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有关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使用到成语,同时要清楚它的含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秋天的成语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秋天的

【千问解读】

有关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使用到成语,同时要清楚它的含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秋天的成语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秋天的成语有哪些1

  1、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

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5、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

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也形容缺乏朝气。

  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7、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

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8、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

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9、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0、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11、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

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12、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13、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14、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

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15、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6、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17、叶落知秋: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18、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19、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20、疾风扫秋叶: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21、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2、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23、望秋先零:比喻体质弱。

也比喻未老先衰。

  24、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25、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6、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

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

比喻刑罚繁苛。

  27、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

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

形容思念殷切。

  28、秋扇见捐: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

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29、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

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30、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31、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

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32、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3、秋色平分: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34、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35、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36、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7、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  38、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9、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40、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41、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42、千秋万岁:千年万年。

形容岁月长久。

  43、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44、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

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45、冰壶秋月:比喻洁白明净。

多指人的品格。

  46、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

  47、月旦春秋: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48、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49、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

也用在怀念先人。

  50、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秋天的成语有哪些2

  1、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

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

在:马上。

望:预料希望。

  2、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3、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

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4、五谷飘香: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秋天粮食成熟了,飘着香味。

  5、丹枫迎秋:很多火红的枫树迎接着秋天的到来,丹:火红;枫:枫树或枫叶。

  6 、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香飘四野,渲染一种收获和谐的气氛。

  7、叠翠流金:形容秋天美丽的景色,碧绿和金黄交相辉映。

  8、秋风瑟瑟:秋风吹动的声音。

  9、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

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10、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

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

秋风带来了凉意。

  11、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

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12、秋色宜人:指秋天的景色,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13、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14、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

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1 5、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16、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

比喻洁白明净。

多指人的品格。

  17、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18、华星秋月: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

  19、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20、金桂飘香:象征着秋天了。

  21、仓箱可期:仓箱:盛粮食的工具。

粮仓有望装满。

比喻丰收大有希望。

  22、瓜果飘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

  23、秋风送爽:形容秋天天气凉爽。

  24、秋雨绵绵:意思是这雨下的没完没了,也作秋思解释,特别是逆境中的思念。

  25、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26、枫林尽染:整个枫林都被染成红色的了。

  27、雁过留声: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28、秋风萧瑟: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

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29、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飘香四溢。

  30 、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秋天的成语有哪些3

奇怪消失的古国:徐国存续了1500余年

徐,是一个姓,也曾是一个国。

在遥远的时代,据说有位品行高洁的先贤带领百姓开创了。

这个古国存续了1500余年。

在它毁灭后,一群后裔以国为姓,永世纪念昔日家国的辉煌。

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姓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徐”这个姓氏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国家——徐国。

说起徐国,首先要说到大禹。

大禹奉之命治理洪水,立下大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

在他治水的过程中,族领袖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

正因为如此,大禹晚年也许是出于公心,也许是迫于舆论,准备禅位给伯益。

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

根据《·夏本纪》的记载,禹一开始准备禅位给,但是皋陶早早就去世了,而后禹就准备禅位给伯益,但启依靠武力夺位,建立了。

启子承父业,带来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改革,制变成了,“天下为公”的进入“父传子,家天下”的奴隶社会。

这不但改变了历史,而且改变了伯益所代表的东夷族诸多部落的命运。

大在公元前2170年(六年),为了永绝后患,夏启将伯益杀掉了。

为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次子若木封于徐(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

夏朝期间,徐国国君大多贤明有为,徐国不断发展。

夏朝对徐国不敢大意,经常进行征伐,掠夺财富和人丁,以削弱徐国的实力。

这就引起后来徐国国君、与夏的斗争。

到了,徐国受征伐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徐国人在这种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刀耕火种,在黄海地区创造出了灿烂文化。

到了商末,特别是前期,徐国力量强盛起来,甚至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从旦开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

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

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

鲁侯(的儿子)经常不断地与徐国磨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

周朝统治者一直认为强盛的徐国是周朝统治的严重威胁,所以对徐国不放心,频频征伐。

对此,《》中多有记载。

面对倾天下之力而来的周朝,徐国屡屡败退,南迁到泗洪一带。

此时,徐国国君曾以诸侯国首领身份率兵西征,与周对峙。

周穆王不敢与挟庞大军队而来的徐国交战,承认徐君为诸侯的盟主。

可以说,徐国是周王朝第一个名正言顺的霸主,比的兴起要早得多。

西周的中后期,王位子传到徐偃王手上,徐国在淮泗地区再度复兴,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举兵讨伐。

徐偃王生性仁义,不忍心因为战争而让徐、楚量规百姓受难,于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间)便弃国而走,定居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今邳州西北徐山)下,随迁的百数万之多。

徐偃王还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

最终,徐偃王还是在追兵的压迫下,怀抱美玉投海而死。

由于徐偃王的仁义备受称赞,周在击败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这便是今天的城的由来。

此时是在(前922~前900)时期。

春秋时,等诸侯国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

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存。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夏,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

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

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

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

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

同年冬,吴王派、兴师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水淹徐国。

徐王章羽披散着发头,脸上刺青,将自己捆绑起来,领着妻子跪在夫差面前,请求保留国土,夫差不准。

章羽无奈之下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夏启6年封若木于徐之后,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余年。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说他地域五百里。

《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

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

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

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

“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 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

《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

”“敢不用令,则即刑戴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

《诗经·鲁颂·泮水》写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为尾结之句。

徐国的经济非常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

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

《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淮、荣二祝之氏也。

”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

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

《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

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

”“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随机文章揭秘现在还存活着美人鱼吗,美国海军抓到活体美人鱼秘密研究揭秘中国第一战国女尸案,古尸被扒光损毁/盗墓贼逃亡23年被抓红枣枸杞泡水喝的功效与禁忌,补气益血还能够补肾填精(男人最爱)秦始皇如果在地下遇到刘邦,会说什么?中国人为什么要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二字是怎么来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印度民族独立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是怎么回事?仅仅是因为一句什么样的话

1600年,一群有野心的商人创立了,并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手中获得了一张皇家特许状,给予他们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为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雇佣军制度,这些当地雇用兵称为西帕衣团(印度语:shipahi),军官则由英国人担任。

到1857年,这些雇佣军已达20万,远远超越英国正规军的数量(英国士兵只有四万人),但是,雇佣兵和英国士兵的待遇相差很大,生活的很苦。

1857年2月的一天,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姆达姆东印度公司的军营前面,一个雇佣兵,正拿着一只铜杯在喝水。

一个保洁走过来恳求说:“先生,给口水喝吧!”。

“不行,你是贱民,不能接触他人的东西!”保洁听了,高声说道:“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们的嘴,马上就要去咬牛脂和猪油了,新发的英国子弹壳底,统统涂着这两样东西。

” 这个雇佣兵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因为当时的来复枪,在使用子弹前,必须先用嘴咬开子弹壳底。

但印度雇佣兵,不是信的、就是信伊斯兰教的。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强迫他们用嘴去咬牛脂和猪油,简直就是公开侮辱他们!这一消息一传开,印度教土兵手捧恒河水,伊斯兰教土兵面对《古兰经》,发誓要消灭英国殖民者。

3月,第34团的一名叫潘迪的士兵开枪打死了3名英国军官,号召起义,事后被判处绞刑。

东印度公司宣称,子弹壳底有猪油牛油的说法是谣言,并且已经更换了新的润滑剂,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

作为惩罚,东印公司决定取消这个兵团,这个兵团的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满。

5月9日,德里附近密拉特城第三骑兵连的85名印度士兵公开拒绝英国殖民者所发的子弹,英国军官当众剥去85名士兵的军装,并把子弹塞入他们口中,随后判处他们7年监禁。

土兵忍无可忍,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5月10日,当英国军官在教堂里祈祷时,土兵们起义了。

他们打开了牢房,释放了被捕者,封锁了交通要道,“杀死英国人”的呼声响彻密拉特的上空。

由一句话引起的印度民族独立战争,终于爆发了。

随机文章朱元璋到底有做哪些政绩?小偷偷走蒙古高僧木乃伊,过边界被抓(200岁肉身不腐)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光折射形成的仙宫和神仙(以假乱真)神仙为什么要走南天门,天庭作为高维空间只有南天门一个通道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骨瘦如柴的灰人/阶层分明的邪恶外星虫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有关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