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种群”保护带头人孙卫邦:搭建“植物ICU”,让“命悬一线”的它们“绝地重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去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期间,在“中国角”举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孙卫邦研究员以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 为题进行了发言。

为了看到华盖木开花,植物保护工作者等了30年。

07:48 (视频) 一种植物灭绝,会影响其他10至30种生物的生存。

根据1997–2003年对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有超过

【千问解读】

去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期间,在“中国角”举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孙卫邦研究员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为题进行了发言。

为了看到华盖木开花,植物保护工作者等了30年。

07:48

(视频↑)

一种植物灭绝,会影响其他10至30种生物的生存。

根据1997–2003年对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有超过55种野生植物的野外种群大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随时面临着野外灭绝的危险,原国家林业局由此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

云南省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省份,这项工作与一群人的努力息息相关,孙卫邦及其团队是其中之一

孙卫邦,是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昆明植物园主任,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卫邦

1982年,孙卫邦报考了云南林学院(现为西南林业大学)的经济林专业,1986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

他从研究实习员到研究员,期间到英国、瑞士等其他国家去学习、进行学术访问。

工作中每年大量的野外考察,让孙卫邦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培养了我对植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尊重,坚定了毕生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信心。

”他说。

1999年,孙卫邦在瑞士苏黎世大学

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什么是“极小种群”?

它有多重要?

云南省一直非常重视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孙卫邦的团队从2004年就开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其团队全面投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与保护实践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拯救了一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2022年孙卫邦在西藏墨脱布裙湖科学考察途中

孙卫邦:

对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就是为植物设置ICU(重症监护病房),集中资源对那些“只剩一两口气”的植物予以优先抢救性保护。

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或呈间断分布、人为干扰严重和濒临灭绝,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显著的四个特点,”孙卫邦说,云南生物物种丰富,但受威胁种类比例也很高,且很多物种种群很小,保护任务艰巨。

2021年9月,孙卫邦在元谋县江边乡沙沟箐

进行云南梧桐就地保护点建设和种群增强技术讲解

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药用、食用、保健、材用、工业原料、观赏等价值,一些种类还在生物演化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种类的基因资源犹如潜在的“绿色金矿”,将会被人类不断发掘利用。

可以说,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物资源

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中迁地保护的秀丽兜兰

在野外已很难寻找到

孙卫邦团队的持续工作,引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度过了起步的“婴儿期”,逐渐吸引着来自各地、各单位的研究团队参与到这个事业中。

2020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
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2005年云南首次提出了“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理念,并率先实施了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

2010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62种植物、50种动物列为极小种群物种。

同年8月,原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2011—2015)》初稿中,首次使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

随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对其进行了定义。

2013年,“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定义在《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中正式出版发行,并被广泛引用,并全面开启了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成为一项国家工程。

2017年5月18日“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项目正式启动。

当年,孙卫邦又牵头申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2017年底顺利获批建设,并于2020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2018年,由孙卫邦作为带头人申报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省创新团队”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于2021年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考核认定,正式授予“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称号。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极小种群”一词首度进入国家五年规划文件。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列为中国生态环境评估标准中的重要物种。

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的通知。

同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

......

2022年12月15日,孙卫邦在 CBD COP15第二阶段蒙特利尔“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综合保护》为题进行了发言

目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不断在国内外主要学术论著中出现、普及推广,历经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这一路走来,希望能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的综合研究与保护实践,让更多极小种群不再“极小”。

静待花开

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华南植物园)的植物学家刘玉壶带队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小桥沟进行野外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株华盖木,这是我国云南特有的木兰科单种属植物,之后的野外调查仅发现6株,属极度濒危物种。

为了拯救保护这一濒危物种,1992年,华盖木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在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为摸清底数,2001年起,沿着刘玉壶等老一辈植物学家的足迹,孙卫邦带领团队开始了10多年的野外调查。

每找到一株华盖木,他们都会对植株精准定位,并将具体经纬度告知其所在的自然保护区或者属地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日常巡护、病虫害防治等就地保护工作。

迄今,野外调查共发现散生于西畴等5个县的52株野生华盖木,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2007年 孙卫邦(中)及团队在文山西畴小桥沟
进行华盖木回归自然培训与技术示范

自1983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便对华盖木开展人工引种栽培和迁地保护。

直到30年后,昆明植物园栽培的华盖木才迎来了首次开花,这是首例华盖木迁地保护后开花,这意味着华盖木迁地保护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得成功,从最初仅在野外发现6株,到如今人工繁育的苗木达到1.5万余株。

孙卫邦:

我对它们都有感情了……看到第一次开花,很难得。

按昆明植物园华盖木迁地保护观察结果,等开花等了30年,一个人一辈子有多少个30年?所以我们搞这个研究很辛苦的。

木本植物开花需要很长时间,漾濞槭要8年,华盖木要30年,西畴青冈要12年,巧家五针松要12年……

我时常跟我的学生讲,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方向。

只要认定了一件事,你就做下去,你就能得到成果,一定能等到花儿开……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科技出版社

联合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致敬科学家!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尹 凡 卢 钢 温 翔 高 亢 李 非

制片人:胡 滨 武志敏 陈 燕

策 划:盛雪梅 胡凤丽

总编导、执行制片人:盛雪梅

编 导:杨维涵

摄 像:于欣悦 冯今语 邱黾勉 魏千怀

剪 辑:王江平

制 片:邱黾勉

微信撰稿:杨维涵

宣 推:赵小强 杨晓薇 李响文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举报/反馈

中行氏:曾经显赫一时,最后被“自家人”算计

要说春秋的几大家族,绝对算一个,虽然在晋国众卿中,后来看不到荀氏的名字了,那是因为它已经分化为了很多分支,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和智氏,当然还有小一些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行氏的覆灭记吧。

荀氏的开宗始祖是晋武公时候的一位大夫,名字叫原黯,字息,又称原息。

晋武公灭荀国后,将荀邑封给了功臣原黯,于是原黯开了荀氏一族。

同时代受封的还有的开基祖——韩万。

荀息受到了晋武公和晋献公的重用,不过,随国爆发力之乱,荀息在这场内乱中死去。

由于立场问题(荀息受晋献公之托,拥护骊姬的儿子奚齐),荀息死后,其子逝敖受到了晋惠公的打压,淡出晋国政坛。

直到晋文公回国复位后,大力提拔人才,才将荀息的后代重新启用。

这就是后来开辟中行、智、程三氏的、荀首、荀骓三兄弟,其中荀林父和荀首是亲兄弟。

荀林父就是中行氏的开基祖,也是荀氏嫡出这一支,荀林父后来官职中军将(正卿)。

荀林父在位的时候,率军在的第二战——“”中失败,差点被晋景公处死,不过在士氏(后来的)的士贞子的劝谏下,荀林父被免除一死,还官复原职,荀氏躲过一劫。

荀林父死后,晋国陷入大乱,一族差点被灭(),和后出局,荀氏一族由此坐大,荀首的儿子荀罃(后来的智氏)一族崛起,做了中军将。

荀罃死后,荀林父的荀偃(中行偃)在晋悼公的支持下,接替了堂叔父的位子,成为了晋国的中军将。

中行氏的势力在晋国达到了又一个顶峰。

可是,由于家族势力过大,中行氏和智氏因为利益关系后来翻脸,到中行偃的孙子中行寅的时候,两家终于爆发了生死一战。

当时中行氏和范氏联合,几乎可以在晋国只手遮天,连都得任他们的摆布。

这时的中军将虽是荀罃的曾孙荀跞(智跞),但此时智氏的势力远不如中行氏。

后来中行氏和范氏联合攻打赵氏,想将赵氏灭族。

荀跞趁机和韩氏、联合起来共同援救赵氏,反而将中行氏和范氏驱逐出晋国。

中行氏便在“自家人”的“暗算”下,消失在了晋国的历史舞台,中行氏和范氏的土地被其它四卿瓜分。

中行氏的后人逃到了晋国的四周,包括中山、柏人,后又被驱赶到了。

随机文章陷害杨家将的千古奸臣潘仁美,真实却是大宋第一良将!揭秘火星人头骨之谜,火星远古文明的尸骸(专家称是石头)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是炙热奇点没有时间和空间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天王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合居住(零下−224℃)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晋国智氏和中行氏本出一家,为什么后来却“窝里斗”?

“”(、中行氏、智氏、、、)中有两家其实是从一家分出来的,那就是中行氏和智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叫原黯。

原黯是晋武公时候的大夫,因为灭荀国有功被封于荀地,其后改为。

荀氏在晋国发展得很好,原黯的孙子荀林父后来任中军将(正卿),开辟了中行氏一脉;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后来任中军佐(亚卿),食邑于智地,开辟了智氏一脉;荀林父的另一个弟弟荀骓后来任新下军将(下卿),食邑于程,开辟了一脉。

中行氏和智氏经过几代先人(智罃、中行偃等)的努力,终于发展到后来“晋国六卿”中的两大实力派。

六卿中他们占了两席,应该说,只要他们两家联手,其它几家要想将他们怎么样是很困难的。

可是事实往往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中行氏和智氏的关系反而不如中行氏和范氏的关系好。

智氏差一点在晋国政治舞台上除名,幸亏智氏家主——智跞经过的努力,才使智氏在晋国重新崛起。

而在此之前,中行氏和范氏在晋国耀武扬威。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将晋国搅得天翻地覆。

赵氏家主——赵鞅和赵氏旁支赵午发生了矛盾,按照家法将赵午处死。

按血缘算,这个赵午还是赵鞅的叔叔,当年赵午的曾祖赵穿还帮助赵鞅的高祖赵盾杀死了晋灵公,才保住了赵盾名节。

没想到他们的子孙竟互相厮杀起来。

赵午除了,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行氏家主——中行寅的外甥。

于是,赵午的儿子赵稷就跑到中行寅那里去告状。

中行寅早就想除掉赵氏,于是借机联合范氏,率兵攻打赵鞅。

中行氏和范氏家底厚,很快就将赵氏击败,围困晋阳。

赵氏再次经历“下宫之难”后的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和中行氏、范氏关系不睦的智氏、韩氏、魏氏也趁机联合起来,以晋国国君的名义解救赵氏。

中行氏和范氏急了眼,竟公然和朝廷对抗,和这三家也打了起来。

问题是:赵鞅处理赵午乃家务,中行氏和范氏插手说不过去,现在又公然造反,于是他们成了晋国的公敌,最终在大家的一片讨逆声中被联军击败。

中行氏和范氏外逃,从此消失在了晋国的政治舞台。

智氏因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战后获得了巨大利益,一跃而成为晋国最大的一卿。

不过,几十年后,韩、赵、魏又重演了当初的这一幕,联手将智氏灭掉! 随机文章蒙古帖木儿有西征打欧洲吗?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遇难者5000(还将持续)视错觉形成的恐怖图片,九成物理学家不敢全部看完揭秘水星的水冰之谜,430多度炙热水星上面竟还有冰山存在耶稣是外星人是真的吗,教堂壁画显示耶稣在宇宙飞船中(猜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极小种群”保护带头人孙卫邦:搭建“植物ICU”,让“命悬一线”的它们“绝地重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