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点 白蔹的禁忌症2021最新详解
【千问解读】
白蔹是一味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的中药,常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疔疮等症,但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相关详细用法用量需要依照医师建议制定。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点 治疗外科炎症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
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
治疗扭挫伤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
共治80例,66例有效。
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辅助镇痛作用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白蔹的禁忌症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
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
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
反乌头。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白蔹的简介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后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即可入药。
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白蔹,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白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弘景曰:白蔹“生衡山山谷,近道处处有之,作屯生”。
苏恭曰: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
《蜀本草》载:“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
苏颁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陕西一带)皆有之。
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
根如鸡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