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是什么动物?偶蹄目(学名:Artiodactyla)也被表述为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大型分支。
陆生种类四足各有四趾或二趾,趾甲极度特化,呈角质蹄。
因每足的蹄甲数为偶数(四或二),故称偶蹄目。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体重最重的偶蹄目动物等相关内容。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amphibius):是哺乳纲、鲸偶蹄目中最大型杂食性淡水生物。
体型很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很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
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
分布于非洲。
河马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物种。
它们在5500万年前在地球上行走。
河马的近亲是鲸鱼和海豚。
在非洲,有一些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1600万年前。
对它们已经在许多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以使人类对河马的进化有所了解。
但是直到1985年,才有证据表明河马与猪无关。
曾经引起这种印象的是臼齿的形状。
但是,既然已经进行了DNA测试,则没有证据表明猪与河马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最新的理论认为河马与鲸豚的半水生共同祖先最早于6,000万年前与其他偶蹄类动物分化,而河马与鲸豚之间则是于5,400万年前形成两独立的演化支。
一个分支可能演变成鲸类动物,可能始于大约5200万年前,原鲸(Pakicetus)和其他早期鲸类祖先统称为始祖鲸,最后对水生化进行了适应,使其成为完全水生的鲸类动物。
另一个分支变成了石炭兽,这是一个由四足兽组成的大家族,最早的始祖始于始新世,类似于瘦小的河马,头部较小而狭窄。
石炭兽的所有分支,除了演变成河马科的分支,在上新世都灭绝了,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人们认为挤河马科是在非洲进化的。
已知的最古老的河马是肯亚河马属(Kenyapotamus),它在16-8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
尽管河马类生物遍布亚洲和欧洲,但在渐新世早期,尽管各种石炭兽属移居北美,但在美洲却从未发现过河马。
从7.5-180万年前,现代河马的始祖太古河马(Archaeopotamus)居住在非洲和中东。
尽管河马的身体很像猪和其他陆地上的偶蹄目,它们最亲近的亲戚是鲸目,如鲸鱼、海豚等等。
鲸鱼和河马的共同祖先石炭兽类是由其他来自六千万年前的偶蹄目分支。
最早的河马化石,属于来自非洲的大约是一千六百万年前。
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50-45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体重3000-35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
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
嘴里的牙也巨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重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70厘米,重量为2-3千克,犬齿的长度也达75厘米左右。
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
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
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
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河马的皮上没有汗腺,但却有其他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类似防晒乳的微红色潮湿物质,并能防止昆虫叮咬。
河马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
出于这个真相,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