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诗句经典古诗 绝美诗句汇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17 点击数:
简介:中秋节诗句:《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节绝美诗句整理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望月怀古》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

【千问解读】

中秋节诗句:《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节诗句经典古诗 绝美诗句汇总

中秋节绝美诗句整理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望月怀古》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中!

——唐 李白《关山月》

4.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清 秋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5.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宋 苏辙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7.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 李白 《月下独酌》

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 王建 《十五夜望月》

9.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

10.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宋 刘过一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1.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宋 苏轼 《念奴娇•中秋》

12.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明 徐有贞 《中秋月•中秋月》

13.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4.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宋 辛弃疾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15.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6.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

17.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李朴 《中秋》

18.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慧霖 《闺中秋玩月》

19.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

20.

唯愿当歌对酒时,明月长照金樽里!

——唐 李白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关于中秋节的经典诗词歌赋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望初月简于吏部

唐 · 顾况

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

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

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寇准七岁时写下的一首诗,却成了经典的名句

唐宋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所诞生的诗人和作品均数不胜数。

如七岁时,似乎就了解到了成人的名利纠葛,写出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

再如十六岁时,就写出了包含哲理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便是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七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相传在寇准七岁那年,寇准父亲带他攀登华山,当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寇准见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便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尽管《咏华山》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是它却是咏物诗中的一首典范,历来为人所称道,如今更是成为了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

在古代,优秀的咏物诗要做到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兼备。

寇准的这首《咏华山》,便符合这一特征。

即以浅显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将华山的雄伟峭拔、,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外,咏物诗多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这首诗或许也蕴藏着少年寇准敢于华山比高的内心追求。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首先,诗的前两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即登上华山之巅,便只有蓝天在上,四周再也没有山峰可与它平齐。

从它的意思来看,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为了描绘山峰的雄伟磅礴,流露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所不同的,不过是杜甫描绘泰山,寇准描绘华山罢了。

然后,诗的后两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即站在华山之巅,抬头看到的是近在咫尺的红色太阳,回头看到的则是低浮的白云。

虽然这里寇准没有以一个“高”字去体现华山的,但是通过红日和白云,我们显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华山的高耸入云,以及从华山接连天地的形象中,感受其顶天立地的不凡气势。

从修辞手法来看,寇准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即不去直面描绘华山的雄伟峭拔、气象万千,而是借助于蓝天、红日和白云,从侧面烘托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气象万千。

另外,从视觉效果来看,寇准这首诗自然流畅,色彩明丽。

先写抬头仰望,再写回首俯瞰,以及“红”日和“白”云等色彩用语,营造出了一幅瑰丽的壮阔画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登山并不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绝大多数人也都有登山的经验。

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曾经在山巅看日出或日落时的情形,是不是就如同寇准这首诗所描绘的那样呢?当然,如今少了创作诗歌的环境氛围,我们更多的是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不是考虑写那么一首诗。

但是寇准能在七岁时写出《咏华山》,还是令人钦佩的。

纵观寇准的这首诗,很显然妙在气势非凡,以及蕴含的内涵上。

当诗人站在华山之巅,群山白云都在脚下,抬头红日近在咫尺的时候,势必会产生一种对人生前途的积极追求的心理。

总的来说,寇准七岁时写下一诗,短短二十字,却成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

翻开那些流传千年的书籍,涓涓流淌在书本上的诗词依旧散发魅力,它可以向你展示热闹的街景,它可以向你倾诉青涩的恋情,这些文学艺术即使经历历史的风霜,也依旧能和我们可以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梁山好汉并非都是真英雄是怎么回事?水浒为什么仍为经典?

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叶落无声,原题为:梁山好汉其实没几个真英雄 为何《传》仍被奉为经典? “老不读,少不看水浒”,这句话道出了《水浒传》的特殊寓意,在书中,多个情节描述到“敢出手时就出手”的场景,伴随着各种冲动的行为,梁山好汉们固然有诛杀贪官污吏的酣畅淋淋,但同时也有对无辜人士的残忍。

“梁山好汉”们的残忍 梁山好汉主角之一的,为了赚上山入伙,李逵在授意下,杀死了沧州府小衙内,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杀害无辜小孩子的做法,着实让人发指,实在不配“好汉”二字。

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为了帮助梁山攻打祝家庄,不惜利用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正是自己同门师兄的身份作掩护,来到祝家庄做卧底,帮助梁山里应外合,一举把祝家庄拿下,虽然对梁山有功,但却有违江湖道义,对不住自己同门师兄。

、兄弟一个是卖鱼者中的渔霸,一个是浔阳江中的水贼。

、兄弟俱是土豪恶霸,且为害一方。

、夫妇是开野店干“人肉包子”的。

其他诸如为了赚入伙,不惜以秦明全家人被杀为代价;而为了赚入伙,同样把害的等等,而宋了一心想当公务员,更是不惜一切手段寻求招安,以梁山众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袍。

可以说,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虽然靠江湖道义维系着关系,但是却不难看出,梁山好汉们的行径确实让人有些怀疑,这样的一个集团,更是被很多人认定为造反势力,但就是描写这样一群人的《水浒传》,却被奉为之一,个中原因,必定有其一定道理。

《水浒传》揭示人性复杂 《水浒传》的根基在民间,因为受到了广大群众喜爱,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而水浒传的故事也是经过许多人的加工整理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而这些加工必定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水浒传》之所以能被奉为经典,关键一点,就是这部书把中国人的剖析的淋淋尽致。

中国人听故事有个习惯,总是一开始就把剧中人简单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两个群体,对于好人,即便是做了坏事,我们也会潜意识里为其洗白,而坏人则相反。

但是人不可能简单以好人或坏人来区分。

《水浒传》在这方面展示出了其高超的一面,人的复杂性,在于其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形式,面对迫害可以一忍再忍,但面对王伦却;李逵可以在宋江面前,同样也可以杀人如麻;孙二娘可以对过往行人暗下毒手,也可以为了救远赴千里;武松等人反对宋江招安,但却最终跟着宋江代表朝廷南征北战。

这些看似有些矛盾的描写,其实恰恰让人物更为丰满,放在不同场景下去细细分析,其实里面却包含了许多内容,留给读者巨大的思考空间。

梁山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缩影,虽然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农民起义代表着受压迫一方的反抗,但是事实却是,历代农民起义群体造成血流成河的事例不胜枚举。

唐末,明末以及清末,轰轰烈烈的起义,也伴随着对无辜百姓的屠杀,所谓的农民反抗,看起来更像是动荡社会的一场悲剧。

而梁山好汉的行径,其实不过这些残酷事实的一种故事再现罢了。

展现中国式的权术内斗 同样,《水浒传》还展现了中国组织中权术斗争的暗黑一面,尽管很多人因为社会黑暗而被迫上梁山,但是梁山并不就代表着正义,其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那些打着江湖道义以及替天行道旗号的势力,表面冠冕堂皇,其实却在为各自谋私利,其中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可以完全将所谓的道德仁义所践踏,宋江便是典型代表。

宋江等人虽然,但却时常口称仁义,一方面将对方逼上绝境,一方面又做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秦明、卢俊义、朱仝均是被如此“邀请”上山,其手段可谓让人叫绝,而这群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却被现实和传统思想所束缚,从而被宋江玩弄于鼓掌之间。

而巧妙利用之死,让自己上位的宋江,则表现出了一个权术家的高明手段。

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章节,其实其中大有玩味。

正所谓在中国的组织中,几乎很少能看到真正政治的存在,而多是彼此权术的争斗。

而《水浒传》则给大家揭露了这现实的一面,看似反抗朝廷的梁山集团。

其内容并不是都是光明正大的,充斥着暗黑色彩的权术斗争让这部书更加接近现实。

所以尽管梁山好汉们很多行为完全称不上好汉所为,但是透过表现看本质,那些不入流的行为,恰恰让这些人物表现的更为真实。

看不懂这些,你是不会明白《水浒传》会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随机文章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世界各地不明飞行物解析,5%飞行器来历至今不明谷歌和苹果哪个厉害,谷歌市盈率是苹果1.8倍(未来或更强)地狱九大堕天使实力排行榜,魔王路西法成为堕落天使领头羊中老年人抵抗力差,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十大病(高血压/心脏病/血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中秋节诗句经典古诗 绝美诗句汇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