赞他是“万人敌”。
不过,,李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直到后来,他在西北作战时,才屡立战功。
不过李晟遭到了上司的排挤,于是他来到了京城任职,“代宗留居宿卫,为右神策都将”。
这时候的李晟虽然官职不算低,但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如果没一场改变唐朝命运的叛乱,他根本无法获得后来的名望。
唐德宗在位初期,与河北藩镇爆发战争,朝廷派李晟率领神策军与其他唐军会合,来平定叛乱。
可是唐军组织系统混乱,加上李晟手中兵力有限,所以在战场上陷入僵局。
在清苑之战中,唐军战败,李晟“所乘马连中流矢”。
就在河北战场毫无发展之时,唐朝的统治核心关中地区又爆发了一场叛乱!783年,泾原军途经长安时发生兵变,拥立朱泚为帝王,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
此时的唐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叛军不断进攻奉天,一旦陷落,结果不堪设想。
李晟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军返回关中勤王。
可是李晟手中兵力有限,加上李抱真交给的六百泽潞兵,总共才有四千人。
经过一路上的补充,返回关中后,李晟的军事达到了两万人。
可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前来的勤王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叛军勾结,也造反了。
李晟率军经过一番血战,击败了两股叛军,成功收复长安,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
唐德宗闻讯非常高兴,“拜晟司徒,兼中书令,实封千户”。
之后,唐德宗又对李晟进行了一番恩赐,“赐第永崇里、泾阳上田、延平门之林园、女乐一列”。
同时,唐德宗还亲自书写碑文,为李晟纪功,“立于东渭桥,以示后世”。
这一年,李晟五十八岁,他十八岁从军,征战沙场四十年,至此才算是名震天下,不仅挽救了唐朝,还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所谓功高震主,之后唐德宗有意打压李晟,削去了他的兵权。
793年,李晟病死,终年六十七岁。
唐德宗下诏百官临吊,他还亲自到城门去送葬。
早在789年,唐德宗就下诏将李晟的画像放在凌烟阁中。
到了北宋时期年间,在武庙中供奉七十二位名将,其中就包括李晟。
南宋诗人陆游写道:“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李西平指的就是李晟,西平指的是他的爵位西平郡王。
2025年四川职高招生有哪些
以下是对2025年四川职高招生政策的概述:招生对象2025年四川职业高中的招生对象主要包括初中毕业生和高中部分学生。
招生计划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规定,每个职业高中都会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来确定。
报名方式报名将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具体的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将由各个学校在招生政策公告中详细说明。
考试内容2025年四川职业高中的招生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
考试题型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录取标准录取标准将综合考虑考试成绩、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
学生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将有更大的机会被录取。
招生咨询如果对2025年四川职业高中的招生政策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或招生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高中 招生政策 招生计划
2025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向?对2026年考生有哪些影响?
自2020年启动实施以来,“强基计划”持续推进。
今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动态、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推荐阅读>>>39所高校2024-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变化解读汇总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报考全攻略,通知、政策、分数线、解读一网打尽专业布局扩容升级,新增前沿与交叉学科目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39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生。
“基础学科不能等同于‘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可以认为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陈琳表示,“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不乏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
如南京大学今年新增了智能科学、电子科学两个培养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服务国家战略性、关键性与先导性产业的基础研究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科技培养方案,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培养特色。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体系化支撑,比如,整合低空航空器制造、运行等领域技术,研发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以及城市空中交通应急管理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睿表示,对此,学校新增空天材料、飞行器制造工程等4个专业,旨在面向国家关键领域和战略前沿,培养一批有志于报国,对专业学科有兴趣、有天赋,愿为国家关键领域重大科技攻关贡献力量的人才。
在专业布局方面,多所高校也更为注重学科交叉。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强基Ⅰ组以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为核心学科,内设数学—人工智能、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强化理工交叉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布局,形成“基础学科+战略需求”的学科架构,理科专业强调“理学+工程”双线发展,文科哲学专业注重逻辑思辨与科技伦理研究,培养学生服务科技战略的宏观视野。
此外,不少高校都明确表示招生人数有所增加。
在招生地域上,部分高校向中西部倾斜,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新增在贵州、新疆两地招生,中国海洋大学新增在重庆、云南、甘肃等地招生。
注重选拔机制公平公正,“单科破格”与多维考核并重教育部强调,“强基计划”要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整体来看,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继续为有学科特长的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呈现出“淡化竞赛优待、单科破格拓宽”等趋势。
一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取消第二类五大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的破格入围资格。
另一方面,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则采取“单科破格”入围政策。
“与去年相比,我校‘强基计划’新增设了‘单科破格’入围的办法,对于第一类以高考成绩优异报名,数学或物理单科满分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5—6倍之间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主任林鹏说。
“单科破格”多数表现在数学和物理学科。
例如,天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且高考加权成绩排序处于6倍以内。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要求数学不低于145分,物理学专业要求物理满分。
中南大学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145分,可不受名额限制入围第一志愿,不限专业。
今年,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两大培养方向,要求选考“物理+化学”。
“这两门学科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工程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从微观原理到宏观系统的科学认知框架,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跨学科关联能力,这是解决人工智能算法设计、芯片器件研发等复杂问题的思维基础,也是连接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在林鹏看来,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学科融合,塑造学生“理论推导—实践验证—技术转化”的完整学术思维链条,使其能够适应国家战略领域对创新性、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单科为王”呢?实则不然。
“宽口径,厚基础。
”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邹滨表示,中南大学完善校考评价体系,分科学思维、创新想象、公民素质、人文素养、学科特长5个方面对考生进行面试考核,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将来从事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潜力。
“学校考核环节包含笔试、综合面试和体育测试。
综合面试则包含科研潜质及创新素养评估,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上海交大不断探索和实行招考分离制度,设置考试评价中心等部门开展校考命题评价工作,并采取“三对一”两轮面试模式,采用“三随机”抽签,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培养体系贯通衔接,个性化路径助力科研成长“入学以来,我不仅收获了学术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的陪伴,还在大一就加入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并在大二学年就开始进行实验和理论方面的CUPT(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项目研究,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学科的探索兴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级“强基计划”学生刘丰宁说。
“从入口看,‘强基计划’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从培养看,多数学生表现优异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从出口看,更多学生进入硕博阶段进行长周期培养。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许多高校提到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通过导师制和小班制教学等方式,突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本研衔接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和学术训练体系,为学生构建全方位、长周期的研究能力培养格局。
挖掘学生潜力上,“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贯穿和创新创业教育全贯穿”。
邹滨表示,学校从低年级开始就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让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项目,了解产业前沿。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率达到100%。
拓宽学科视野上,陈琳以南京大学“AI生物学实验班”举例,学校通过建设交叉性课程、组织本科生跨学科研修,促进不同学科方向的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与研究。
实施卓越人才培育计划,遴选来自不同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共同参与,建立起多学科、多领域、大跨度、深层次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平台。
贯通衔接模式上,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生定制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打造“厚植基础+使命驱动+好奇心推动”的人才培养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阶段单独编班,并于每学年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进入研究生阶段。
谈及学生转段情况,刘睿表示:“83%左右的北航学生实现了本专业转段,其余学生转段进入高端芯片、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其他交叉学科培养。
”据悉,“强基计划”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了一批批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2021年录取的“强基计划”学生达到转段要求的已顺利完成本研衔接,超半数学生直接转入博士阶段培养。
强基计划是低年级考生实现升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今年招生政策的变动对2025年2026年考生来说有哪些影响?自主选拔在线已建好【2025年强基综评交流群】【2026年强基综评交流群】家长可以根据高考年份选择进入相应社群交流!进群即可领取《强基计划网报流程+专业详解》资料一份2025年的招生政策变化为考生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提前规划,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升学梦想。
⬆️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 ⬆️2026年强基综评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