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题:60元去超市花了10元,找零竟不是50元!家长看完直抓狂

文 | 杆笔子编辑 | 杆笔子最近一道小学数学题在网上刷屏了。
题目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奶奶手里有60元钱,买了10元的水果,收银员该找多少钱?大多数人想都不
【千问解读】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杆笔子编辑 | 杆笔子最近一道小学数学题在网上刷屏了。
题目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奶奶手里有60元钱,买了10元的水果,收银员该找多少钱?大多数人想都不想就会说"50元"。
可这个答案却在试卷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

这哪是道数学题,分明是个脑筋急转弯。
仔细想想,奶奶手里的60元可能是一张50元加一张10元,也可能是三张20元,甚至可能是12张5元。
关键在于她具体用哪张钱去付款。
如果用50元买10元的水果,找零就是40元;要是用20元,找零就是10元;若刚好用10元,那就不用找零。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道题哪是在考数学,根本就是在考虑人民币的面值组合。
1元、5元、10元、20元、50元,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支付选择。
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硬生生被出题人拐进了"阅读理解"的怪圈。

这样的题目设计,到底是在考察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怪题似乎并不是个例。
你猜猜还有哪些让家长和孩子都抓狂的神仙题?

说到奇葩数学题,有一道来自四川的五年级考题可谓是王中之王。
"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请问船长几岁?"这道题不仅让国内网友炸锅,还火到了国外,连BBC都忍不住报道了这个"无解的中国数学谜题"。

国内的孩子们也是绞尽脑汁。
有人说船长至少18岁,因为未成年人不能开船;有人认为船长36岁,因为26加10正好等于36。

外国网友的脑洞更大,有人说船长是只15岁的老山羊,还有人联系到诺亚方舟,说船长得有600岁。
这些匪夷所思的答案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家对这类题目的无奈和调侃。

类似的怪题还有很多:用"叮叮叮"写乘法算式、数字找规律要对应声调、用圆圈数量解答题目。
这些题目打着创新的旗号,实际上却让数学学习变成了猜谜游戏。
题目越出越怪,考点越来越偏,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直呼"这哪是数学,简直是折磨人的游戏"。

面对这样的题目,你是不是也想问一句:现在的小学数学,到底在考什么?这些稀奇古怪的题目,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吗?让我们继续往下看,看看更多让人哭笑不得的考题。

"我是学理工的博士,现在连小学数学题都看不懂了!"家长群里,一位985高校毕业的爸爸无奈吐槽。
类似的抱怨每天都在上演,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的数学作业直呼"头大"。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硬是被出成了脑筋急转弯。
家长们辅导作业时,经常遇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却被老师标记为错误的情况。
有些题目甚至要求写出"标准思路",让这些在各行各业都很优秀的家长们也犯了难。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孩子们不理解:"爸爸妈妈那么厉害,怎么连这道题都不会?"家长们也很受伤:"我们读书时候的数学不是这样的啊!"原本其乐融融的辅导时光,变成了互相埋怨的战场。

教育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加剧。
家长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胜任辅导工作,很多人不得不花大价钱请家教。
有的家长甚至放弃了辅导,把希望全寄托在补习班上。
但问题真的能这样解决吗?面对越来越偏离常理的数学题,我们的教育究竟走向了何方?

看似是一道数学题的难度问题,实际反映出当前教育方式的严重偏差。
出题人为了追求"创新"和"灵活性",把简单的计算题包装成复杂的文字游戏。
一道原本考察加减乘除的题目,硬是被改造成需要猜测出题人意图的"阅读理解"。

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数学学科的基本规律。
数学最基础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和严谨性,题目的答案应该建立在明确的已知条件之上。
可现在的很多题目却暗藏玄机,答案往往取决于出题人的主观设定,这哪里还有数学的严谨可言?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题目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正处在形成基础数学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清晰直观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过分强调解题技巧和思维发散,不仅会让孩子们失去学习兴趣,还可能影响他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如此设计考题的方式,究竟是在培养数学思维,还是在培养猜题技巧?当一个高学历家长都看不懂的题目,出现在小学生的试卷上,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

面对目前数学教育的乱象,多位教育专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北师大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张教授指出:"数学教育不是比谁出题奇怪,而是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同。

数学教育的正确导向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逻辑思维。
题目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与其花时间研究怎么出怪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数学概念上。
"

在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明确区分基础训练和技巧培养。
基础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根基,而解题技巧则是锦上添花。
过分强调技巧,反而会本末倒置。
一位从教二十年的特级教师说:"孩子们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解题技巧。
"

适度降低题目难度并不意味着降低教育标准,而是要回归教育本质。
让考题回归常识,让教学回归课堂,让学习回归快乐。
面对那些标新立异的怪题,也许我们更需要问问自己: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出奇制胜,还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真实的能力?答案,也许就藏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里。

2025高考数学如何考?新高考数学题型及分值分布提前了解
通过观察2024年高考数学的变化与特点,新高考Ⅰ卷与Ⅱ卷较往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题量减少、难度增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收集整理了2024高考数学的一些调整,为2025年高考考生提供一些备考策略~推荐阅读:2025届高三重要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高考数学怎么考?新高考数学题型及分值分布提前了解2024新高考Ⅰ卷本着能力立意、稳中求变、回归基础、侧重素养的命题原则,减少题目数量设置、突显题目难度分层、兼顾思维运算比重、全面覆盖考点分布、精准导向人才选拔。
温馨提示:高考对于各位学子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创建“2025高三学习交流群”,这里是专为高三的同学们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学习经验、讨论难题,同时获取最新的升学资讯内容,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吧~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高考数学调整了什么 1、试题数量大调整 几十年来,高考试卷都是22道题。
2024高考试题数量减少了3题。
除单选题的个数和分数(8个,40分)不变外,其他题型在个数和分数上均有所调整,将原来的4个多选题(20分)、4个填空题(20分)、6个解答题(70分)分别减少为3个多选题(18分)、3个填空题(15分)、5个解答题(77分),其中只有解答题增加了分数。
2、试题题型大调整 解答题也不再是之前的三角、数列、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全考,而是六个板块中选出4个考查,最后一个题目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3、试题更注重通性法 本次试卷试题淡化解题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题目设置层次递进有序,难度结构合理,大部分为常规题目。
中低难度的题目平和清新,重点突出。
高难度的题目不偏不怪,中规中矩,体现了很好的区分性。
①第1、2、3、4、10、12、15题(共44分)属于简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②第5、6、7、9、11、13、16、17题(共62分)属于中等考查难度的题目。
主要考查常规的计算和推理,落实双减。
4、试题更有“数学味” 之前的试卷为了强调所谓的情境,前面有一大段废话,这些话有没有都不影响题目的意思。
与2022,2023年的高考题不同,这次考试多了非常多简单题。
简单题多,可以保证平均分不至于太低。
这份试卷想拿高分很难,想拿低分也难。
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不利,难题不会做,简单题你会人家也会,追不上数学顶尖学生,也拉不开差生的距离。
未来考生如何应对 一、重视教材与基础 ①回归课本:2024年高考数学中,有多道题目直接关联到课本例题和练习题,甚至出现了课本原题。
因此,2025年的考生应特别重视教材,确保对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不要等到最后阶段才匆忙复习课本,而应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②强化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应确保对函数、导数、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核心知识点有扎实的基础,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题型。
二、关注考点变化与趋势 ①分值变化:从2024年高考数学可以看出,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的分值有所上升。
因此,在2025年的备考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②题型变化:新高考数学试卷中,题型的随机性和融合性增强,如跨章节的融合题、新题型的出现等。
考生应关注这些变化,适应新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提高应对能力。
三、提升解题能力与思维 ①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观察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通过推理和联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圆锥曲线和数列的融合题中,需要观察结构、推理分析函数性质等。
②总结解题思想:在做题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答案的正确性,更要关注解题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总结解题思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计算与细节处理 ①提高计算能力:计算是数学解题的基础,考生应加强对常规计算的训练,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计算。
同时,要注意计算方法的优化和简化,提高计算效率。
②注重细节处理: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如单位换算、正负号判断、小数点位数等。
这些细节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失分,因此考生应特别注意。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生平简介,故居简介
字汝思,号宾渠,,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
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
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
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
约40岁时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简称《算法统宗》)。
诚如英国李约瑟所说:“在明代数学家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大位”,“在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以前,没有任何关于近代珠算算盘的完整叙述”,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
人物简介 程大位,嘉靖十二年四月初十(1533年5月3日)出生於商人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因商业上的需要,对数学很有兴趣,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
”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
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和附录《算法源流》记录了元丰、绍兴、淳熙以来所刊刻的各种算书,其中有《盘珠集》、《走盘集》,惜二书已失传。
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
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人物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率口渠东,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
宅第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俗称“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
西侧为祀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
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
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源出于此。
程大位故居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程大位故居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于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由故居祭祖楼、资料馆(覃思堂)、宾园四部份组成。
全馆共收藏文史资料4000多份,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算具(质地有金、银、铜、铁、锡、石、骨、象牙、泥、陶、玻璃、塑料、种子、海珠等数十种材料)近千件,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发展、演变 的历程。
特别是程大位先生穷毕生精力所著《直指算法统宗》和《算法纂要》,开创了中国珠算新的里程碑。
他的《直指算法统宗》成书并刊印出版于1592年5月,此书广泛流传300多年不衰,并在1600年流传到日本,开创了日本和算的先河,日本每年8月8日均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纪念程大位先生。
明末时期,他的书广泛传遍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机文章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前世今生奥多赛尔Odoacer简介学心理学可以找什么工作,心理学工作盘点(企业猎头/公务员)现实生活中避雷针效应的运用,暴脾气小宝宝经疏导变乖宝宝揭秘印度2018登月计划,阿三开挂仅靠960万美元登月(牛飞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