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后腿站不起来还发抖(小狗腿站不起来浑身发抖是怎么回事)
【千问解读】
当铲屎官下班回家时,狗狗总是会热情地来迎接你。
面对如此可爱贴心的狗子,我们可能会忍不住抱起它举高高,转圈圈。
当然了,前提是你抱得起它。
但你知道吗?这么一个动作,其实是很容易导致狗狗腰椎受伤,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它后腿站不起来。
一般来说,狗狗后腿无力,也是有前兆预警的。
当你发现狗狗出现起床困难、关节和腿部僵硬、不喜欢运动、走路倾斜、有时后腿会发抖、走路时双腿非常靠近和踉跄等症状时,就请赶快带狗狗去给兽医检查,不要延误了就医的时间。
而导致狗狗双腿无力的成因包括骨刺椎间盘突出、髋关节问题和关节老化等。
1. 骨刺椎间盘突出
骨刺椎间盘问题是狗后脚无力最常见的成因,主要是和狗狗脊椎受到不当压力有关,包括主人不正确的抱法。
主人用双手抱起狗狗前肢,却没有用手撑住它全身重量,让狗狗的脊椎承受太大压力,长久下来容易造成狗狗脊椎受伤。
也可能是狗狗常常上下楼梯,跳高跳低等。
发生初期可能会有疼痛、无法行走等症状,严重时会有下肢瘫痪其至导至失禁。
如果有类似状况,一定要赶快紧急送医,避免恶化的情况。
而身长腿短的腊肠犬、柯基等,是最容易患上此病的犬种。
2. 髋关节问题
后腿无力也有可能是因为髋关节问题。
通常发生在哈士奇,黄金猎犬等大型犬身上,症状包括行动不便、走路一跛一跛、脱臼疼痛、后脚无力、肌肉萎缩等。
这主要和遗传有关,另外大型犬体重过重,压迫到髋关节,运动过量,食物中钙过剩或喂养时机不当也是成因之一。
3. 关节老化
除了疾病的原因,狗狗年纪大时,也容易出现因为老年退化关节炎,或肌肉无力的现象。
4.骨折脱臼
狗狗突然后腿无力,也有可能是因为狗狗骨折脱臼。
通常是因为狗狗跳上跳下、摔伤等,尤其是喜欢爬楼梯、跳沙发的狗狗,更是容易因运动太激烈造成后腿受伤无力。
患病后,会很明显看到狗狗在做某一个动作时,突然发生一声惨叫,然后后腿无力无法动作。
5.疾病导致
退化性脊髓神经病变(Degenerative Myelopathy),也会导致狗狗后腿无力。
这是德国牧羊犬一种十分常见的遗传病,此病一般发生在超过八岁的狗狗身上,初期患病的狗狗在走路时会摇摆不稳,走路像是喝醉了一样。
之后,狗狗的后肢会变得无力,狗只会拖着后肢前行。
这病甚至还会蔓延至前肢,让狗狗完全无法行走。
对于此病,目前暂时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去医治,只能给予适量的物理治疗、抗氧化营养补充剂等。
像糖尿病,传染性疾病,血液供应受阻和营养失调等疾病,也会导致狗狗后腿退化。
主人平时要避免狗狗经常跳上跳下、过度运动,以免狗狗关节过度劳损和负担过大。
此外,还需要给狗狗健康均衡的饮食,以控制狗狗的体重。
也可以在兽医指示下给一些葡萄醣胺、软骨素等补给品。
如果因为外因使狗狗的后腿不能站起来,要天性好动的它们,长期呆在室内,可能会对它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所以铲屎官们可要保护好狗狗,别让它受伤哦~
缅甸是如何进展起来的?关于阿奴律陀的评价又是怎么样的
看过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都知道,当那帮子毒贩猖獗于金三角时,正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缉毒警通力合作,才剿灭了一波又一波猖狂的毒贩。
是的,这个小国家,叫做缅甸。
然而,缅甸只是它最新的一个名字,考虑到这个国家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比起很多欧洲国家都古老呢),古代的缅甸还有其他更古老的名称。
今天老王就来简单说说缅甸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01 在中国史籍上,称缅甸为“膘国” , 称为“蒲甘” ,称为“缅”,以后才称为“缅甸” 。
这其中,蒲甘是缅甸早期的国名,同时,也是蒲甘王朝都城的名称。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十二缅甸始末》中说:“缅人,古朱波也。
汉通西,汉谓之掸,唐谓之骤,宋谓之缅,逮主为缅甸宣慰司。
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邀,道路修阻,固名之缅也。
” 古缅族壁画 所以缅甸的得名,完全是我大明朝赐予的。
接下来老王再来说说缅甸的前身之一,蒲甘。
话说蒲甘原是一个小村,位于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地处南不远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敏建县境内,和曼德勒相距不远,到仰光也仅仅500多公里。
此地地势优越,交通方便,是云南经掸邦到不丹经商的必经之地。
传说公元847年时,有一位叫彬牙的缅甸部落酋长,曾在此地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
刚开始这地儿人烟稀少,后来随着生产(双重意义)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就变成了一个乡镇。
蒲甘景色 不过直到阿奴律陀登基此地,建立蒲甘王朝之前,这个地方还只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它北与南诏为邻,东为山岭,除少数掸族外,几无人迹,而西南方均为膘族人之地,更南一点,就是得楞人的地盘。
蒲甘南部的直通和勃固,是缅甸各民族文化水平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孟族集居地,也是最早接受印度传入上座部的区域,当时西部沿海地区的若开族,正在筹建区域自治,许多大小城镇也已逐渐兴旺和发达。
北部和东北部高原地带,则处于掸族封建土司的统治之下,摩尼镇和丹伦县等地区的吉仁族, 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特点,散居在各个地区和角落,从事农业生产,扩充实力,抵御外族的入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部孟族同中南半岛东南部势力——强大的高棉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北部的掸族同国力正在不断增强的南诏,进行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
所以,当时蒲甘周围邻国的情况是:东南面,是高棉族人建立的高棉王国,势力范围扩展到缅甸南部的颠那沙廉等沿海地区,和马来亚半岛。
东南隔海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 一个力量强大的,控制了庞大地域的室利佛逝王国。
西南隔海,统一了印度南部地区和锡兰,并将其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注辈国。
正在逐渐走向衰亡的道路。
从上面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阿奴律陀王登基后,欲完成统一缅甸之大业,绝非易举。
阿奴律陀王 首先,孟、掸两大强族之兴起,是最大的威胁和障碍。
此外, 上述诸邻国, 随时都有入侵蒲甘的可能,这对蒲甘王国的存在和巩固显然是不利的。
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条件,蒲甘王国何以能南征西伐,逐步扩大疆土,成为一个大国呢? 02 这是因为,蒲甘王国虽然不大,但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也是异常丰富。
根据发现,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玉米、豆类、香瓜等76种作物,堪称是舌尖上的蒲甘……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11世纪的古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
庄稼多了,也就能够供应得了更大的人口。
从公元650年开始,许多由咱们云南流入缅甸境内的古缅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附近的著名产米区— 叫栖,始终是蒲甘坚固的经济支柱。
大量史料证明,蒲甘不仅便于同平原地区缅族人民联系,而且是当时正在迁移的缅甸人民的主要通道。
因而有利于把缅族人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
再到后来,蒲甘盛世揉合了缅、孟、骡、贴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依靠佛教作为宗教精神思想,把各族人聚合起来。
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文明基础,是立国强兵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显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而且,他们的作战主力缅族战士,更是有着勇不可当的战斗力。
03 根据史料记载,古缅族的大规模南迁是在公元七至九世纪之间。
尤其是强盛的南诏国攻陷膘国之后,才迅速流入缅甸境内的。
他们从云南来到缅甸的东北部,接着又迁徙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多数云集在蒲甘及其附近的叫栖县一带地区。
他们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磨练了的斗志,培养出了英勇顽强的强大战力。
如今的缅族女战士,英姿飒爽 而缅族人中的佼佼者——阿奴律陀,更是缅甸漫长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BOSS。
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国家的繁荣兴旺,征服直通、阿拉干等地,使缅甸南、北部和西部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阿奴律陀凭借宗教战争取胜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学及建筑雕刻的发展。
从此之后,缅甸人民笃信佛教,很自然地对这样一位佛教的传播者倍加信崇和怀念。
从古至今,各种缅甸史学家们纷纷撰文作书,歌颂阿奴律陀王的伟大功绩。
只不过他们当然不会提到,这位伟大人物也有可怕的另一面:1057年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后,曾经大开杀戒,给生活在直通的孟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孟族人民怨声载道,不断发起暴动。
哦,后来继承其王位的修罗王,就是在孟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丧命的。
阿奴律陀之后的一位明君江喜陀,就聪明得多了。
他机智地采取了安抚和团结政策,对缅、孟族人民一视同仁。
比如在宫廷中起用孟族人担任文武大臣,按照孟族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晋封礼,还册立孟族公主为王妃,用孟族的艺术风格建造阿难陀寺等著名庙塔。
可谓是极尽讨好孟族人之能事。
江喜陀像 江喜陀年迈之时,为了使缅、孟两族人民长期友好相处,甚至把自己的宝贝千金瑞因梯,嫁给了前任孟族国王摩奴诃的曾孙那格达门,并生下了缅、孟混血王子——阿隆悉都。
阿隆悉都倒也不负众望,在位时颁布了全国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并把一切旧有的判例汇编成法典,还同一些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04 如此,正是在诸位大佬的努力,外加内在外在的优越条件下,诞生了缅甸史上辉煌的蒲甘王朝。
这个盛世的确堪称经济繁荣, 武功震栋。
经济上,足以供应大量寺院的修建,国势上,足以吸引外国高僧来访,并鼓励缅甸僧徒到锡兰等国求学。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强大兴盛的朝代,才有了后来的缅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南越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