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就业吗?就业前景怎么样?出来好找工作吗?

【千问解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就业吗?答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常好就业、就业前景非常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3%,考研率是45%。
已就业的学生中,25%的人选择在上海工作、19%的人选择在北京工作。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就业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常好就业,毕业生出来非常好找工作。
根据就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的毕业生在IT软件行业有较好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的毕业生在金融投资行业有较好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的毕业生在互联网行业有较好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的毕业生在电子技术行业有较好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的毕业生在教育培训行业有较好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有25%的人在上海找到好工作、有19%的人在北京找到好工作、有11%的人在合肥找到好工作、有10%的人在深圳找到好工作、有3%的人在南京找到好工作。
下表为大家展示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近年的真实就业率。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前景怎么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比较高,具体为8500元,比全国应届生的平均工资高3500元。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了几年后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下表将展示平均薪资水平。
综合以上数据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前景非常好。
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来好找工作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出来非常好找工作。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22人被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录用、22人被阿里巴巴录用、15人被百度录用、6人被华为录用、4人被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录用。
下表将详细展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的名企去向。
综合上文可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非常好就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的大学。
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大家:如果你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那么一定要跟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好好学习。
只要你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那么无论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多少年,在就业市场上都会比较吃香!
天津一中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
为共同探索 “大中衔接” 联合长周期培养杰出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党政办公室主任叶征、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徐栋哲、党委书记秘书黄晟鹏、天津招生组组长王雨松,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怡蔓、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秦贤宝、市教委干部处处长田青宇莅临天津市第一中学,围绕“‘大中衔接’联合长周期培育杰出创新型人才”这一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调研。
天津一中党委书记李翠松、校长杨静武、副校长盛祥平、高鹏,部分干部以及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座谈交流。
座谈会伊始,李翠松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随后,翠松书记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天津一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阐释了理科创新人才的培育路径,并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天津一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分享了中科大的辉煌校史、发展脉络、先进办学方针、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中科大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培育顶尖科技人才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招生组组长王雨松老师对天津一中为中科大输送的众多优质生源表示衷心感谢。
在过去的十年间,天津一中共有45名优秀学子被中科大录取,其中6位同学荣获中科大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展现出了天津一中学子的卓越风采。
杨静武校长深入阐述了天津一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指出中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志趣、锤炼科学探究精神的关键时期。
天津一中高度重视对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培育,以学生发展中心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攀科学高峰,立志为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而不懈奋斗。
座谈会后,在孙宝香主任的热情讲解中,与会领导共同参观了天津一中学生发展中心。
天津一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以培养能够胜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从理想、学业、生活、心理、生涯、健康六大领域着手,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抓手,以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为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新方位,天津市第一中学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推进“大中衔接”教育改革,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中学与大学教育在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天津一中拔尖创新历程介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天津一中形成了“从项目走向特色,在办学特色中凝练学校文化”的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并在组织变革设计、培养体系设计、培养项目转化等方面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
天津一中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通过“铸魂定向”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大任的栋梁之材。
汇聚优质资源,通过听大师讲座、与专家交流、跟行业先锋对话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志趣。
以因材施教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配备双导师团队,形成学长引导下的学习小组,构筑个性发展空间,培养自理自学能力。
通过“一中式”学习习惯、“专家式”学科指导和“学长引领式”的合作学习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构建思维课堂,重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重视认知冲突的设计,以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非智力因素。
组织学科竞赛、项目式学习等,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树立学术目标,培养学术自信。
学校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签署了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协议,获得了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广泛支持。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