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嫁 > 情感技巧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

时间:2024-04-10网络作者:小千
简介:三国时期,西川有一位文人,从小饱读诗书,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舌辩,有“嘘枯吹生”之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

他非常崇尚古代隐士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问世事。

原本想着就这样清平安逸的了此一生。

三国隐士 可是,在三国这样一个天下分崩的年

【千问百科解读】

三国时期,西川有一位文人,从小饱读诗书,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舌辩,有“嘘枯吹生”之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

他非常崇尚古代隐士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问世事。

原本想着就这样清平安逸的了此一生。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1)

三国隐士

可是,在三国这样一个天下分崩的年代,国家不安定,何来百姓的安宁?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当地州郡的长官闻知他的才华,于是征召他去做官,他总是称病不去。

又过了几年,他同郡的老乡王商当上了治中从事(相当于副州长),给他写信说:

兄弟啊,贫贱困苦,何时可以度完这样的人生!卞和抱玉向世人炫耀,当今天下大乱,大丈夫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方不负生平所学,你过来与州牧见见面吧。

结果被他一封信给回绝了,继续过着他那小隐隐与野的生活。

此人名字叫秦宓[mì],宓是安静的意思,果然是名如其人。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2)

三国

他向往的生活是:耕作于田野之中,歌咏于蓬门陋巷,漫步于山水之间,听玄猿悲声于山林,看仙鹤鸣啼于深泽,以安身存命为乐,无忧无虑为福,抛弃虚名,绝意龟兆。

秦宓是个知识分子,家里藏了很多书,有一次一位叫李权的好友向他借《战国策》这本书一看。

秦宓说:“战国时代讲的都是些合纵连横,各个国家相互攻城略地,战乱不已,读它有何用?”

李权说:“孔子、严君平等圣贤整合各家史书写成《春秋》、《老子指归》,大海因容纳百川所以广阔伟大,君子以广博闻见为宏大

秦宓答复说:

书籍除正史和周朝文献外,仲尼一概不采收;道法除崇尚虚无自然外,君平一律不推演。

大海因接受泥沙而淤积,每年都要荡涤清除;君子固然要广博见闻,但不符礼仪则不以观看。

这《战国策》反复记载阐明张仪、苏秦的谋略权术,杀人而让自己生存,害人来保护自己,这是圣贤经典所憎恶的东西。

故此孔子发愤作《春秋》,以堂堂正正地阐述圣贤大道,又制定《孝经》,广泛地宣扬仁义道德。

防微杜渐,抑恶于萌,所以老子主张要在祸患发生之前就把它消除于萌动状态之中,的确如此啊!

商汤是位大圣人,因为看到郊野之鱼就发生了沉溺打猎的过失;鲁定公本是一位贤君,因观看美女歌舞就荒废了朝政,诸如此类的人和事,数不胜数。

道家道法有言:‘不可见那你想得到的东西,免得你的思想受到惑乱。

’因此天地纯正守一,日月正而光明,其光正直有如箭矢,这正是君子所应效仿的。

《洪范》记载灾异,往往由人的言行声貌引发,与《战国策》中奸诈权谋有何相干之处?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3)

秦宓

应该说秦宓这一番话很有独到见解,发人深省。

书中不止有颜如玉,书中还有糟粕。

一个人如果心志不坚,受书中的那些攻心计、权谋之术的影响,并且用他去为祸害人,那么书是害了他。

秦宓这个人想当个隐士,但是又爱表现自己的才华。

于是有人就问他:“你自比巢父、许由、商山四皓,为什么又有意地宣扬自己的辞藻文采、表露自己的奇瑰才能呢?”

秦宓说:

我文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有什么文采辞藻可宣扬呢?……

老虎生来就有斑斓的花纹,凤凰天生就有五彩的羽毛,岂是它们以色彩来粉饰装扮自己? 都是自然天生的啊!

言外之意,他的才华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并非自己刻意表露。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4)

秦宓

秦宓有一位同乡好友,叫彭羕,长得相貌魁梧,但是性格很高傲,对人大多轻视不睬,唯独敬重秦宓 秦子敕。

彭羕就把秦宓推荐给当地的太守许靖,并对他说:

我观察隐士秦宓,他服膺仲山甫的德行,践行隽不疑的直率,枕石而卧临溪漱盥,身着麻制衣袍吟咏山林之间,在仁义的道路上休息,于浩然的境界中恬淡,高风亮节,真诚不渝,即使古之高人隐士,也还比不上他。

如果您能招纳这个人,必然会有忠正豁达的声誉,丰功厚利,建立功勋,然后将在王府中记下功劳,名声流传到后世,岂不美哉!

结果秦宓还是依然没有去,直到后来益州易主,就是刘备占据益州后,这位老先生才结束他的隐居生活,从此“大隐隐与朝”。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5)

秦宓

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说的:

秦宓始慕肥遁之高,而无若愚之实。

然专对有余,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矣。

大意是:当初秦宓羡慕古代隐士君子的高洁,但没有大智若愚的实际表现,然而他善于应对交涉,文辞壮美,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位才士。

他的刘备集团担任师友祭酒,就是养在府中地位最高的散吏,专事谋议。

刘备称帝后,决定兴兵征吴,秦宓者认为天时不当,必难取胜,他也成了当时蜀汉朝臣中为数不多的公开反对刘备东征之人。

刘备因此大怒,将其下狱,差点被杀。

幸好诸葛亮出面担保,这才留下了一条性命。

诸葛亮主政时期,秦宓被重新录用,先后担任别驾、左中郎将、长水校尉等职。

在此期间,他曾与东吴的使者张温之间有一场舌战,就是我们熟知的那段:天有头乎?头在何方?天有耳乎?天有脚乎?天有姓乎?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6)

秦宓

秦宓一一对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令张温大为敬服。

不过此后关于他的记载越来越少,只知道他是在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病逝于大司农任上。

陈寿评价秦宓:始慕肥遁之高,而无若愚之实。

仰慕古代隐士的风范,但是自己的实际行动,并没有做到“大智若愚”。

笔者以为:大智若愚主要体现在德,因为有德,所以不去逞口舌之辩,表现得很愚笨的样子。

而并非界定与当隐士还是出仕为官。

三国一隐士,由一狂人推荐为官,差点被刘备所杀,诸葛亮替他求情(由一狂人推荐为官)(7)

三国隐居高人

有的人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小隐隐于野;

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中隐隐于市;

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道家隐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