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聚,请查收你的过年“健康大礼包”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击数:
简介:1月25日是北方的小年,这一天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在农历虎年即将到来之际,《生命时报》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鲍勇诚挚地送上一份健康大礼包50条关于衣、食、住、行、聚的暖心提示,祝您和家人新的一年身体康健,平安顺遂! 衣:防寒保暖不能少 1.新衣穿前洗一洗。

衣服

【千问解读】

1月25日是北方的小年,这一天被视为“忙年”的开始。

在农历虎年即将到来之际,《生命时报》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鲍勇诚挚地送上一份“健康大礼包”——50条关于衣、食、住、行、聚的暖心提示,祝您和家人新的一年身体康健,平安顺遂!

衣食住行聚,请查收你的过年“健康大礼包”

衣:防寒保暖不能少

1.新衣穿前洗一洗。

衣服在生产、运输、展卖中会吸附大量细菌和灰尘,若不洗直接穿,对健康不利。

2.内衣要柔软。

冬季干燥,内衣要选购柔软的全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中层衣服要合体。

中层衣服属保暖层,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

4.外衣要防风。

外衣要防风,面料致密,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收口。

5.选顶好帽子。

小孩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较差,最好选毛线帽,颜色鲜艳,利于减少意外事件。

中老年人首选戴护耳的棉帽,能护住头颈、耳朵,保暖性好。

6.冬鞋要留余地。

冬季鞋袜高度要确保能护住脚踝。

无论老人还是儿童,鞋子都要稍微宽松些,穿上后能伸进一根手指即可。

7.带足孩子衣物。

异地过年要注意温差,带足衣物,但也别给孩子穿太厚,应多留意孩子的状态。

8.年轻人别穿太少。

别追求“美丽冻人”,尤其是年轻女孩,谨防呼吸系统疾病。

9.老人出门戴齐全。

老人尤其是呼吸疾病患者,外出除了戴口罩,围巾、手套、帽子也缺一不可。

10.注意“量病穿衣”。

心脏病患者穿衣要宽松合体,长时间穿着紧身衣服容易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脏疾病。

食:平衡膳食最重要

11.三餐规律。

放假不能乱了作息,建议早餐不要超过10点,中午可适当少吃点,晚餐以清淡为主。

12 .合理搭配。

过年别总大鱼大肉,要注意荤素搭配,清淡少油,绿叶菜、豆制品和奶制品不能缺。

13.多喝水。

假期通常运动少、吃得多、易上火。

建议每天多吃果蔬,喝够1.2升水,避免或少喝含糖饮料,可自制豆浆、天然果汁等替代。

14.别让孩子喝酒。

成年人要少喝酒,孩子最好尝都不要尝。

15.准备营养零食。

可选择水果、奶制品、坚果作为零食,最好在两餐之间吃,睡前半小时不宜吃零食。

16.买年货看标签。

购买预包装食品,应仔细查看包装上标注的企业名称、产品规格、生产批号、保质期等信息是否齐全、清晰。

17.不要囤菜。

每人每天“二两肉、半斤粮、一斤菜”,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18.剩饭菜凉热分放。

剩菜盛放要凉热分开,用保鲜膜分装,及时放冰箱冷藏。

19.不吃隔夜菜。

剩菜最好当天吃完,再次食用前须高温加热,但不建议反复加热。

20.避免暴饮暴食。

过年也不能开胃大吃,要尽量与平时食量相当,否则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肠胃溃疡等疾病。

21.避免异物卡喉。

给孩子吃鱼、骨头时,要当心卡喉。

家长不要在孩子跑动、跳跃、嬉笑时喂饭;5岁以下幼儿不能吃花生、瓜子、果冻、糖豆、话梅以及枣等有核食物,以防滑入气管。

22.“三高”人群管住嘴。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饮酒、三餐定时、控制总热量。

高血脂患者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尽可能清淡饮食。

高血压患者在限盐的同时也要少吃油腻食物。

住:通风换气勤清洁

23.注意清扫死角。

一年到头,有些卫生死角总是清理不到,比如,纱窗、空调、暖气、空气净化器、油烟机、下水道等,最好来个彻底扫除。

24.购置新家具。

崭新的家具能让人收获好心情,比如一块喜欢的地毯、一套舒适的沙发、一盏别致的吊灯。

25.布置居家。

春节不妨给家中增添点春节专属的装饰,比如窗花、福字、中国结、红灯笼等,增添节日氛围。

26.每天开窗。

春节期间,若家里门窗紧闭,空气流通缓慢,再加上人员活动频繁,室内空气质量会变差,建议每天上午开窗通风15~30分钟。

27.规律睡眠。

睡懒觉和熬通宵都对身体不好,晚上应11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结束社交活动、体育运动,睡前半小时不要玩手机,更不要醉酒入睡。

28.主动避噪音。

自己要做到不在休息时段制造噪音,还可通过戴防噪音耳塞、摆放绿植等降噪。

29.提防过敏。

过年添置鲜花,烘托节日气氛,但要防过敏,尤其是有婴幼儿、老人的家庭。

30.消毒后通风。

家中消毒使用75%浓度的酒精即可,注意消毒后开窗通风。

31.注意用电安全。

及时切断不用的电源,清洁电器时,应先关闭电源,否则可能有起火、爆炸风险。

32.来次断舍离。

趁过年大扫除,适当丢掉不要的东西,腾出更多空间,心情也会变好。

33.宅家也要运动。

每天可在家中走动半小时,做做广播体操,或练一小时瑜伽,深蹲、靠墙站、波比跳、小燕飞等都是在家里也能做的小运动。

行:出行别忘戴口罩

34.非必要不出境。

减少不必要出行,尽量不前往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尤其不要到国外旅游。

35.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

受疫情影响,各地往来通行政策有变,出发前要留意当地要求,例如是否需要提供规定时间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6.选择靠窗座位。

大巴、火车空间狭小,空气流通差,人员密集,建议选择靠窗位置,降低感染风险。

37.腰不好别久坐。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坐火车长途旅行最好选择卧铺,避免腰病恶化。

38.自驾注意防血栓。

久坐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下车活动一会儿,在服务区等处休息时,还可顺便补充能量。

39.饮酒绝不开车。

行人和司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司机绝不能酒驾、疲劳驾驶。

40.随身带湿巾。

旅途中卫生条件有限,建议随身携带消毒湿巾。

41.慢病患者按时服药。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旅途中要注意休息。

此外还要随身携带常用药和急救药,并按时服药。

42.收到快递先消杀。

近期最好不要接收国际快递,即使是普通快递,也最好拆去外包装后再带回家,到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消毒。

43.旅游别扎堆。

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不建议去热门景区,可选择小众、路途短、不出省的自然风景区。

聚:少聚感情一样好

44.聚餐不聚集。

聚餐不要超过10人,尽量不组织或参加家庭外聚餐。

45.聚会不久留。

选择空气流通较好场所,不在拥挤、密闭处久留。

46.提倡网络拜年。

尽可能线上拜年、聚会、游戏,尤其是有疫情地区。

47.注意燃放安全。

孩子玩耍要注意安全,放鞭炮、烟花及时躲避,不乱爬危房危墙,远离冰雪,避免摔伤。

48.聚餐用公筷。

非就餐时段佩戴口罩,实行分餐制,推荐用公筷。

49.聚会节制烟酒。

不论餐馆还是家中,人一多就容易满桌酒瓶、满屋烟味。

控烟限酒要贯彻到每一天,特别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

50.聚会别着凉。

聚会结束后,要先穿好衣服在暖和的地方待一会儿,再往户外走,有助避免感冒。

专科生自考本科!!你的顺序可能搞反啦!!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自考生,你的路走对了吗?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了不少人的座右铭。

而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考提升自己的专科生们来说,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不过,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走了一些弯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自考本科那些事儿,看看你是不是也有可能“顺序搞反”了呢? 选对赛道,事半功倍 ,咱们得明确一件事:大自考与小自考,到底该怎么选?大自考,就像是马拉松,你需要独自跑完全程,虽然经济实惠,但是耗时长;而小自考呢,更像是短跑接力赛,虽然起跑费劲点儿,但因为有队友(校考科目少),所以能更快到达终点。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形式,这一步至关重要。

四川的小自考制度相对成熟,如果你在四川或者能接受异地考试的话,不妨考虑一下这条捷径哦! 门槛不高,但规矩要守 接下来,咱们聊聊报考条件。

自考专科几乎可以说是零门槛,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就能迈入这个大门。

但是,自考本科虽然没有报考限制,但在申请毕业时,得拿出专科毕业证才行。

此外,像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这些专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报考的,你得具备相应的前置学历。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还是得按规矩来,毕竟,规矩也是为了保护咱们的权益嘛! 总的来说,自考之路并不孤单,只要方向对了,路就不会太远。

无论是选择大自考还是小自考,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

当然了,别忘了随时关注政策的变化,以免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希望每位自考生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毕业证书,开启人生新篇章! 声明:本文素材源自网络,仅供分享,不代表作者立场。

真实性读者自辨,争议不担责。

如侵权,请告知,即删。

考生快收藏最新版参考教材目录!用对方法自考直接上岸!

10月福建自考课程教材目录备考 福建省自考参考教材目录 自考考试主要以考纲为主,把考纲上的重点和自己看书后划出来的重点加以比较。

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准确性如何。

根据书本/考纲的内容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材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编排。

这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

自考冲刺复习注意事项 备考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命题的出题方向,包括考试的题型、关键字,甚至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分析真题是了解考试情况和考点分布的绝佳途径。

考生最后两周的备考冲刺一定要对照教材目录进行知识回顾,如果能顺利回忆起该章节的内容、重点并能进行串联,就是掌握得不错的。

有模糊或者构建不起来框架的地方,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一定要好好复习课本。

心态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考生考前要做好心态上的调整。

这也是最重要一点,尤其是临近自考前三天,考生要注意作息,放平心态,自考不难,一定可以上岸的!

加入收藏
               

衣食住行聚,请查收你的过年“健康大礼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