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改革全面落地,多省市2025年艺考实行“考评分离”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11-0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11月1日记者从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获悉,近期,23省市公布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政策,包括艺术类统考科类,以及招考简章、考试安排等。

其中,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对部分艺术类专业考试实行“考评分离”。

什么是考评分离?教育部曾在相关文件中对此作出解释——“全程监控、现场录制、提交作品、考评分离”的方式,即现场录制本人作品并提交,考后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实施艺考改革,通过各地改革探索,“考评分离”已是大势所趋。

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推进省级统考是教育部推进艺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同时严控校考范围和规模。

《意见》明确,要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

省级统考已经覆盖的专业,原则上高校不再组织校考。

在近日各地公布的202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政策中,也可发现不少地区强调统考或联考。

根据北京市近日发布的艺考相关政策,2025年,北京市统一组织进行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6个艺术类专业全市统考。

山西省2025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七个类别。

其中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考试工作,由省统一组织实施(简称“省级统考”),戏曲类专业的考试由省际间联合组织实施(简称“省际联考”)。

202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中的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和表(导)演类专业实行省级统一考试。

河南省规定,报考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书法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河南省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

戏曲类专业通过省际联考方式实施。

除表(导)演类服装表演方向的个体测试实行现场考试外,其余类别(方向)均实行考评分离。

浙江印发包含美术与设计类等8个科类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报考简章。

报考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的考生,须在高考报名时选择相应的省统考科类、方向(可多选),并同时填选相关信息,完成省统考报考手续。

此外记者注意到,湖北、陕西、重庆、广西、江苏、安徽等地也已经发布相关政策,强调统考及联考的实施。

多地强调实行“考评分离”

在近日各地公布的202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政策中,“先录音录像,后评委评分”的“考评分离”成为一个明显趋势。

福建公布的政策中对“考评分离”的具体实施方法作出解释。

2025年福建省舞蹈类、服装表演类、戏剧影视表演类和戏剧影视导演类(文学作品朗诵、命题即兴表演科目)采取“现场面试评分”形式,即评委根据考生现场表现进行评分;音乐类(视唱、声乐、器乐科目)和播音与主持类采用“考评分离”形式,即先组织考生现场录制音视频,后组织评委根据录制的音视频对考生考试表现进行评分,考试现场不安排评委。

黑龙江在政策中强调,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以及表(导)演类(戏剧影视表演方向、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省级统考面试采取“先录音录像,后评委评分”的“考评分离”方式。

四川明确,2025年起,艺术类专业统考所有面试科目实行“考评分离”,所有笔试科目实行“网上评卷”。

包括舞蹈类专业统考、表(导)演类专业考试各面试科目、播音与主持类专业考试。

内蒙古自治区统考设置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和书法等6种类别。

内蒙古自治区统考由自治区统一组织,采取全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的方式进行,其中面试部分均采取“先录音录像,后评委评分”的“考评分离”形式。

“考评分离”在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后,后续可能覆盖更多的专业考试。

例如,辽宁和新疆均明确,从2025年起,辽宁省将在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省统考中实行考评分离,并逐步扩大到音乐类、舞蹈类省统考。

江西省教育厅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考评分离”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2025年,选择面试科类中的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进行“考评分离”试点,条件成熟后,扩大到所有面试科类(含舞蹈、表导演类)。

记者注意到,天津、河北、广东、辽宁、湖南、甘肃等地均在政策中明确在部分专业考试中实行“考评分离”。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吴兴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艺考改革全面落地,变化几何?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艺考改革全面落地,变化几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近期,各地陆续进入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

20多个省份开启统考,一些省份部分科类考试结束。

2021年,教育部启动了艺考招生改革,2024年是艺考改革全面落地的第一年。

如何挤干艺考“水分”?艺考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文化课成绩不行靠艺考上大学”的路走不通了 在原有艺考模式下,一些考生入学后因文化综合素养不足,专业发展受限。

特别是部分明星文化课成绩明显低于普通考生,受到公众质疑。

重视文化课是近年来艺考改革的总要求,也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

按照要求,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2024年起,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同时鼓励高校进一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以往,山东省美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30%,浙江省舞蹈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40%,河北省音乐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30%,2024年都按50%执行。

北京考生小董是复读生,今年在文化课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文化课比重提升后,备考压力和难度增加了,两边都要考好才行。

”小董说。

此外,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8个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照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对报考这几个专业的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高更有优势。

”辽宁省实验中学美术教师赵旭波说,这样一来,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会被拉高。

广东考生林林说,有同学原本想报考相关专业,新要求出来后,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就放弃了。

据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辉宇观察,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入校后能够较好适应美术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为突出,在就业市场上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省级统考覆盖六大科类,规则趋向全国统一 12月2日,2024年北京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拉开帷幕。

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类考点,考务人员在进行人脸识别系统确认和考生信息核验。

(中央民族大学供图) 12月2日上午,北京市音乐类统考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

报考音乐教育专业的小曹感觉发挥正常,“音乐类是第一年统考,本来备考时还有些焦虑,后来发现考得比较简单。

” 2024年起,各省艺术类统考一般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六大科类,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

此前,省级统考“各自为政”:北京市只有美术类统考,河北省美术类、音乐类和舞蹈类进行统考,一些省份设有编导类统考,湖南省统考大类多达10个。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单招科科长何长福说,以往各省考试科类、内容设定、考试规则和标准规范不一。

从各省发布的2024年考试说明来看,省级统考基本覆盖六大科类,考试内容、满分分值、具体要求等趋向全国统一,公平性、规范性提升。

统考进一步加强,对应的是校考规模和范围持续缩减。

据统计,共有38所高校的部分艺术类专业开展校考,而2019年组织校考的高校有近百所,更早时期校考院校数量一度超过300所。

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教学副主任宋闪算了笔账:改革前,学生参加完省统考后,还需要到多地参加校考,考试往往持续一周,报名费、食宿费、交通费至少上万元,时间、精力、金钱成本都很高。

吉林省考生付佳宁的意向学校取消了校考。

“只参加省统考就没那么折腾,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付佳宁说。

不过,也有少数考生和家长担心,一旦省统考没考好,可能无缘理想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对此表示,校考范围和规模逐渐缩小,更加聚焦于选拔具有突出艺术天赋的学生。

少数校考院校和校考专业实行更精细化、多元化选拔,有助于解决艺术教育中特殊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在保障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公平性的同时,兼顾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未来如何备考? 艺考改革后,一些地区部分类别的省统考报名人数有所减少。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2024年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和播音与主持类报名考生分别为2.4万人、0.49万人和0.18万人,2023年则为3.19万人、0.7万人和0.3万人。

有艺考培训机构统计,四川省2024年艺术类考生规模近6万人,较2023年下降约10%。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美术教师王克蓉表示,以往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艺考的考生能占到80%,改革后艺考不“易”,想以此为捷径上大学越来越难,“这部分学生数量会逐渐减少”。

变化之下,该如何应对? 11月,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美术专业学生在备考。

新华社记者李双溪摄 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舞蹈教师王月告诉记者,针对吉林省艺考省统考变化,学校在专业课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增加一些舞蹈类型的练习,以适应即兴科目考试。

“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等都要熟悉,这样不管考什么,都可以随机应变。

”王月说。

鉴于艺考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生活观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多位受访人士建议,考生平时要多积累、多观察、多收集素材,不能一味模仿,更不要死记硬背“模板”。

记者注意到,一些艺术类高中优化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时间配比,考生每周有更多时间学习和巩固文化知识。

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在艺考省统考、校考结束后,对考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化课程或进行集中辅导。

在兰州市第十四中学,音乐班招生时,老师会先问家长一个问题:孩子未来想做什么?该校音乐教师钟静说,学校会提前向家长讲清楚音乐类艺考的考试趋势、就业方向。

她发现,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而学音乐的情况越来越少。

12月14日,兰州市第十四中学老师在给音乐班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扎实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天赋同等重要,考生和家长要转变“以艺考为跳板”“曲线高考”的功利思维,不盲目跟风。

北京一所艺术类重点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建议,考生要提前了解考试新形势和新要求,对照本人兴趣特长、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评估判断是否要参加艺术类考试。

“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兴趣,提早准备。

真正喜欢艺术才适合去参加艺考。

” 受访专家认为,艺考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艺考改革的全面落地,进一步纠偏“重专业轻文化”“临时速成”等功利化思维,逐步挤干艺考“水分”,有助于让更多真正热爱艺术、确有培养潜力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也将对艺术人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记者宋佳、魏梦佳、李双溪、白丽萍) 来源: 新华网

艺考改革全面落地第一年,变化几何?如何应对?

近期,各地陆续进入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

20多个省份开启统考,一些省份部分科类考试结束。

2021年,教育部启动了艺考招生改革,2024年是艺考改革全面落地的第一年。

如何挤干艺考“水分”?艺考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文化课成绩不行靠艺考上大学”的路走不通了 在原有艺考模式下,一些考生入学后因文化综合素养不足,专业发展受限。

特别是部分明星文化课成绩明显低于普通考生,受到公众质疑。

重视文化课是近年来艺考改革的总要求,也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

按照要求,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2024年起,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同时鼓励高校进一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以往,山东省美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30%,浙江省舞蹈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40%,河北省音乐类专业文化课成绩占比为30%,2024年都按50%执行。

北京考生小董是复读生,今年在文化课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文化课比重提升后,备考压力和难度增加了,两边都要考好才行。

”小董说。

此外,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8个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照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对报考这几个专业的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高更有优势。

”辽宁省实验中学美术教师赵旭波说,这样一来,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会被拉高。

广东考生林林说,有同学原本想报考相关专业,新要求出来后,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就放弃了。

据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辉宇观察,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入校后能够较好适应美术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为突出,在就业市场上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省级统考覆盖六大科类,规则趋向全国统一 12月2日,2024年北京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拉开帷幕。

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类考点,考务人员在进行人脸识别系统确认和考生信息核验。

(中央民族大学供图) 12月2日上午,北京市音乐类统考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

报考音乐教育专业的小曹感觉发挥正常,“音乐类是第一年统考,本来备考时还有些焦虑,后来发现考得比较简单。

” 2024年起,各省艺术类统考一般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六大科类,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

此前,省级统考“各自为政”:北京市只有美术类统考,河北省美术类、音乐类和舞蹈类进行统考,一些省份设有编导类统考,湖南省统考大类多达10个。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单招科科长何长福说,以往各省考试科类、内容设定、考试规则和标准规范不一。

从各省发布的2024年考试说明来看,省级统考基本覆盖六大科类,考试内容、满分分值、具体要求等趋向全国统一,公平性、规范性提升。

统考进一步加强,对应的是校考规模和范围持续缩减。

据统计,共有38所高校的部分艺术类专业开展校考,而2019年组织校考的高校有近百所,更早时期校考院校数量一度超过300所。

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教学副主任宋闪算了笔账:改革前,学生参加完省统考后,还需要到多地参加校考,考试往往持续一周,报名费、食宿费、交通费至少上万元,时间、精力、金钱成本都很高。

吉林省考生付佳宁的意向学校取消了校考。

“只参加省统考就没那么折腾,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付佳宁说。

不过,也有少数考生和家长担心,一旦省统考没考好,可能无缘理想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对此表示,校考范围和规模逐渐缩小,更加聚焦于选拔具有突出艺术天赋的学生。

少数校考院校和校考专业实行更精细化、多元化选拔,有助于解决艺术教育中特殊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在保障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公平性的同时,兼顾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未来如何备考? 艺考改革后,一些地区部分类别的省统考报名人数有所减少。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2024年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和播音与主持类报名考生分别为2.4万人、0.49万人和0.18万人,2023年则为3.19万人、0.7万人和0.3万人。

有艺考培训机构统计,四川省2024年艺术类考生规模近6万人,较2023年下降约10%。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美术教师王克蓉表示,以往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艺考的考生能占到80%,改革后艺考不“易”,想以此为捷径上大学越来越难,“这部分学生数量会逐渐减少”。

变化之下,该如何应对? 11月,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美术专业学生在备考。

新华社记者李双溪摄 长春市柏辰艺术中学舞蹈教师王月告诉记者,针对吉林省艺考省统考变化,学校在专业课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增加一些舞蹈类型的练习,以适应即兴科目考试。

“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等都要熟悉,这样不管考什么,都可以随机应变。

”王月说。

鉴于艺考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生活观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多位受访人士建议,考生平时要多积累、多观察、多收集素材,不能一味模仿,更不要死记硬背“模板”。

记者注意到,一些艺术类高中优化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时间配比,考生每周有更多时间学习和巩固文化知识。

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在艺考省统考、校考结束后,对考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化课程或进行集中辅导。

在兰州市第十四中学,音乐班招生时,老师会先问家长一个问题:孩子未来想做什么?该校音乐教师钟静说,学校会提前向家长讲清楚音乐类艺考的考试趋势、就业方向。

她发现,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而学音乐的情况越来越少。

12月14日,兰州市第十四中学老师在给音乐班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扎实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天赋同等重要,考生和家长要转变“以艺考为跳板”“曲线高考”的功利思维,不盲目跟风。

北京一所艺术类重点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建议,考生要提前了解考试新形势和新要求,对照本人兴趣特长、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评估判断是否要参加艺术类考试。

“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兴趣,提早准备。

真正喜欢艺术才适合去参加艺考。

” 受访专家认为,艺考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艺考改革的全面落地,进一步纠偏“重专业轻文化”“临时速成”等功利化思维,逐步挤干艺考“水分”,有助于让更多真正热爱艺术、确有培养潜力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也将对艺术人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记者:宋佳、魏梦佳、李双溪、白丽萍 来源: 半月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艺考改革全面落地,多省市2025年艺考实行“考评分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