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方混战 期间为何没有外族入侵

事实上,不是那些外族不想入侵,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入侵!相反,他们倒是经常被魏蜀吴三个国家痛揍,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经验包!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哪里是什么入侵啊,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这些外族就是最好的资源、人口
【千问解读】
对三国和外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问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事实上,不是那些外族不想入侵,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入侵!相反,他们倒是经常被魏蜀吴三个国家痛揍,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经验包!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哪里是什么入侵啊,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这些外族就是最好的资源、人口、劳动力,他们就是来给三国打工的!
历史上真实的外族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原王朝周边有许多的外族,他们野蛮强大,经常掠夺中原王朝的资源、人口,西晋八王之乱后,这些外族更是趁机做大,祸乱天下,仿佛他们就是恶魔一般。
实际上这种看法放在晋朝时期,确实算不上错,但是放在西晋以前,这种看法就有点问题了!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外族确实很烦,经常前来骚扰,但与此同时,这些外族科技水平低下,又非常好打!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外族非常多,七大战国,哪个国家周边没有几个外族?结果他们最终不是全被收拾了吗?西汉时期,匈奴势大,为祸一方,结果经过汉武帝数十年的征讨,匈奴直接被打得不敢南下牧马。
东汉时期,那些外族更是被打得四处远遁,汉家儿郎直接喊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霸气话语,可见古时候统一王朝的战斗力是多么的强悍!
虽然史书时不时会记载外族又入侵骚扰了中原王朝,但中原王朝打击外族的时候,比这个狠多了,经常是动不动就灭国,而且史书中还只用了几个字(斩、破、没)就把别人的下场轻描淡写地记录了。
能经常出现在史书中,经常入寇中原王朝的外族,都是外族中非常强大的存在,然而即便是这些强大的外族,仍然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他们也只敢偷袭骚扰,很少和中原王朝硬碰硬!
以上所说,都是描述西晋之前那些外族的真实状态,别看他们强大,实际上硬碰硬他们玩不过中原王朝,毕竟中原王朝的科技更加先进,军事训练更加有素,军事谋略更加出色!所以说,别把那些外族想得有多厉害,在西晋以前,中原王朝对他们,有一种天生的压制!而且即便是到了三国这种乱世,中原王朝内部都打成了一锅粥,这些外族仍然占不到丝毫好处,反而被魏蜀吴三国压着打,成为魏蜀吴三国的经验包、供养者!
蜀国
我们先拿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来分析,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周边的外族的?
自从荆州丢失后,蜀汉只能蜗居于益州,但是蜀汉一直宣称自己是汉室后裔,宣称自己才是汉室正统,曹魏是乱臣贼子,所以蜀汉要不断的进攻曹魏,以向天下人和蜀汉国民证明,蜀汉才是真正的天下正统!不过大家都知道,蜀汉的地盘太小了,国力太弱了,长期征战,根本无法和曹魏对抗,这怎么办呢?于是诸葛亮时期,他直接把算盘打到了蜀汉周边的外族身上了!
刘备入主益州的时候,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荆州还是刘备手中,所以刘备没有心思管理蜀汉周边的外族,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北伐,争夺天下!这个时候的蜀汉实力强大,看不上那些外族,只要他们不捣乱,刘备对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然而这些外族不安分啊,刘备打汉中之战的时候,他们就不断闹腾,等到刘备在夷陵战败,蜀汉损失大量精锐后,这些外族又开始闹腾,而且规模非常大,这一下激起了蜀汉众人的怒火了。
蜀汉距离东汉才多久?这些人之前都是东汉的子民,而东汉人乃是以天朝上邦自居的,视周边外族为无物,他们对外族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现在他们看不上的外族竟然敢趁火打劫,这还得了,反了天了,不灭了你,你当蜀汉是泥捏的?于是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做好了计划,开始南征!
当时蜀汉精锐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战力大减,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仍然非常自信,认为只需要稍加备战,那些外族便不是他的对手。
于是诸葛亮花了一年时间进行兵力补充、整训备战,于公元225年发动了对南中的征讨。
此次征战,诸葛亮兵分三路,实行对外族的分割打击,结果仅用了几个月就把这些外族军队打得大败,诸葛亮三月出发,秋季就打完了整场战争,可见这些外族是多么的菜!
蜀汉西边的外族被击败,再也不敢大规模反抗,开始老老实实地认怂了,而认怂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这些外族的各种矿产资源、金银珠宝开始不断的输入蜀汉,充实蜀汉国库,而且外族其中的精英,还被挑选出来加入蜀军,跟着蜀军一起北伐曹魏,诸葛亮北伐时期有一支非常厉害的军队,叫作无当飞军,他们就是由这些外族精英组成的!
可以看到,虽然蜀汉经历了荆州之败,夷陵之败,人口、军队、地盘大量减少,但是他们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大!对于那些外族来说,即便是最弱的蜀汉,仍然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存在!他们倒是想要趁乱入侵蜀汉,可根本打不过蜀军啊,最终还成为了蜀军的经验包,帮助蜀军刷战绩,还被迫给蜀军提供各种资源,真是亏大了,当初老老实实别动手多好!
吴国
接下来我们再说三国时期国力排第二的东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吴军队的战斗力似乎不怎样,他们比较擅长水战,但陆战非常弱,当年吕蒙和孙权的一番对话,也足以证明这点!
当年孙权还没打算偷袭荆州,他想北伐打徐州,占领徐州,结果吕蒙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孙权的念头,吕蒙的意思是徐州附近水路不畅通,吴军即便攻下徐州也很难守住,因为吴军陆战能力比不上曹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水军,水路不同,吴军的增援会来得很慢,根本敌不过曹军的骑兵,所以建议孙权别打徐州,改打荆州算了。
正是因为吴军陆战能力比不上曹军,所以孙权改变了战略,直接偷袭了荆州,导致三国形势出现巨变。
也因此东吴一直遭人诟病,认为他们实力太弱,只敢拿队友开刀。
事实上,吴军相比于魏军,陆战能力确实不行,但是相比于周边的外族,战斗力可是爆表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派军队去攻打百越,最终损失惨重,而孙权所在的东吴,其实还有许多百越的后人,他们不受中原王朝的领导,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这让孙权非常不爽。
他打不过曹操,玩不过刘备,还揍不了这些外族了?于是孙权便把眼光放在了这些外族身上,多次发动对他们的打击,而且孙权这家伙非常粗暴,他经常是直接把这些外族人抓进军队,直接编入吴军,让他们帮吴军打仗,而且这些外族只要敢反抗,吴军是绝不手软的,所以史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吴军屠戮外族的记载。
事实上,在东吴境内的外族人,其实还是比较倒霉的,相较而言,蜀汉那边和曹魏那边外族的待遇要好得多!
华夏历来最大的威胁,都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这些人的战斗力比西南、东南的外族要强得多,所以三国时期,魏国所面临的外族压力其实是最大的!
魏国周边,乌桓、鲜卑、匈奴、羌人,一个接一个的,而且都非常强大,所以魏国为了对付这些外族,花费了很大的代价。
为了搞定这些外族,魏国也涌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田豫、梁习、牵招等。
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非常擅长分化、打击,在他们的治理之下,这些外族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而且即便是这些外族不受管束,魏军也会教他们做人!
魏军本来就是三国最为强大的军队,连蜀军、吴军这种正规军都不是魏军的对手,更不要说这些外族了。
在镇守边疆的这些大臣控不住场面时,魏军就出马了,直接给这些外族来个犁庭扫穴,将其击溃,然而又实行分化策略,能谈的就拉拢过来,不能谈的就直接打,在这种策略下,魏国周边的强大外族一茬接一茬的换,可就是没有谁能够挑战魏国的权威!
不过这种策略也为后续的动乱埋下了伏笔!魏国使用分化拉拢的策略,将一部分愿意归降的外族牵入内地,用华夏文化感化他们,磨掉他们身上桀骜的性子,这本身没啥大错,只要中原王朝保持统一,内部不生动乱,这些人不会有什么威胁。
可一旦中原王朝内部出现了问题,这些人离得近,受到诱惑,就很容易起来作乱,威胁天下!西晋八王之乱引发的乱世,其实就有这个原因!在这里,也不得不评价一下司马氏,真的是太无能了!好好的一副牌能打成那样,真的是牌技太差!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打成一锅粥,却没有外族入侵,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外族不想,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没办法啊,在西晋之前,这些外族看似强大,但科技水平,作战能力,军事思想都没有中原王朝厉害,所以他们是长期被吊打的存在,他们根本打不赢魏蜀吴三国的正规军!
蜀国诸葛亮实行南中征讨,彻底击败外族军队,使得其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盘散沙,不得不成为蜀汉的供养者。
东吴孙权及其手下,经常打击周边外族,很多东吴将领包括诸葛恪,都是打山越起家的,在他们眼中,东吴这边的外族就是经验包,是兵源地。
至于魏国,那边的外族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在田豫、梁习、牵招的分化拉拢下,这些外族也形不成强大的实力,再加上魏军战力更强,所以他们最终也未能形成气候,反而成为了魏军的雇佣兵,帮着魏国征战天下!
战国时期的卫国为什么没有存在感?最后被谁所灭
周武王灭商后,封自己的弟弟姬封于朝歌(卫国初都,在今河南省淇县),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他看住殷商遗民,除此以外,还可以防控西侵。
卫国在军事上的作用,实际上比东部的更加重要,所以西周不仅特意在卫国驻屯“殷八师”,还把卫国东部的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选作举行大蒐礼的战略要地,在此检阅和整顿军队、选任将帅、颁布法令。
但是此后的数百年间,卫康叔姬封的后人并没有让卫国壮大起来,卫国始终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准大国。
进入东周时期,卫国周边大国迭起,而卫国又屡遭戎狄袭扰(霸业初盛的时代,赤狄攻入卫国,几乎灭掉卫国),再加之破坏性的内乱此起彼伏,终于成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卫国的地理位置,它地处中原地带,卧榻之侧列国环伺,且地邻戎狄,是个典型的,这导致它在外交策略上顾忌太多,倏忽变幻,也是卫国逐渐弱小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其弱小,,所以秦国统一天下时,一直懒得灭它。
随机文章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清朝皇帝对太监充满戒心!最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太监制度终结在他手上汉武帝时期窦婴矫先帝遗诏被诛九族?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黄国:春秋时期嬴姓诸侯国,侯爵国
”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讲述了商人祭祀,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
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
从出土的东周时期及相关的青铜器看,嬴国与姒国等一直保持婚姻关系。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源于公,崛起于中国南方,是古代淮河流域的霸主。
早期称为黄夷,是集团的后代,九夷的一支。
春秋时期,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
黄国,史实见于《左传》,始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
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斥责。
十九年(公元前675年),首次伐黄。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伐黄,败黄师于踖陵,遂还" 。
可能是感动黄国的抵抗精神和强大武力,楚军并没有一鼓作气灭亡黄国,在惨胜之后匆匆回国。
而面对势力已扩张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齐抵御强楚的策略。
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参加了在宋地举行的谋划伐楚的、、、黄国等四国会盟。
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
前655年秋天,黄、江二国伐陈。
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诸国纷纷叛楚附齐。
极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灭掉,弦国国君逃到了黄国。
6年后,即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由伐黄。
半年后,即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带兵灭国了。
黄国据《》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益长子字太康,建立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
黄夷南下中原,东夷的后裔--黄夷的后代赢姓长子大廉字太康建立了黄国。
黄国为赢姓。
但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是黄夷(尹)最早的记载。
从最原始的族源少昊氏的黄夷来说,黄氏无疑起源于少昊嬴姓。
晚期至和西周时期称黄夷,东周列国时期称黄国。
四年癸酉(公元前648年)约传衍五十代黄国裔孙,春秋末年被楚国吞并,地名依然称黄邑。
国君赢姓黄氏。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称光州。
黄国的后代黄歇后仕于楚,被封为春申君,地位仅次于楚考烈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
后来李园把他的妹妹献给黄歇,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并有孕。
后来黄歇将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
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另一个,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
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
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
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古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鲁僖公十二年(前648)黄为楚所灭。
黄国属东夷之国,处于楚与中原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中原文化、东夷文化、江淮文化与楚文化。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的黄夷。
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
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原文化水准。
其墓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格,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既是一个文化的传播区域,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区域。
随机文章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杰里科3弹道导弹简析,射程5000公里可打击中东所有国家解读世界十大反舰导弹排名,鹰击83位列第二(被称海上屠夫)揭秘神话中四海龙王的来历,是远古洪荒时代祖龙后羿(瘦死的骆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