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掩土星天象将震撼上演!非常适合我国公众观测!就在明天,别错过

这是2019年9月8日晚在北京朝阳区黄草湾郊野公园拍摄的土星和月球。
(星空摄影师 黄璜 摄) 月球在巡天过程中会有背景行星(或恒星)被它遮挡住,这一现象叫作月掩星。
月掩星是天文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一类天象,特别是月掩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几颗
【千问解读】
7月25日凌晨,一次非常适合我国公众观测的奇观天象——月掩土星将震撼上演,感兴趣的天文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
这是2019年9月8日晚在北京朝阳区黄草湾郊野公园拍摄的土星和月球。
(星空摄影师 黄璜 摄)
月球在巡天过程中会有背景行星(或恒星)被它遮挡住,这一现象叫作月掩星。
月掩星是天文爱好者十分喜爱的一类天象,特别是月掩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几颗行星都很明亮,视直径也足够大,在望远镜中可以看到月面边缘一点点蚕食掉行星的画面,非常有趣。
土星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二大的行星,仅次于木星,其赤道平面上围绕着一圈美丽的光环。
从天文望远镜里观赏,土星的外形像一顶草帽,被誉为草帽星。
由于土星的形态比较漂亮,因此月掩土星也是诸多月掩星中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一个。
这是7月5日在广东深圳拍摄的土星特写。
(星空摄影师 张毅鹏 摄)
由于月球和土星相对于地球的角速度不同,掩星的过程只会持续约1个小时。
北京天文学会会员浦石说,月掩土星的发生与月球及土星的公转周期、公转轨道倾角、黄白交点退行等因素有关,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情况十分复杂。
大致有一个周期规律,每隔5、6年会出现一个系列,即几乎每月一次,但在大多数年份里是看不见的。
今年将发生10次月掩土星,但我国境内可见的只有7月25日和10月15日这两次。
本次月掩土星的观测条件比较好,发生在25日凌晨至日出时段,掩带贯穿我国大部分地区,西南地区最先开始,时间为25日凌晨4点半左右。
随着掩带一路北上,掩星开始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天也会越来越亮。
到了中原地区,掩星开始时间为5点左右,此时离日出已经不远,仍可在晨光中看到明显的掩始过程。
但到了东北地区,掩始时天已经完全亮了,好在土星比较明亮,在白天使用天文望远镜仍然可以看到和拍到。
浦石表示,观测本次月掩土星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土星光环的倾角在今年6月下旬达到最小,在普通望远镜中,预计只能看到土星的圆点上有一道细线。
如果想要看到土星光环,最好是使用大口径望远镜。
这是2019年9月8日晚在北京西城区拍摄的土星和月球。
(星空摄影师 郑志 摄)
二是掩终的时候,我国华北、华南、东南等地区已经天亮,月球和土星很可能淹没在天光中。
但即使只能见证掩始的震撼瞬间,也是完全值得的。
TESS发现土星大小的系外行星TOI
鸣谢:uux.cn/阿尔梅纳拉等人,2023年。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托马斯·诺瓦克斯基):利用美国宇航局的过境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颗新的巨型系外行星过境附近的M矮星。
这个新发现的外星世界被命名为TOI-4860 b,其大小和质量与土星相当。
这一发现发表在8月2日出版的预印服务器arXiv上的一篇论文中。
TESS正在对太阳附近大约20万颗最亮的恒星进行调查,目的是寻找凌日系外行星。
迄今为止,它已经确定了6,700多颗候选系外行星(TESS感兴趣的物体,或TOI),其中373颗已经得到确认。
现在,由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的Jose Manuel Almenara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报告了由TESS监测到的另一个TOI的确认。
他们在一颗名为TOI-4860的M矮星的光变曲线中发现了一个过境信号。
这一信号的行星性质得到了地基后续光度观测的证实。
“我们在这里报告了TOI-4860 b的验证和质量测量。
地基测光证实,最初由TESS测光确定的TOI-4860周围的凌日是由一颗巨大的行星产生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
TOI-4860 b的半径接近木星半径的0.77倍,其质量估计为木星质量的0.27倍,平均密度为0.75克/立方厘米。
这颗行星每1.52天绕主星运行一周,距离主星约0.018天文单位。
计算出TOI-4860 b的平衡温度为694 K 鉴于TOI-4860 b非常靠近它的宿主恒星,天文学家们假设该系统经历了强烈的潮汐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扭曲了行星,导致轨道衰变。
母星TOI-4860的光谱类型为M3.5,大小和质量约为太阳的三分之一。
TOI-4860的有效温度约为3255K,其金属性水平为0.27。
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大约262光年。
研究人员还在径向速度数据中发现了一个额外的信号,表明TOI-4860系统中存在另一颗行星。
这颗候选行星的轨道周期约为427天,其质量估计至少是木星质量的1.66倍。
“这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即TOI-4860 b通过行星-行星散射或与外部行星的Kozai共振,最终进入了它的小近点轨道,然后被潮汐环绕,”论文的作者总结道。
总结这些结果,天文学家指出,TOI-4860 b加入了在中晚期M矮星周围发现的一小群大质量行星,是利用透射光谱进行大气表征的有趣目标。
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木星完爆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恐怖行星
甚至很多人对木星以及土星有着莫名的恐惧,为了比拼一下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小编整理了各种数据,从体积质量、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对比,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地球上。
木星要比土星更恐怖【体积和质量】木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木星的体积,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直径142987千米(地球直径12756千米)。
同时其质量也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是地球的1316倍。
如果把地球和木星放在一起,就如同芝麻和西瓜之比一样悬殊。
土星:土星的体积仅次于木星,直径12054千米。
虽然土星比木星小不了多少,但是土星的质量仅仅只有木星的30%左右,它的质量是地球的95倍。
所以在体积与质量的比较中,木星当然当之无愧的行星王者。
这下你该知道在体积是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了吧。
【自转与公转】木星:木星这么大的行星,按理来说自转也应该是慢的很,但是木星不仅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而且也是自转速度最快的,其自转周期为9时50分30秒,这么大的体积加上这么快的自转,整个星球都被甩变形了。
而其公转周期是11.86年。
土星:土星的自转周期是10时39分24秒,这速度同样是快的不行。
而其公转周期要比土星长的多,要花上29.53216年才能绕着太阳走上一圈。
地球在它们面前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光这自转都没得比,估计地球在接近它们的时候,会被甩称粉末。
【气候与环境】假如人类登上木星:首先你具备承受100万个地球大气压保护装置,以及能够在绝对0度的维生系统,那么现在就降落到木星。
穿过浓厚和刮着永不停息的100级飓风,光线昏暗,几乎看不到10米以外的地方,有可能被卷入超级风暴,然后继续降落,到了液态气体和气态大气的交界处,也就是所谓的登“陆”。
放眼望去还是更加昏暗的能见度,不会看到5米以外的任何东西,因为木星大气里也没有任何东西,也许有些永远冻结的气体冰沙,如果你没有漂浮在液态气体表面的装备和技术,那么会继续象钢珠掉到糖浆里一样,继续沉入木星的内部,直到你的浮力和密度等同时停下来,那时你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永久的超级寒冷和黑暗,如果继续往下则会温度有所上升,因为一些固态的物质都沉默在这个液态气体海洋中,也许还有比珠峰高几十倍的大火山在喷火然后迅速被液态气体冷却...假如人类登上土星:土星是气态行星,也就是说土星没有陆地,只有氢和氦组成的海洋。
所以你没地方落脚,而且土星上的风速会把你吹的人首分离,飞船也挡不住。
土星的大气压能够将人类所有的飞船都压成纸片,而且土星上的温度平均为-150℃,完全不能让人生存。
【卫星与星环】木星:木星也是有星环的,只不过木星环是由大量的尘埃和黑色的碎石组成,不反光,肉眼无法看到,以周期为7小时左右的速度围绕木星旋转。
木星光环是弥散透明的,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
亮环在暗环的外边,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
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上,发现它确实是极不容易的。
木星的卫星有67颗,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卫星最多的。
土星:土星环是太阳系行星的行星环中最突出与明显的一个,环中有不计其数的小颗粒,其大小从微米到米都有,轨道成丛集的绕着土星运转。
环中的颗粒主要成分都是水冰,还有一些尘埃和其它的化学物质。
虽然环的反射能够增加土星的亮度,但从地球仅凭裸眼还是看不见环。
土星的卫星也不在少数,有30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