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价格最贵的猫:阿什拉猫17万一只(身高1.2米混血猫)

关于世界最大的猫,世界最小的猫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世界最贵的猫大家知道吗?世界上最贵的猫是17万一只的阿什拉猫,下面和星云探秘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价格最贵的猫:阿什拉猫 阿什拉猫是世界上价格最贵的猫,大约
【千问解读】
导语:猫咪是十分惹人喜爱的动物,很多人都对这种动物十分喜爱。
关于世界最大的猫,世界最小的猫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世界最贵的猫大家知道吗?世界上最贵的猫是17万一只的阿什拉猫,下面和星云探秘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价格最贵的猫:阿什拉猫
阿什拉猫是世界上价格最贵的猫,大约折合人民币17万一只,这种猫咪体型比较大,站立起来可达1.2米高,这比一般的猫咪高得多。
阿什拉是通过实验室研究混合出来的猫,很多宠物爱好者都十分喜欢,但是因为昂贵的价格不得不放弃。
阿什拉猫是一种混血猫咪,它的血统在非洲薮猫、亚洲豹猫和普通家猫之间,它是英国宠物商希蒙·布罗迪2007年培育出来的一个全新猫咪品种,它诞生于实验室,由几名遗传学家共同研究而成。
外形特点
阿什拉猫有着一对特别的大耳朵,它的皮毛也比较亮眼美丽,它们的身体有点像狗,身上也有很多斑点和花纹,一般来说寿命可以达到25年之久。
购买渠道
这种猫不仅价格十分昂贵也很难买到,因为每年只出售100只,还需要自己承担相应的运费。
想要购买徐亚提前订货,等待9-12个月就可以获得一只成功绝育注射好疫苗的3个月左右的小阿什拉,假如你愿意多花6000美元,等待时间将缩短6个月。
不过这种猫养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除了吃的比较多其他也不会太在意,普通猫粮就足够让其感到满意了。
性格特点
阿什拉猫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脾气比较好,一般可以和其他的宠物和小朋友一起和谐共处,对于主人比较忠诚。
结语:看完了小编的这篇有关阿什拉猫的文章,大家有没有心动呢?各大土豪们有想要的赶快行动起来哦。
明朝当作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 明朝强大到什么地步
明代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近,因此很多故事我们耳闻能详,“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的铁血大明就是听的最多的。
明代的历代皇帝很好的遵循了这一宗旨,因此煌煌大明就是强大的象征。
那么明代具体强在哪里呢? 字面意义上的强大 我们都了解朱元璋赶走了蒙元统治者获得的江山,那么明代也就继承了蒙元的辽阔疆土,因此在国土面积上是世界第一的,鼎盛时期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不仅包括我们如今的国土,还控制着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以及南太平洋的广袤海域。
当然这种巨大的国土面积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数代皇帝的努力。
而且不同于后来逐渐发展到顶峰的国土面积,明代仅仅用了三位皇帝就达到了顶点的1100多万平方公里,这种急速扩张的势头也是其他国家远不能相比的。
朱元璋从南方起家北伐,最开始他控制的地方是很小的,不够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内地部分基本一统,云贵川和辽东的归附是关键节点。
这些地方纳入麾下之后,明代大军不断向北进攻,压缩的生存空间,于是呼伦贝尔草原一代也进入了明代版图。
再接再厉,向南收复越南,向北打到黑龙江流域,甚至还对南洋地区形成了短暂控制,疆域进一步扩大。
这也是明土面积的顶峰,这个时候明代是世界第一大国,没有国家能够疆域大小上压过明代。
明代第二个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广袤的领土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数量,关于具体的数字各个史料的记载存在争议,官方记载中有5900万,算上隐户和奴仆的话,这个数量可以提升到8500万,在那个时代冠绝全球。
同时,巨大的国土面积还带来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地广物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这也就明代第三个强大地方:明代矿产量世界第一。
根据《》的记载,明代各种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很高,每年都会有9000多吨的矿产被开发出来,如果这样计算的话,明代的矿产开采数量是全球第一,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军事方面的强大 明代第四个强大的地方在于大军数量。
朱元璋在明代初期吸取了灭亡的教训,参考隋唐的度,建立了度。
这种制度可以削减正规军人数,保留大量的二线大军,这些部队在和平时期是普通农民,经常接受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就可以拉往前线作战。
卫所制度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朱元璋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所以刚一开始设立就出现了问题。
卫所制度下士兵的身份就确认下来无法改变,后代不能和普通百婚,无法读书和经商,只能抱着卫所士兵的身份过一辈子,社会地位较低。
而且卫所内部的管理和继承方面同样有问题,充当管理者的卫所军官都是继承自祖辈的官职,大多昏庸无能,而且这些军官为了自身利益,会主动压榨军户,吃空饷,喝兵血,将这些士兵当作奴隶使用,这就使得卫所名册上空有数量巨大的士兵,却没有相应的战斗力。
这项制度在明代初期的效果较好,那个时期明代上下共有270万左右的大军,世界第一,而且卫所兵的战斗力也还没有堕落,这段时间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强悍。
除了大量的卫所士兵外,明代还有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和中央,既有常规的步兵也有数量庞大的水师,永乐年间下西洋就是明代大军战斗力的集中体现。
明代第五个强大的地方在于数量庞大的特务人员。
从朱元璋开始就有了的雏形,后来历朝历代皇帝也加强了特务政治的塑造,锦衣卫,,,乃至名不见经传的,这些厂卫人员接受皇帝的直接领导,既负责监视大臣,汇报各地情况,也有打探外敌,外交出使的任务。
厂卫组织受皇帝和政局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看,厂卫组织明代是世界第一,大约有12万的厂卫人员。
经济方面的强大 明代第六个强大的地方在于经济高度发达,江南一些地方甚至有了的萌芽,工商业的发展也就给明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无形的东西在数据上的体现就是明代的白银黄金占有率世界第一,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明代。
由于的局限性,明代统治者没有意识到商业贸易带来的巨大好处,所以整个明代时期,大规模的贸易没有打开,和西方国家也缺乏足够的交流了解。
这些不利因素没有妨碍明代进行个体和小规模的交易,丝绸、茶叶、瓷器等高档消费品很受欢迎,因此西方殖家在美洲掠夺而来的大量金银进入了明代,这也让明代政府有了更多的喘息之机。
明代最后一个强大的地方在于船只吨位世界第一。
永乐年间修建了数不清的大船,这些船只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在沿途国家进行商业贸易,给明代带来了许多隐形的好处。
就拿郑和乘坐的宝船来说,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明代的造船工艺全球第一,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惋惜的是朱棣之所以支持,主要是政治因素的考虑,对于经济没有花太多的心思,所以明代帆船的盛况也就在永乐一朝得以看到,随着后来皇帝的不重视,以及明代国力逐渐在走下坡路,诸如郑和下西洋这样的盛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总结: 明代的几百年历史,是中国最后一段时间领先于世界,算是落日前的最后余晖,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我们怀念明代的强大,不是为了沉浸在故纸堆中,而是警示我们应该不断奋斗,建设国家,让中国回到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战争背景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
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
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
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
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
接着,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
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
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
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
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