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播音主持艺考注意事项
【千问解读】
在播音艺考过程中考生尽最大努力来表现自己,但是你的努力用对了地方吗?
考生困惑的是:我的努力能不能给我带来应有的回报?作为播音考官也有苦恼:干着急,无法替你使劲。
那就是考生很努力,但如果用错了地方,那么这个努力不仅不能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反而会影响你的成绩。
播音主持的艺考考场上最怕的是什么呢?这里总结了“十不要”。
一:不要自造
“复读机报幕”流程
“各位考官上午好,接下来是我的第一项,指定稿件播读……
谢谢老师,以上是我的指定稿件播读,下面进行我的第二项,自备稿件……
谢谢老师,以上是我的自备稿件,下面进行第三项,即兴评述……
谢谢老师,以上就是我的考试的全部内容,谢谢老师。
”
听到这些你会有什么体会?
你可能会说,挺好的啊,流程清楚……
但是,考官每天要进行几百人的测试,这些无效的“报幕”流程根本不在考查范围内。
反而浪费了考生和考官的宝贵时间。
而且这些反复出现的复读机报幕,配上条件反射的鞠躬动作,会将考官逼疯。
很多学生将这些报幕流程背得滚瓜烂熟,而最重要的抽到的题号反而忘了说。
究其原因,许多考生非得先说几句话才能开始考试,不然总觉得少点什么,要知道:这是程序严格的艺考考场,不需要任何客套。
你节省了时间,这就是最好的。
最简单的是直接开始每一项,顶多通报一下抽到的题号。
你要展示的是: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如果你成了一个我们最忌讳的报幕机器,为什么要选你呢?
二:自我介绍不要报名字
根据考试纪律,99.99%的面试中是不可以报出自己的名字、考号、地区的。
这一点特别要遵循考前工作人员的叮嘱。
有的考生习惯性地说出,还有的在考试之前习惯和考官寒暄几句套近乎,面试考试都有一套严格的时间限制和流程,不欢迎这样的多余行为。
三:自备稿件不要刻意追求“曲折"“悲惨”“喊叫”
许多经典的朗读稿件,波澜起伏,情节曲折,确实能够发挥出考生的表演才能和嗓音优势,但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
切忌一股脑地追求这类稿子。
注意:你参加的是播音面试,不是编导面试,也不是表演面试。
播音考试中,通过各项考试形式,主要是判断考生声音是否优美,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表现力强不强,说话时亲和力怎么样以及是不是有五官缺陷甚至嘴是不是歪等等。
不少考生准备自备稿件时,往往在追求稿件的痛苦、悲惨、波折。
这就是错把播音面试混同于演话剧、朗诵、讲故事比赛、表演试镜等其他形式。
自备稿件应该是你准备最充分的一部分,考查的是在你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语音、语言表现力的最好状态,而不是考察你的嗓门高低或舞台表演能力。
除少数艺术类院校或配音类专业外,大部分综合院校中的播音主持专业,通过面试考察,挑的是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是话剧演员。
出现频率最高的抗日战争、绝症、自然灾害、生离死别等,往往只是准备者的一厢情愿。
在一个非常惨的稿件之中,在表现的时候不顾实际情况大喊大叫,考生哭、喊、叫,看不到我们想要的专业素质,一些考生眉毛倒竖,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声嘶力竭,反而展现的是最差最丑的一面。
岂不是南辕北辙?
四:模拟主持
不要做成即兴评述
模拟主持,是在给出一定主题或者情境的情况下,模拟一档节目,这个节目通常是要有头有尾,中间可以看出你对节目的了解以及对主题的客观把握能力。
很多考生将它做成了即兴评述,将原材料说说之后就开始“我认为”“我觉得”。
最后再加一个尾巴。
模拟主持,顾名思义,你做得越接近于电视中可以播出的节目,就越成功。
你自己可以判断一下,像刚才那个做法,这个节目会在电视台播出吗?这个节目有什么播出的理由?你自己会看吗?我们看的是某一个主持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吗?
五:即兴评述
不要一股脑套套路
相对于模拟主持的客观表述,即兴评述要有自己的看法。
考生在这部分常犯的错误有两个:
一是泛泛叙述材料事实,最后来一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这只是一句话的评价,而不是即兴评述。
即兴评述应包括对材料的简单概括和叙述,还包括自己的评论和观点。
二是套用“国家、社会、个人”,近年考场上不知谁创造出了一个“国家、社会、个人”的套路,无论什么材料一开口都是:
“这种情况从国家来看,要立法……
这种情况从社会来看,要加强监督管理……
这种情况从个人来讲,要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的防范……”
把原材料的情况抛开,上去就套。
套多了,这就不是即兴评述,而是套路展示。
套路有用吗?有的。
套路适用于什么考生呢?是一些完全做不出即兴评述而又必须要参加播音考试的考生。
有个套路能让他们说出话来,不至于张口结舌。
对一些专业好的,希望考上好学校的考生,尤其要注意避免这一点。
对于见多识广的考官来说,考生的那点小伎俩大都烂熟于心。
如果你本来专业水平比较高,却在即兴评述中使用这样“下三流”的路子,无疑是把自己推到了一个较低的位置上。
六:指定播读不要乱改词
相对于前两个即兴的考试项目来说,指定播读似乎简单些,考生要避免的是乱改字乱改词。
指定,指定,既然是“指定”播读,那么无论是散文播读还是新闻播读,准确性肯定是第一位的。
如果可以乱改,那为什么要叫“指定”播读呢?
七:不看考官看摄像头
除非有特别的提示,否则,如果现场有考官,考生在考试中是要看考官的。
现场的摄像多为备案而用。
有的考生进门后不理考官,只对着摄像头表现,这是不对的。
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校进行播音主持面试时,是考官现场打分,录像主要为备案所用,所以,摄像机大多放置于偏远位置,有的考生大概是受训练时的教导,进屋先找摄像头,这样不仅无法跟考官进行交流,考官也难以看到你的全貌。
有的考场有单独显示屏,可以看到考生的上镜形象,这时也会有单独提示让你看镜头。
至于哪几所院校是录像之后根据录像打分的,想来考生们都已了解,这里不再赘述。
八:特长展示不要混同于舞台表演
有的院校在招生时是有才艺展示的,之所以设置才艺展示环节,主要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考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表现力。
既然如此,哪怕考生毫无准备,一些即兴的清唱、随着音乐的翩翩起舞等都是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艺术感觉和表现力的,不少考生在这一环节的考察中,将才艺展示混同于舞台表演了。
有的考生在跳舞时自己念念有词,数拍子;有的舞蹈编排是舞台化的,上台后先在地上躺半天,营造氛围。
其实,考官需要在这几分钟的展示中看到你的艺术感觉和表现力,可以直接进入舞蹈的高潮部分。
如果你是表演的声乐,还可以看到你嗓音的潜力,至于你呈现的才艺是不是适合舞台表演就不重要了。
面试环节是非常紧凑的,考生要在台上抓住机会,充分展现自己。
有的考生为了追求效果,不仅舞蹈、声乐要伴奏,连葫芦丝、笛子、口琴、小提琴等才艺展示时也要加个伴奏,实在多此一举。
九:化妆和服装不要不顾年龄身份目的
目前的招生学校中,大部分并未禁止考生化妆,考生可以通过化妆修正相貌中的缺点,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形象分,这对考生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这一点反倒会弄巧成拙。
有的考生考前在考场门口随便找个地方化妆,并未达到修正提升形象的目的,反倒常常出现女生看上去过于成熟和舞台化,男生面目滑稽,甚至有时出现“红二团”的现象。
有的辅导机构统一定制了考试服装,这也会出现不顾考生个人体型个头和风格的情况。
其实考试时,服装只是个锦上添花的因素,考官最看重的还是考生的专业水平。
相当多的考生在考场上给人的感觉年龄偏大,甚至如同中年人,跟统一定制的西装、套裙有很大关系,不仅没有给人以专业主持人的感觉,反倒连学生的身份也失去了。
十:女生鞋跟不要过高
在播音主持考试中,学生穿着正装以使自己的考生形象和所报考专业相贴近,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与之相配的高跟鞋鞋跟过高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近年来,一到考试现场,女生们往往比赛似的穿高跟鞋,一个更比一个高。
经常出现“小心翼翼进门”“一瘸一拐出门”的情况,连正常的走路姿势都没有了,能给你加分吗?
如果女生以前并不习惯穿过高的高跟鞋,在播音考试过程中,八公分以上的高跟鞋反而会给考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过高的鞋跟不仅不会给考生的形象加分,反而影响形象。
通过这“十不要”建议,希望考生少走弯路,给艺考节约一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当然,具体情况以现场的提示和具体的报考院校、现场要求为准。
也请广大播音同仁继续批评补充。
责任编辑:
进步的反义词是什么及造句
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反义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进步的反义词是什么及造句,欢迎大家分享 进步的反义词: 落后、后退、倒退、停顿、落伍 词语注音 jìn bù 英文翻译 (向前发展) advance; progress; improve; step foreward; move foreward 基本词意 (1) (动) 人或事向前发展;比原来好。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作谓语) (2) (形)适合时代要求;促进社会发展的。
进步思想。
(作定语)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进步造句: 1、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学习的进步是一点一滴聚起来的。
2、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眼睛是知悉现代进步与发展的专家。
眼睛看齐了世界的狂飙,自己也是不会落后的。
眼睛看齐了知识的飞越。
自己的头脑也不会是一片空白与虚无。
眼睛看齐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哲理,自己终究会成为一位令人眼亮的举足的人物。
4、音乐,是人类时代进步的象征,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的音乐,音乐永远都是人们追宠的对象。
我也非常的喜欢听音乐,在不同的心情里挑选着不同的音乐。
5、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6、做老师很辛苦。
但只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们会忘掉辛苦,心里会由衷的高兴。
老师经常的鼓励同学:“努力点!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
”可谓是燕儿吐哺,高风亮节啊! 7、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9、只要有梦,我就会不松懈的奋斗下去;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就会更加的努力;只要我永不放弃,成功的希望就会一直陪伴着我。
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文明的象征;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唯一一把金钥匙;书,是横渡智慧神河的一叶扁舟;书,是攀登上科学之巅的一条山路;书,是至高无上的。
11、火对人们来说,是进步的象征。
有了火,人们不再茹毛饮血,从此懂得,火烧出来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营养。
1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13、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14、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
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拓展延伸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2、我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退步。
4、这学期,小林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
5、希望你不断努力,祝你不断进步。
6、鲁迅先生是进步青年敬仰的导师。
7、树立新风,破除陋习,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8、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9、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10、开学以来,我们班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11、看到同学们的进步,老师的心里非常愉快。
12、鲁迅先生一向关心和爱护进步青年。
13、开学以来,小林在学习上确实有很大进步。
14、这学期,小刚学习用功,进步很快。
15、一个人有缺点就不要怕别人指出,否则,永远也不会进步。
16、只有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不断进步。
17、学习的进步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18、作为新教师,姐姐能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因而教学工作进步很快。
19、鲁迅先生是进步青年仰望的文学家。
20、对同学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为什么说丢荆州的是关羽,却是诸葛亮造成的?
他辅助刘备,贯彻《隆中对》的路线,取得许多重大的胜利,直至以益州为根据地,建立稳定的蜀国。
但他始终没有达到复兴汉室、卒成霸业的目的。
这固然是由于魏、吴力量的强大,然而与诸葛亮在斗争中犯了某些错误,特别是在荆州问题上措置失当,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隆中对》的路线,首先是夺取荆州。
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占据了荆州,谁就可西进四川,东下三吴,为统一中国打开通路。
然而从刘备与的关系来说,荆州既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又是建立联盟共同抗曹的交点。
网络图片 刘备不取得荆州,就没有立足之地,不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孙权就不会重视与他的联盟;若刘备不与孙权联盟共破,任何一方都难以夺取荆州,夺得了也难以保住,这是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怎样夺取荆州,如何保住荆州,是刘备集团始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犯了急躁冒进和重益轻荆的错误。
起先是夺取荆州时急躁冒进。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指向荆州时,盘踞荆州的病逝,内部随之发生分裂。
以长子刘琦为首的一派倒向刘备一边,这支力量不大,且屯驻在夏口(今汉口,属江夏郡),时刘备屯樊城,相距颇远。
以次子刘琮为首的一派动摇于曹操、刘备之间,屯聚襄阳,离刘备近,力量也较强。
当时诸葛亮主张立即吞并刘琮,乘机占领襄樊,为夺取全荆州建立基地。
对这个建议,刘备以为不可,借口“(刘表)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没有采纳。
结果刘琮降曹,让曹操占领了襄樊,接着南下江陵,兵临孙吴。
后世史家对此事有不同议论:一种意见认为当时刘备完全有力量解决刘琮,占领荆州,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是坐失良机;另一种意见认为,刘备虽能吞并刘琮,但不能抵御曹操南下大军,即或占领了荆州,也是保不住的。
应该肯定,在荆州问题上,刘备与诸葛亮并无根本分歧。
刘备对荆州早已,刘表在世时对刘备也早有戒心。
此时刘备不立即吞并刘琮以夺取荆州是正确的,所谓对已故刘表不愿“背信自济”只是托词。
他审度当时形势: 第一,以武力解决刘琮虽不困难,但是难以完全制服刘表集团将士,民心未服。
在刘表集团内掌握兵权并有相当影响的是蒯越、这一干人,他们是当地的望族,反对刘备而倾向曹操,是刘备夺取荆州的极大阻力。
刘备从他的政治生涯经验中,深深感到不取得荆州大多数人的拥护,要在那里站稳脚跟是不容易的。
为此他曾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史称:“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但人数毕竟有限,刘备还难以服众。
的诸葛亮还缺乏这种政治经验,。
第二,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抢先占据了荆州,将成为其他两方攻击的目标。
若刘备抢先占领荆州,不仅会受到曹操大军的全力攻击,同时还可能引起孙权的嫉妒,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境地,最后还是被迫退出荆州。
第三,曹操是刘备、孙权的共同劲敌,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与之抗衡,“外结好孙权”,建立孙刘同盟是战胜曹军的保证,本是《隆中对》的决策,而如何解决荆州的归属问题,是孙刘能否合作的关键。
曹操南下的矛头虽主要指向孙吴,若按诸葛亮的意见抢先占领荆州,孙刘联盟必然不可能建立起来。
孙吴难以抵抗南下的曹操大军,刘备集团更不是曹军的对手,也必然是损兵折将, 再度飘零,只有利于曹操。
网络配图 所以刘备主张暂时不夺取有争议的荆州,先与孙吴建立联盟,同心破曹,是完全符合孙刘双方共同利益。
以后的事实表明,诸葛亮也认识到暂时不取荆州的正确性,故能担当起与孙吴结盟的谈判并完满地达成协议的使命。
曹操大军威逼东吴,孙权忙派人与刘备联系,刘备就毫不迟疑地派诸葛亮与之进行结盟谈判。
建安十三年(208)十月,诸葛亮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劝说孙权,他说曹军虽众,但皆“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会谈中诸葛亮只着重分析各方军事实力,争取孙权全力抗曹,绝口不提荆州的归属问题。
“权大悦,即遣、、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随后的能取得胜利,正是孙、刘联盟的结果。
刘备趁胜轻易地占领了荆州江南的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从而初步实现其《隆中对》夺权荆州的计划。
后来曹操听说刘备取得了荆州,大为震惊,“方作书,落笔于地”。
赤壁会战后,曹操兵败北归,当时的主要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孙、刘两家的矛盾上升到突出地位。
王鸣盛指出:“周瑜方结刘拒曹,曹甫败,旋欲制刘以取荆而并图蜀。
”形势的新变化,刘备是清楚的,所以进取四川时,留诸葛亮、、、等率大军镇守荆州,自己在、等人辅佐下,率兵进攻益州。
诸葛亮镇守荆州的任务是很重大的。
一是要继续极力保持刘孙友好结盟关系,维持刘平共处的局面,保住已得的疆土,使刘备专力西进巴蜀而无后顾之忧,不至于东西两面同时用兵。
二是必须保住荆州的安全,防止曹操再度挥师南下争夺荆州。
在夺取益州的计划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庞统不幸中箭而亡。
与此同时,诸葛亮却丢下荆州,率张飞、赵云等部大队人马开赴四川,把镇守荆襄的重任交给关羽。
网络配图 当时的实际情况正如王夫之所分析的那样,“取蜀之事,先主以自任有余,而不必武侯也”。
诸葛亮的这一行动破坏了原来兵力的战略配置。
若是为了尽速夺取整个益州,诸葛亮这次援蜀还无可厚非,但在益州取得之后,就应该还师荆州,把住入川的大门。
问题在于他没有这样做,到了四川就一直蹲在那里,眼看着刚愎自用的关羽在荆州破坏了孙、平相处的关系,以至于丧师失地,关羽被杀,让孙吴占据了荆襄。
荆州之失,导致公元222年蜀吴,刘备大败,从此刘蜀只能闭守四川一隅,《隆中对》所拟定的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
荆州的丧失是诸葛亮重益州而轻荆州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后果。
在《隆中对》中,他认为荆州在统一天下的战略地位只不过是“用武之国”,只有军事上的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是处于侧翼地位,所以只需“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就行了,主力应放在益州,由刘备亲自率领出于秦川以图中原。
诸葛亮对益州的看法则不同,认为是地形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政治上、军事上都非常重要,是“复兴汉室”的根基所在。
显然,这里已经包含着明显重益轻荆的思想。
网络配图 王夫之一再批评这一思想的错误,他认为这是不从当时政治形势出发,而仅依据地理形势,“以为制胜之略”,是靠不住的,“而形势之外无恃焉”,其结果是“得则仅保其疆域,失则祗成乎坐困”。
诸葛亮为蜀汉在四川经营了几十年,“而卒不能与争中原者亦在此矣”。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轻视荆州的思想和荆州在赤壁大战以后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赤壁大战之前,“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但是,经过赤壁大战,情况不同了,并引庞统建安十六年十二月说的话:“荆州荒残,人物殚尽。
”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赤壁之战虽在荆州地区进行,但为时不久,曹操水军败于孙吴后,加之军中瘟疫流行,便立即撤兵北归,荆州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没有遭到很大破坏,倒是孙吴把占有荆州的图谋提到日程上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