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爱吃肉加速了大型动物灭绝?人类的吃肉史原来这么有意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原始人爱吃肉加速了大型动物灭绝?人类的吃肉史原来这么有意思

【千问解读】

各位乡亲们新年好呀,大过年的狗子我也就不写打打杀杀的东西了,想必诸位昨天的年夜饭吃的应该是满嘴流油的,估摸也都是肉食为主,所以这篇狗子也聊聊关于人类吃肉这件事儿。

注:写这篇内容时我相当程度参考了卓克老师的科技参考课,因为确实觉得他的角度很好,所以这篇文章算是完成个课后作业。

上图是世界各大洲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澳新、北美人均吃肉遥遥领先,而亚洲非洲的肉食明显和他们就不是一个量级。

这里头自然有经济原因,也有产业原因,但文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光是拿亚洲国家来看。

以色列在亚洲国家中吃肉巨多,这和他们本身喜爱吃肉,经济也跟得上有关。

蒙古虽然穷,但吃肉依旧多,这是产业和文化的原因。

东亚三国中日本人均GDP最高,但吃肉最少,这自然也是文化因素。

当然还有因为经济因素吃不上肉的阿富汗以及经济/文化因素吃不上肉的印度。

我们也能从上边的两个图里发现一个问题,相对而言,越是靠北国家的人越是偏爱肉食。

依照科学家们在19世纪以后对全世界各地现存土著的研究看同样证明了这点,越靠近极地,肉食比率越高,比方爱斯基摩人几乎就全吃肉。

而温带森林的土著肉食只占全部热量摄入的16-25%。

原因很好理解,热带、温带的自然条件好,靠采集、耕种就能获得足量的食物,那么肉食就可以只作为一种能量的补充。

而寒冷地区的野果子少,耕种产出的谷物也显得不那么划算,因此依靠狩猎来获取食物更划得来。

然后我们引出下一个问题,在一万两千多年前的更新世末期,诸如猛犸象、剑齿虎、大地懒、大角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均在这个时期批量灭绝。

科学界普遍的看法是由于大冰期结束,气候变暖。

但也有相当多学者认为物种灭绝和人类的过度捕杀有关,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动物都是被吃货们给吃没的。

然后问题来了,怎么证明一万多年前的人类全是一群肉食主义者呢?这个当然是有依据的。

科学家用δ15N氮测定法研究了当时人类遗骨中的氮同位素N15和N14的比值。

N15比例越高,说明这物种吃肉越多,现代人类的N15比值大约是在5%左右,草食动物一般是在3%-5%,吃食草动物的肉食动物大约在6-9%,而可以捕猎肉食动物顶级掠食者在10-15%。

当时原始人的比值高达11%,和剑齿虎属于同级别。

因此可以判定当时人类几乎离不开肉。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消亡的时间和人类从6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时间相当一致。

比方说北美80%的巨型哺乳动物几乎都在人类抵达后的1000年内迅速消失,而澳大利亚的大型野生动物早在4万多年前就迅速消失,同样符合人类抵澳的时间线,而且当时气候还没开始变暖。

然后问题又来了,为啥灭绝的都是这群大型动物而不是小型的。

这个同样很好理解,当时人类已经学会合作围猎,而合作围猎一头大型动物性价比远超小型动物,你就想狩猎一头猛犸象能获得起码2吨以上的纯肉,而且还能获取不少宝贵的脂肪。

虽然一头大象需要一群人围猎,但产出依旧是划算的。

反之小型动物,比如一头100公斤的梅花鹿出肉也撑死50公斤,但这货跑得贼快,同样需要一群人围着捕猎。

所以猎梅花鹿还不如猎500公斤的大角鹿划算。

至于更小的动物,比如獾、猴子、鸟类之类的就更不划算了,这类动物一方面会打洞上树上天,出肉也少的可怜。

慢慢的,大型动物越来越少,原始人也越来越难捕获足够的肉食来维持生计,所以农耕、畜牧成了必要的生存方式。

周娥皇已经是绝世美女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李煜还不满足呢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但他治国无能,是个地道的昏君,最终国破身亡。

不过李煜同志一生有绝色美女(名)、(名周嘉敏)姐妹俩陪伴终生,尽管她们没能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但却以美貌才情让李煜成为了“千古词帝”,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至今让人忘怀。

大周后不仅国色天香,且才华过人,她“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除此之外,她还有过人之处,由她设计的高髻纤裳、首翘鬓朵之装成为当年风靡江南的春装,她还能举笔便谱出一首乐曲,供人弹唱。

也难怪李煜为大周后着魔沉醉。

可惜的是,大周后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便生了场大病,自此卧床不起。

加之儿子暴病身亡和妹妹的乘虚而入,不久一命呜呼,死时才28岁。

史载,大周后在位时,还未正式入宫的“小姨子”借进宫探视之际即被“姐夫”勾搭上而偷情多时,在大周后病亡并满三周年忌日,李煜同志就迎娶了时年十八岁的“小姨子”,侧立为后,史称“小周后”。

小周后也是美貌倾城,深得李煜宠幸。

另有史书上记载,李煜被俘后,最宠爱的小周后屡屡被强留宫中李煜同志是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是欲哭无泪,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等名曲,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朋友们回味一下《相见欢》,便可知李煜同志当时的感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或许就是红颜祸水,大好江山随着美人东流去。

随机文章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西沙群岛蓝洞夺得世界第一,深度300.89米秒杀各国蓝洞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永远白天,三体擎天柱均出自这里光宗朱常洛墓文物有哪些?仅做30天皇帝无地安葬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查莫罗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是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土著人

查莫罗人(Chamorro),又译查莫洛人。

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是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土著人。

他们喜欢纹身,崇尚染黑牙齿,以贝壳等作为服饰,烹饪方式原始。

17世纪后,因为血腥的殖民战争,纯种的查莫罗人。

查莫罗人(西班牙语:Chamorro)是对马里亚纳群岛上土著人的称呼,大洋洲西北部的民族之一。

其中最为人们所了解的是关岛查莫罗人。

查莫罗人属于密克罗尼西亚人种,在民族学界对其起源存在较大争议,但一般认为查莫罗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东南亚迁徙到马里亚纳群岛,并在此定居下来。

古代查莫罗人擅长远距离航海,同加罗林群岛存在贸易往来。

17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关岛建立殖民统治,引起查莫罗人的反抗。

经过残酷的西班牙-查莫罗战争后,纯血种查莫罗人所剩无几。

约有7.3万人(1978年),主要分布在马里亚纳群岛(包括关岛),为密克罗尼西亚人的一支。

体质特征与马来人相近,文化亦受马来人的影响。

使用查莫罗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创文字。

宗教信仰以死者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并相信巫术,巫师多为女性。

随机文章“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什么意思?唐朝的官制?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现争议,位置并不在巴比伦鬼不敢欺负的五种人,连鬼都怕的五种人/鬼都避而远之缺一不可的安泰效应,没有他人帮助你永远不可能最成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原始人爱吃肉加速了大型动物灭绝?人类的吃肉史原来这么有意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