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荐三伏天养生要多吃点热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10 点击数:
简介:尽管过了立秋,但眼下处于三伏天,全国多地仍处于高温笼罩中。

面对炎热的天气,不少人在饮食上选择多吃凉拌菜、冰西瓜、绿豆汤等食物,这看起来似乎没问题,但实际上,最适合伏天的食物不是冰食、冷饮,而是热食!中医认为,三伏天人体内的阳气处于较旺盛状态,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应适当吃些温热食物,与自然界的热气相应,以祛除体内寒邪。

一、 适当吃热

【千问解读】

尽管过了立秋,但眼下处于三伏天,全国多地仍处于高温笼罩中。

面对炎热的天气,不少人在饮食上选择多吃凉拌菜、冰西瓜、绿豆汤等食物,这看起来似乎没问题,但实际上,最适合伏天的食物不是冰食、冷饮,而是热食!中医认为,三伏天人体内的阳气处于较旺盛状态,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应适当吃些“温热”食物,与自然界的热气相应,以祛除体内寒邪。

中医推荐三伏天养生要多吃点热食

一、适当吃“热”食有助祛寒邪

1、果蔬荔枝、韭菜

荔枝性温味甘,有补益气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

伏天出汗多,适当吃点荔枝有助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但热性体质的人或糖尿病、口腔溃疡患者应少吃。

韭菜性温味辛,有温阳补肾、健胃消食的功效,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能增强体力、开胃促消化。

因“苦夏”而乏力、食欲不振的人,可以适当吃点韭菜,容易上火的人建议少吃。

2、肉类牛羊肉

牛肉性温味甘,有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富含优质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12,有助增强体力、改善贫血。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补虚、开胃健脾的功效,富含优质蛋白质、铁和锌,有助增强免疫力。

3、主食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4、调料生姜、胡椒

生姜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其中的姜辣素可促进血液循环。

胡椒辛热,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还能刺激味蕾、增进食欲,有助改善天热引起的食欲不振。

无限极健康养生理念提醒您,体质偏热或患有胃肠道、眼部疾病的人要慎用。

二、伏天“热”养身体还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正确吹空调

三伏天天气炎热,为了散发热量,人的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尤其是运动出汗后,若直接开冷气对着身体吹,寒邪容易侵犯人体,抵抗力差的就会出现感冒症状,甚至有的人因此让寒邪入侵到我们的肌肉和筋骨之间,留下风湿痹痛的病根。

日常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25~26℃为宜。

出汗后,我们应该把汗擦干,休息片刻后再开空调,切忌空调直接对着人吹。

2、解暑要喝热茶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的阳气如兵力都浮越于外于上,中宫空虚,脾胃最易受损。

而人们最喜欢在伏天喝的冷饮,吃的雪糕,这些生冷冰冻的东西能直接损害我们脾胃的阳气,久而久之,则出现吃饭不香、大便稀烂等脾胃虚弱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胃脘部疼痛和腹泻。

高温天气下,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困倦的午后,不如来上一杯陈皮普洱茶,陈皮香、普洱醇,适合夏季解渴消暑,不仅有助于缓解工作日的疲劳与压力,还有助健脾理气。

3、常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出热邪,并且能够补充阳气。

天热时洗澡水温一般控制在38℃~40℃左右为宜。

另外,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4、用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三伏天泡脚,水温以42℃~45℃,温暖舒适为宜。

温馨提示:女性朋友更要“热养”!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要注意,女性阳常不足,又以血为用,所以平日更要注意补阳气,以助生血,因此,高温天气里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可多吃红枣、黄芪、银耳等。

春分古诗词十二首推荐 每一首都春意盎然

这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这个春分了,春分的核心意思就是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规规矩矩的过去一半了,春天已经一半没有了,夏天就要真的来了。

春分这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面也非常重要,所以古人对春分节气也十分的看重,很多诗人也写了很多这个关于春分的诗词了,下面我们盘点了十二首,我们来一起赏析看看,每一首都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哦。

1、《春分》汉-司马相如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2、《春分日》五代宋初-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3、《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五代宋初-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4、《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5、《踏莎行》宋-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6、《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宋-崔融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7、《七绝·苏醒》宋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8、《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9、《蝶恋花》宋-葛胜仲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10、《同子隆次公小饮》宋-袁说友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门外艳阳天。

奚为有客携壶至,又以闲人到酒边。

山路试登桃映口,溪城一望草如烟。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

11、《少年游》宋-杜安世小楼归燕又黄昏。

寂寞锁高门。

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

多情不解怨王孙。

任薄幸,一从君。

12、《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宋-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沉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推荐(含赏析)

最近马上不是教师节了吗,这个节日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纪念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过老师,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人生中的工作上的,又或者是生活上的,,对我们的帮助都巨大,但是其中这个学校的老师最为主要,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老师都是非常尊敬的,历史也多诗词,所以历史赞美这个老师的诗词也有的,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首,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写的春夜的细雨,对万物进行滋润的一种无私奉献的品质的赞美,但是我们的老师不就是这个春夜的细雨吗,对学生都是无私奉献的,而且教会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茁壮成长了。

2、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也是这个杜甫写的,其内容告诉我们当老师的人要学这个风雅传统,还要像这个前贤学习,这样的老师才是正规的好老师,本来这一句不适合学生送老师,更适合老师之间的交流,或者说是老老师对新老师的教诲。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是唐代白居易写的,大家看诗就知道,本来还是比较的简单的,这里的桃李就是指的学生绿野堂就是裴度的房子名,意思就是说裴度你的学生满天下都有了,你的房子前不用种花都非常的显眼和气派了。

这是对裴度叫学生功劳的一种肯定。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李商隐写的,这一句其实是写爱情的,但是现在也可以说是老师辛勤工作,为了教好学校鞠躬尽瘁的一种精神了。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味扶持——清·郑板桥《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味扶持”是清代郑板桥写的,可以比喻这个新一代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表达了新人是老人一步步扶持起来的,也说明了后背不能忘记了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了,也说明了新生力量更加强大。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龚自珍写的,诗本是龚自珍为了舒服报国之志的,落到地上的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而是可以化作春泥,甘愿哺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了。

现在也可以比如老师是落花,辛勤无私的奉献,教育学生了。

加入收藏
               

中医推荐三伏天养生要多吃点热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