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末“神仙考题”让网友吵起来了!老师回应亮了……

【千问解读】
导读开卷考试难还是闭卷考试难?最近,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开卷考试题引发热议。
说开卷考试容易的人真是太天真了……
“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
“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人物吃饭”
“给‘金陵十二钗’某一钗找对象,并简要说明原因”
这样的问题,你会答吗?
要是还出现在期末考试上呢?
这些问题并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黄河科技学院大二的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试题。
是时候展现最强大脑了!大学期末考试现神仙考题
近日,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几道开放性考题引发网友热议:
据北青报报道,参加这次考试的大二学生陈旭表示,“刚开始大家都是鸦雀无声地等着考题,以为会像平时的考试一样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传统试题,看到最后四道题的时候,整个教室乱成了一锅粥,大家都觉得这可怎么答啊!”
陈旭表示,这门课要上一整个学年,上半个学年的考试就是闭卷的传统考试,所以大家看到本次的新颖考题都很吃惊。
“当时看到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样子,老师也给了我们一点引导,让我们展开想象力,有趣的答案她会给高分。
”
学生答“杜丽娘游园,帮杜丽娘‘发朋友圈’”
回忆起自己答题的情况,陈旭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给‘金陵十二钗’某一钗找对象,并简要说明原因”。
“我其实并不太熟悉十二钗中的每个人,所以选择了给大家耳熟能详的林黛玉介绍对象,介绍给谁呢,我写了介绍给我自己,并且从性格上分析了一下我们挺合适的。
”
与陈旭抽到的考题不同,大二学生孙浩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最头疼的题目是“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人物吃饭”。
“既要想请谁吃饭,还要想吃什么,我查了百度才确定了请聂小倩吃饭,因为学校在郑州,所以我写了请她吃有当地特色的烩面和大盘鸡。
”
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在班级群里讨论这次特别的试题,不少同学还在群里贴出了自己的回答,还有同学发了朋友圈,没有想到竟然会在网上火了。
有人点赞,也有人质疑……
试题一经披露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将其称为“神仙考题”。
有网友表示,这种试题很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杜绝抄袭现象:
同时也有网友质疑,这样的考题是否太天马行空,没办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老师回应:从答案里能看出专业水平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试题的出题人,黄河科技学院教授大二的古代文学课的张彩丽老师。
据张彩丽介绍,这次考试于12月19日和12月20日两天上午举行,分为AB卷,参加考试的是该校新闻传播学院3个专业的学生。
“这门课是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属于考察课,所以我安排了开卷考试,学生们甚至可以带手机,但是这样的考题相信大家带手机也查不到答案。
”张彩丽说。
考卷分为四部分,包括改错别字、填空、对对联和应用题。
其中最受热议的就是第四部分应用题,每题10分,共4道题。
张彩丽介绍:“不是选做,而是四道题都要答,答案没有字数限制。
”
张彩丽称,其实这些考题并不是需要学生们进行多么严谨的论证,主要是希望学生们在答案中体现出对文学作品的了解。
“大部分题目都需要联系原著内容作答,从答案里就能看出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
张彩丽感慨,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影视剧改编名著对学生们的影响。
“比如请《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吃饭,有的同学就会写邀请聂小倩、宁采臣和黑山老妖吃饭,但是实际上原著中并没有黑山老妖,这是影视剧中的人物。
”
高校“花式”作业频现,专家呼吁多元判卷应有标准
像“神仙考题”和“花式作业”这样别具一格的考查方式并不是个例。
今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基础课上,老师布置的“如果你只有5元创业基金,在有限的时间内你最多能赚多少钱?”的课堂作业引发学生的创业热潮和网友围观。
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广告专业促销策划课,要求学生分组卖拖鞋,期末成绩按销量打分。
任课老师丁海猛表示,因为广告课应用性很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把知识用“活”。
针对高校层出不穷的“花式作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不超过专业范畴的情况下,高校老师具有作业和考试的命题自主权,不过考试的内容应该符合专业的基本要求,并且要注意这种“花式”题型的权重,注意考核内容的平衡。
“实际上题怎么出并不是最重要的,题型可以创新多元,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答案如何评判,能否真实检验出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判卷标准应该明确且公平。
”
谈到自己的判卷标准,张彩丽表示:“每个题创意即主题正确新颖5分,形式5分,新颖比如配图,语言有个性,幽默或优美,论据有力,标点正确。
不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
这样的神仙考题,你觉得难吗?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 张小松)综合: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李卓雅)、梨视频、新浪微博等。
《今天!送别英雄马金涛》
《考研还没结束?高校发补考通知,原因是……》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改版,
“星标”我才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技师学院的学生
技师学院——职业发展的加速器技师学院的学生通常会在课堂上学习一些直接对接行业的课程,例如计算机操作、机械维修、烹饪、焊接等。
这些课程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技能的锤炼。
选择技师学院的学生,不仅能够早早接触到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还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学以致用:早早踏上职场与传统的高中教育路径不同,技师学院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理念。
学生们通过实训、实习等环节,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很多技师学院与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往往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甚至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和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这种紧密的校企合作,让技师学院的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往往拥有更高的起点和更稳定的职业发展。
多样化的选择:技能为王,走向不同领域在技师学院,不同的专业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机械类、计算机类、电气类、汽车维修等专业都在技师学院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那些热爱动手操作、想要进入制造业或服务行业的学生,技师学院提供了更加实际的选择。
省时、省力,学成即就业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四年或六年的高中加大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是无法忽视的。
而技师学院的课程安排一般较为紧凑,一般学制为三到四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进入职场。
这不仅让学生尽早积累工作经验,还能在经济上减轻家庭负担。
更重要的是,毕业生拥有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技能,未来的就业机会也因此大大增加。
不仅仅是技能,更是竞争力在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的技术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支撑。
而技师学院培养的学生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
无论是智能制造、电商、还是餐饮行业,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
通过学习和不断精进技能,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社会认可:越来越多人看好技师学院毕业生过去,技师学院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不到文化”的学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岗位的价值逐渐被广泛认可,技师学院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许多优秀的技师学院毕业生不仅能找到高薪工作,还有机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成为佼佼者。
技能型人才在一些行业中,甚至比学历高的人更具竞争力。
家长们,你们的选择,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未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您的孩子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或者对某一特定行业有浓厚的兴趣,那么选择技师学院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它不仅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这种选择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束缚。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家长来说,技师学院都是一条值得关注的职业发展路径。
它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实用技能,还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对于那些想要早早进入社会、减少学习年限、积累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技师学院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北大两个学院与北大附中“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北大附中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仪式。
仪式由北大附中历史学科长马慨主持。
在介绍本次活动的出席人员后,景志国向莅临附中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基地建设的合作基础及主要工作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合作前景。
马慨代表北大附中历史学科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回顾了附中与两个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历史,从教师发展、讲座参观、课程开发和研学交流等方面对两个院系长期以来给予附中师生的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相信培养基地建成后,三方的交流合作能更上一个层次。
何晋表示,附中许多历史教师与北大历史学系有着深厚渊源,长期积极支持历史学系开办的各类中学教师培训活动,双方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
未来,历史学系将推动一系列大中贯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落地附中,为构建新时代下历史学科大中衔接培养机制共同探索新道路。
沈睿文高度肯定了从附中毕业并进入考古学领域的学生质量,他表示,在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下,附中培养出了众多新时代领军人才。
考古文博学院将以本次合作为重要节点,继续欢迎北大附中的优秀中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考古相关课程与体验活动,更准确地发现人才、更早地培养人才。
王亚章从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出发,对历史学、考古学在大学本科招生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他表示,北大附中已经与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落实了诸多人才共育项目,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本次正式签约授牌将进一步拓宽资源互通的领域、加深合作支持的层次,令老师与同学们从中获益。
马玉国指出,历史学科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北大附中长期以来重视历史学科建设,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一脉相承,此次合作将进一步补全附中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人才共育合作版图,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的育人优势。
何晋、沈睿文分别代表北大历史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与附中签署合作协议。
以“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为依托,北大附中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优势,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持续深化学科协同共建、人才贯通培养和教育资源深度共享,为附中学子提供更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助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历史洞察力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拔尖人才,为历史学与考古文博领域输送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领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