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歇后语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经典的歇后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歇后语吧,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你知道都有哪些经

【千问解读】

经典的歇后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歇后语吧,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歇后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歇后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的歇后语1

  001 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002 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003 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004 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005 楚霸王自刎——身败名裂  006 李世民开言路——从谏如流  007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008 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  009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010 老寿星打哈欠——老气横秋  011 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012 阎王爷当木匠——鬼斧神工  013 小鬼拜见张天师——自投罗网  014 土地爷喊城隍——神乎其神  015 城隍庙里讲故事——鬼话连篇  016 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017 宋江的眼泪——虚情假义  018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019 李逵穿针——粗中有细  020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021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022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023 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024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025 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026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027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028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029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030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031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032 许楮战马超——赤膊上阵  033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034 孙悟空拜唐僧——改邪归正  035 孙悟空72变——神通广大  036 孙猴子上天宫——得意忘形  037 猪八戒扮新娘——其貌不扬  038 猪八戒吃猪肉——忘乎所以  039 沙河僧挑胆子——忠心耿耿  040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041 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042 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043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044 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045 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046 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047 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048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049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050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051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052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053 方凿圆枘——格格不入  054 量体裁衣——以身作则  055 洛阳纸贵——风行一时  056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057 骆驼走路——昂首阔步  058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059 被面上刺绣——锦上添花  060 鞋头上绣花——前程似锦  061 千里马长翅膀——突飞猛进  062 针尖的灰尘——微乎其微  063 脑袋上推小车——走投无路  064 肥狗咬主人——忘恩负义  065 麦秆上插针——节外生枝  066 巫婆跳绳——故弄玄虚  067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068 强盗逮小偷——贼喊捉贼  069 癞蛤蟆吞鱼钩——自作自受  070 哑巴观灯——妙不可言  071 死克郎扛大旗——臭名昭著  072 叫花子打哈哈——其乐无穷  073 瞎子逛商店——目空一切  074 撑阳伞戴凉帽——多此一举  075 歪脖子拉小提琴——两全其美  076 摇扇子聊天——谈笑风生  077 老太婆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078 船老大坐后艄——看风使舵  079 平地搭梯子——无依无靠  080 老太太学钢琴——手忙脚乱  081 父子观虎斗——大惊小怪  082 坐飞机讲报告——空话连篇  083 导游带路——引人入胜  084 特快列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085 千里打电话——遥相呼应  086 民航局开业——有机可乘  087 摩天楼上说书——高谈阔论

经典的歇后语2

  1.成熟的莲子——心里苦  2.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  3.大雁吃莲秆——直脖啦  4.高山上的雪莲——不可多得  5.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上下不分  6.虎坐莲台——冒充善人  7.黄豆芽炒莲藕——尽钻空子  8.老太太的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脚)——窝囊一辈子;委屈一辈子  9.莲梗打人——思(丝)情不断  10.莲梗结籽——心连心  11.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  12.莲藕炒粉条——无孔不入  13.莲藕吹风——似通非通;半通不通  14.莲藕生疮——坏心眼  15.莲藕有节又有孔——似通非通  16.莲蓬梗打人——丝尽(私情)断  17.霉烂了的莲耦——坏心眼  18.霉烂了的莲藕——坏心眼  19.米汤炒莲藕——糊了眼  20.拿着黄莲当箫吹——苦中取乐

经典的歇后语3

  NO1)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NO2)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NO3)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NO4)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NO5)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NO6)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NO7)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NO8)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NO9)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NO10)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NO11)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NO12)鸿雁传书——空来往  NO13)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NO14)脚夫的腿,说书的嘴——练出来的  NO15)进学堂不带书——忘本  NO16)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NO17)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NO18)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  NO19)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  NO20)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NO21)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NO22)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NO23)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NO24)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NO25)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NO26)盲人读书——瞎摸  NO27)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NO28)耗子啃书——咬文嚼字  NO29)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NO3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NO31)独眼龙看书——斜视  NO32)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NO33)盲人读书——瞎摸  NO34)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NO35)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  NO36)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NO37)独眼龙看书——斜视  NO38)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NO39)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NO40)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NO41)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NO42)盲人读书——瞎摸  NO43)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NO44)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NO45)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NO46)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NO47)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NO48)盲人读书——瞎摸  NO49)杨二郎说书——神聊  NO50)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为什么说鲁隐公是古时候史上最窝囊的国君?

鲁隐公是的庶长子。

其母声子。

成年后,父惠公为其取于宋。

然宋女至鲁后,父亲惠公见宋女美丽,于是自纳之并立为夫人,宋女是为仲子。

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公子允,并被立为太子。

按到惠公死时,因为允太幼小,鲁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不叫作即位。

的传统礼法,立嫡以长,无嫡立长。

惠公死时太子允(即)还太小,于是遗命隐公上台执政,却不是正式继承侯位,而是摄政。

隐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观看捕鱼。

八年(前715),与郑国交换天子所赐之封邑太山的枋和许田。

隐公十年(前713),联合齐、郑攻打过宋、许两国。

在其中几场战役中,公子挥都立了大功,这样就导致了公子挥在鲁国的专权。

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挥来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

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我最好还是趁早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也让我当个太宰,好吗?"鲁隐公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太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太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太子允确实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

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了。

" 公子挥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杀了他,反而向公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隐公想要除掉公子允真正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杀掉隐公。

公子允听信公子翚之话,于是同意公子挥请求去杀隐公。

鲁隐公做公子时,曾与郑国作战,被郑国俘虏,贿赂了郑国大夫才得以脱身,所以隐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园子里,时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里。

羽父就趁隐公去祭拜时率军把隐公给杀了。

公子允上台,即为鲁桓公,为了掩人耳目,桓公和公子挥又下令讨伐蒍氏弑君之罪,最后找了个挡了过去。

至于鲁隐公,因为不是正式国君,也就没有举行丧礼。

而是草草埋葬了事、 提到“窝囊”二字,如何也不能与国君划为等号。

不过古代恰恰有这样的君主,不仅老婆被父亲大人笑纳,连自己的小命也被儿子的弟弟给宰了。

这个“仁慈的君主”就是春秋时期的鲁隐公。

鲁隐公的父亲是鲁惠公,曾经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君主,可能是英雄都爱美女吧,鲁惠公也对漂亮的美眉情有独钟。

当然后宫佳丽颇多,不过时间长了,也曾让鲁惠公心里有些审美疲劳。

这时候鲁惠公的儿子大了,是要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当时迎娶的是宋武公的女儿仲子。

不过仲子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鲁惠公是有些墨水的,看着仲子不由得诗情大发,不过随口说出的自然是别人听不懂的靡靡之音。

仲子是鲁惠公原配的侄女,称呼鲁惠公夫人为姑妈,鲁惠公就让夫人做仲子的工作,说是嫁给国君才是王道。

仲子当时嫁的名字叫息,不是鲁惠公正妻的儿子,就这样,鲁惠公原配也想让自己侄女沾沾国君的王者气息,就动员仲子嫁给了自己丈夫。

仲子是个爱做梦的小女孩,还以为应该郎才女貌夫唱妇随一把。

进入洞房才知道,原来是个暮气横秋的人。

后来生米做成了熟饭,仲子成了鲁惠公的小女人,从此和自己的未婚夫不再有瓜葛。

仲子不久就有了儿子允,常言说小儿子娇贵,鲁惠公看着娇滴滴的小娘子,瞅着肥头大耳的儿子,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就答应立小儿子允为太子。

就这样,息虽然是大儿子却不能立,常言道:立嫡以长,无嫡立长,鲁惠公这样做,其实是很不符合礼法。

不过息确实很仁义,在父亲手下一直小心的侍奉着,不敢有狂妄的举动。

鲁惠公一死,按照当时的惯例,公子息拥立自己的弟弟太子允即位。

这就麻烦了,一个是自己名义上的妻子,同时自己还要亲切地叫一声母亲;一个是自己的兄弟,差一点是自己的儿子,公子息很本分的做好一个臣子的事情,居然表面上平静如水。

其实心里头也曾动过一点小心思。

公子息的举动让自己的弟弟公子挥有些打的意思,便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

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我最好还是趁早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也让我当个太宰,好吗?” 不想公子息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太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太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太子允确实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养老送终。

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了。

” 常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个公子挥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杀了他,反而向公子允说公子息的坏话诬陷公子息想要除掉公子允真正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杀掉公子息。

公子允听信公子挥之话,于是同意公子挥请求去杀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大哥。

后来果然公子挥发动政变,杀了公子息。

公子息虽然不是鲁国国君,但由于其父去世的那几年,鲁国的政令其实有他设计的,所以按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史称鲁隐公,不过这个鲁隐公确实很可怜,被父亲夺走了美貌的妻子,又被弟弟除去了性命。

随机文章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太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碰撞三维空间太阳系形成一个平面巨猿是怎么灭绝的,专家推测与人类进化有关/10万年前灭绝下凡神仙如何恢复法力,自我修炼/行善积德/度过情劫/死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鲁桓公是如何死的?为什么说是非正常死亡是怎么回事??

十八年(即公元前六九四年),鲁桓公携夫人访问,结果遭遇意外死亡,其情节颇荒诞不堪。

彼时齐国国君为齐襄公,名诸儿,他与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要命的是,这两兄妹很早以前就有了乱伦关系。

陪同出访的文姜一到齐国,就地找她的诸儿哥哥私会去了。

事情暴露后,被公然在国际场合戴了绿帽子的鲁桓公大怒,狠狠地训斥了文姜一通。

结果文姜返回去向诸儿哥哥诉说委曲,顺带造谣说桓公声称自己两个儿子太子同和公子友都是诸儿与自己私通生下的。

齐襄公闻言也怒了,借宴请之机将鲁桓公灌醉,然后指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上车并在车上将其肋骨勒断,在位一十八年的国君鲁桓公就此毙命。

桓公毙命于齐,鲁国派使者前去质问:“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

禮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

请以彭生除之。

”意思是我家领导畏于齐君威严,不敢安居在家,特意前往齐国重修旧好,不料事毕未归,反而客死齐国,事件在诸侯国当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若桓公果真死于彭生之手,那么请杀彭生以作交待。

不难相像,鲁国对桓公之死的反应实在算是示弱,这也是实力不济之下的无奈之举。

齐襄公,杀了公子彭生,算是对鲁国有了交待。

桓公未继位之前,虽为太子(名“允”),但因其年龄太小,在其父去世之后,鲁国群臣一致主张由公子息继位。

公子息是个厚道人,压力之下,勉强以摄政的身份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是为隐公。

鲁隐公既为国君,且位置非常稳固,但仍长期奉太子允为正,早就做好了还政于允的准备。

即便如此,在政客羽父的操弄之下,隐公死于暗杀,桓公继位。

应该说,隐公被杀是在桓公默许之下发生的。

《春秋》仅记“公薨”未记“葬隐公”,左传说这是“未成丧也”,意思是未按国君之礼安葬隐公,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桓公的态度。

鲁桓公在位一十八年,因夫人文姜红杏出墙而死于非命。

《春秋》所载鲁国十二君,被杀而死者三,先隐公,次桓公,后闵公。

桓公死后,公子同继位,是为。

守寡的文姜以君的身份仍不时与诸儿哥哥幽会,庄公元年(即鲁桓公死后次年),《春秋》记载“三月,夫人孙于齐”。

“孙”即“逊”,出逃的意思,是说文姜擅自跑回齐国(不用说又是与齐襄公私会去了)。

对寡妇文姜的行踪,《春秋》和《左传》时有记载,其行事之率性,亦可算春秋一奇。

以下列举《春秋》原文记载文姜孀居期间的几次外出,为便于阅读,本文作者对原文略有修改: (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意思是擅自跑到齐国去了,“孙”即“逊”,逃跑的意思。

此时太子同刚刚继位为君,姜氏身为太后,居然就自己跑了。

左传进而解释,这里只提夫人而不提姜氏,是因为庄公知道父亲桓公之死与母亲姜氏有直接关系,故而断绝了母子关系,史官于礼不书姜氏二字。

(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次年冬天,文姜与齐襄公在禚地私会,左传解释说,春秋之所以记载此事,是要昭示文姜与齐侯的奸情于天下。

不过此处史官对其复以“姜氏”称呼,估计庄公与文姜母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祝丘是鲁国境内地名,位于今山东临沂。

文姜在祝丘宴请齐襄公,两人公然相会。

《春秋》能记此事,史官必定非常不齿姜氏。

(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庄公五年的夏季,文姜跑到齐国军队驻地见齐襄公去了。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七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跑去做什么呢?左传没有解释,不过可以肯定不是正经事,不然《春秋》不会记。

(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死了。

我估计鲁国史官当年刻下这一句之后,一定长吁了口气。

鲁国终于不再因文姜过于出格的行径而自感蒙羞了。

随机文章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狗为什么喜欢吃屎呢?大便中含有狗狗需要的美味/消除气味防天敌玛雅文明水晶头骨的秘密,或藏宇宙和人类起源之谜/关系地球命运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宇航员,遇难连尸体都回不来(多数粉身碎骨)佛说命运坎坷的人特征,心态失衡/充满嫉妒/喜爱攀比/不懂发泄情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经典的歇后语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