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真相:明太祖朱元璋子孙干的挖大清龙脉秘闻
【千问解读】
别以为盗墓都是贼干的勾当,从中国盗墓史上来看,大规模的盗墓掘陵多属“官方行为”,有一些甚至是帝王自己策划的。明末天启年间,就出现过一桩影响很大的掘陵事件,朱元璋的子孙、大明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出于泄女真人王气、挖断大清龙脉的需要,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金国帝王陵寑全给捣毁了。
这里,就来说说这桩鲜为人知的“天启掘陵”秘闻。
金国虽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轻,与它给中原人造成的灾难一样,不可低估。
金国诞生于公元1115年,这一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帝,史称金太祖。
金国兵力强盛,后来竟然突入中原,把赵匡胤开创的大宋给灭了,后企图统一中国未遂,与南宋对峙,划界而治。
一直到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联合进攻下,金国才告灭亡。
金国共传九帝,历120年。
但就是这个只统治了半个中国的“百年王朝”,其所营建的帝王陵在中国古代皇室陵寑文化中,却占有颇为辉煌的一页,特别是陵寑的风水格局,堪称经典。
据说,朱元璋在营建南京孝陵前,曾派了智谋和尚、策划燕王朱棣篡位的姚广孝等人前去考察。
因为明之前的元朝是“秘葬制”,没有帝王陵的规制可作参照,金帝王陵就成了很好的范本。
图:金国帝王陵在大房山系的九龙山,图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睿陵所在遗址。
金帝陵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的云峰山,有名有号的陵寑共有17座。
云龙山布列九条山梁,似龙奔腾而下,故又称九龙山。
金朝的帝王陵本来已选在黑龙江那边,是海陵王完颜亮,千里迢迢给迁移过来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帝王陵“搬冢运动”。
据说,当年海陵王到九龙山一代狩猎,到山下的大红谷时发现了一头鹿,就跟着追,但追着追着鹿却不见,闪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发金光的寺庙。
海陵王觉得奇怪便追进了寺院,但更奇怪的一幕又出现了,晃晃惚惚间,海陵王看到金太祖、金太宗等几位逝去的先祖竟然坐在香案上。
后来得知,此寺叫龙城寺,正好位于九龙山的中峰,“龙头”上。
海陵王诧异之余觉得这是祖宗显灵,是大金国都城迁出阿城,定都燕京(北京),盘定中原的吉祥征兆。
就这样,远在黑龙江的祖陵,于1155年随都城一并迁到了燕京,中心陵址就择在显灵之处的九龙山龙城寺。
但从《大金国志校证》、《金虏图经·山陵》等史书记载来看,金帝王陵的择址不是这么简单,“虏人都上京,本无山陵。
祖宗以来,止卜葬于护国林之东,仪制极草创。
迨亮徙燕,始有置陵意,遂禽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
”从中可以看出,是海陵王在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命令堪舆师找了一年后,才找到龙城寺所在的这块风水宝地的。
所谓海陵王看到金太祖坐在香案上,应该是后世的附会之说。
图:金国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九条“龙”行迹明显(网络资料图) 从所谓堪舆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
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
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
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重叠,紫气缭绕。
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左青龙”、“右白虎”。
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
由于龙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龙头”,海陵王便把寺给拆毁了,将开国之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颜晟的和陵(后改称恭陵)营建在此处。
破土后,海陵王亲自督工,命工人昼夜赶凿山体,有不少人挨了海陵王的鞭子。
三个月后睿、和两陵率先建成。
此后金闵宗完颜亶的思陵、金世宗完颜雍的兴陵等二十多座有号没号的帝王陵陆续建起来了,形成了一片帝王陵区。
有意思的是,海陵王自己在死后却被赶出了这块风水宝地,未能享受他的风水美梦。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