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大的成语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描写雨大的成语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雨大的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雨大的成语 1

  1、倒海翻江:形容力量或声势十分浩大。

  2、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貌。

形容雨下得很大。

  3、猛风骤雨:骤:急速。

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

  4、密云不雨:言乌云密布而未下雨,原指德能未能下及,现比喻事件已酝酿成熟,但还没有爆发。

  5、蚁封穴雨: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6、风风雨雨:泛指刮风下雨,亦比喻遇到重重阻碍或议论纷纷。

  7、八方风雨:指四面八方的急风骤雨,比喻局势变幻,激烈动荡。

  8、凄风苦雨:指寒冷的风,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常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9、倾盆大雨: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10、风雨同舟: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度难关。

  11、风雨无阻:指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无论天气如何都照常进行。

  12、风雨剥蚀:指物体因受风雨侵蚀而损坏。

  13、飘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14、雨过天晴:指雨霁云开,天空晴朗,比喻情景由坏转好。

  15、雨淋日炙:形容在外奔波,历尽辛劳。

  16、雨过天晴:雨后转晴。

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17、风霜雨雪:比喻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风雨兼程,指冒着风雨加倍赶路。

  18、挥汗成雨:言洒出的汗能成为雨,形容人很多。

  19、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

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20、亢旱不雨:指天气干旱,久不下雨。

  21、倾盆大雨: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22、银河倒泻: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

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

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23、瓢泼大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

形容雨下得十分大的样貌。

  24、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样貌。

形容寸下得很大。

  25、大雨倾盆: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26、雨过天青:雨后转晴。

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27、雨后春笋:指春天雨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事物很多出现,蓬勃发展。

  28、呼风唤雨:原指神道呼风唤雨的法力,现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

  29、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30、满城风雨:满城:指全城各处。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秋天景色。

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31、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

形容极其悲伤。

  32、牛毛细雨:指极细的小雨。

  33、大雨如注:注:灌入。

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34、商羊鼓舞:商羊:传说鸟名。

商羊飞舞定有大雨。

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35、瓢泼大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

形容雨十分大。

  36、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

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37、疾风甚雨:指大风急雨。

  38、急雨如箭:形容雨大如急箭。

  39、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40、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

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描写雨大的成语 2

  1、暴风骤雨:暴骤都是急速突然之意。

“暴风骤雨”即形容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2、谋臣如雨: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3、雨僝风僽:谓风雨交相摧折。

  4、雨打风吹:原形容花木遭受风雨摧残。

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

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5、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6、风雨不测:风和云都不可预测。

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7、沛雨甘霖:充足而甘美的雨水。

比喻恩泽深厚。

  8、盲风暴雨:形容十分急骤的风雨。

  9、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

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10、雨后送伞:比喻事后献殷勤。

也比喻帮忙不及时。

  11、雨巾风帽:形容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

常借形容浪游之客。

  12、倾盆大雨: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13、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14、友风子雨:形容云。

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15、饱经风雨: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同“饱经风霜”。

  16、春风化雨:形容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17、雨泣云愁:泪下如雨,愁多如云。

形容忧愁深重。

  18、怕风怯雨:怯:害怕。

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

  19、旱苗得雨: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

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20、大雨倾盆: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21、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

也比喻形势险恶。

  22、夏雨雨人: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忙和教育。

  23、风雨萧条: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24、风雨不改: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25、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

形容激烈的战斗。

  26、上雨旁风: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27、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28、云行雨施:施:施布。

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29、雨卧风餐: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

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30、冲风冒雨:形容不避风雨之苦。

  31、风雨如磐:磐是大石头之意。

此成语形容风雨极大。

  32、旧雨今雨: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此刻一遇雨就不来了。

后以“旧雨新雨”代形容老友新交。

  33、驰风骋雨:犹言乘风驾雨。

  34、沐雨梳风: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同“沐雨栉风”。

  35、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

形容预先约好的事情,必须按期进行。

  36、大雨滂沱:滂沱,雨大而多的样貌。

形容寸下得很大。

  37、雨淋日炙:炙:烤。

雨里淋,太阳晒。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8、雨条烟叶: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

形容凄迷的景色。

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39、欧风美雨:一是形容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二是比喻欧美的侵略。

  40、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齐与风雨搏斗。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1、风驰雨骤:形容像风雨一样迅捷猛烈。

  42、盲风妒雨:形容十分急骤凶猛的风雨。

同“盲风怪雨”。

  43、列风淫雨:列,烈;淫,过量。

本形容狂风暴雨。

后比喻错别字连。

  44、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

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45、骤风急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同“骤雨狂风”。

  46、栎阳雨金:比喻意外的恩赐。

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47、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

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48、飘风骤雨:同“飘风暴雨”,形容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49、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50、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貌。

形容雨下得很大。

  51、滂沱大雨:滂沱,大雨的样貌。

形容雨下得很大。

  52、魆风骤雨;犹暴风骤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53、粗风暴雨:形容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54、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

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55、银河倒泻: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

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

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56、沐雨栉风:风梳发,雨洗头。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57、盲风晦雨:形容十分急骤凶猛的风雨。

比喻困境。

同“盲风怪雨”。

  58、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忙。

  59、瘴雨蛮烟:形容南方有瘴气的烟雨。

  60、雨鬣霜蹄: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描写雨大的成语 3

  1、云行雨洽 称雨道晴 巫山云雨 大雨滂沱 捕影系风 春雨绵绵 雨幕茫茫  2、泣涕如雨 采风问俗 敦风厉俗 携云握雨 饱经风雨 雨淋日晒 绵绵细雨  3、餐风啮雪 斜风细雨 骤雨大作 毒泷恶雾 满城风雨 怕风怯雨 骤风暴雨  4、踔厉风发 雨条烟叶 风雨飘飖 暑雨祁寒 枯苗望雨 风雨漂摇 震风陵雨  5、雨声沙沙 淅沥淅沥 趁风使柁 尤云殢雪 餐风露宿 拨草瞻风 春雨如丝  6、败俗伤风 秋雨纷飞 对床夜雨 餐风沐雨 风雨飘零 叱咤风云 风栉雨沐  7、一路风雨 栉风酾雨 牛毛细雨 雨轻如纱 大雨倾泻 和风细雨 雨沾云惹  8、谋臣如雨 雨声淅沥 雨覆云翻 吞风饮雨 风车雨马 暴雨如注 别风淮雨  9、盲风妒雨 滂沱大雨 巴山夜雨 夜雨对床 春风夏雨 雨膏烟腻 淫雨霏霏  10、风吹雨打 夏雨雨人 变风改俗 从风而靡 电闪雷鸣 梅雨纷纷 风调雨顺  11、驰风骋雨 云情雨意 风雨飘摇 风风雨雨 硝云弹雨 疾风暴雨 雕风镂月  12、成风之斫 当耳旁风 密云不雨 道骨仙风 成风尽垩 当风秉烛 雨过天青  13、风驰雨骤 挥汗如雨 天昏地黑 蜀犬吠日 春雨纷纷 沛雨甘霖 雨丝风片  14、甘雨随车 蛮烟瘴雾 未雨绸缪 迎向风雨 调和阴阳 夜来风雨 大旱望云  15、雨踪云迹 雨帘悬挂 大家风范 雨零星散 旧雨重逢 云布雨施 春风一度  16、沐雨梳风 雨泣云愁 盲风暴雨 呼风唤雨 雨顺风调 覆雨翻云 雨蓑烟笠  17、挥汗成雨 雨约云期 楚雨巫云 云收雨散 嘲风咏月 倾盆大雨 雨断云销  18、八方风雨 栉沐风雨 惨绿愁红 凄风寒雨 秋雨如烟 雨淋日炙 风雨交加  19、风车云马 餐风宿露 风光月霁 天粟马角 春暖花开 雨宿风餐 山雨欲来  20、暴风疾雨 云翻雨覆 栎阳雨金 雨散云飞 列风淫雨 扯顺风旗 草偃风从  21、餐风宿雨 风雨时若 尤花殢雪 秋雨阵阵 春风得意 走过风雨 春雨如油  22、阴雨绵绵 望尘僄声 雨笠烟蓑 春风风人 雨零星乱 雨鬣霜蹄 东风过耳  23、云尤雨殢 随车致雨 东风人面 愁红怨绿 餐风宿草 大风大浪 春风和气  24、撩云拨雨 骖风驷霞 雨蓑风笠 狂风暴雨 冲风破浪 山雨幽幽 暴风骤雨  25、动荡不安 雨似急箭 涕零如雨 五风十雨 雨歇云收 云蒸雨降 经历风雨  26、栉风沐雨 凄风楚雨 雨恨云愁 秋雨淅沥 餐风宿水 风雨同舟 风雨不测  27、春雨阵阵 云期雨信 惨雨酸风 弹雨枪林 秋雨潇潇 冬雨如冰 对床风雨  28、风潇雨晦 喷雨嘘云 抃风儛润 雨凑云集 阑风长雨 箕风毕雨 雨花纷扬  29、风雨如盘 风雨不改 面对风雨 乘风转舵 蛮烟瘴雨 疾风甚雨 大雨倾注

乌台诗案是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受害人都有谁

众所周知,中国发生了一起较大的,史称“”。

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都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作为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最后的结局如何?乌台诗案是一场由监察御史告发,而后在御史台受审的一个案件,整个案件的始末是这样的。

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进行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并且多次上书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将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苏轼在上书时作写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句话被御史台们大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讽刺朝廷,妄自尊大,为了找出更多的证据来指控苏轼,御史台们便遍翻苏轼的作品,从中掐头去尾,进而用来历数苏轼的罪行,并且坚持要处斩苏轼。

苏轼好友王诜知悉后,连续书信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苏轼怕连累弟弟没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苏轼被送至御史台的监狱关押,同月被正式审讯,此案件一直持续至1079年底,苏轼在众人的保举下被释放。

在乌台诗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给苏辙报信的王诜、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

王诜被削除一切官职,苏轼无端遭受牢狱之灾并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被降职。

乌台诗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极其著名的事件,它之所以如此出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此案件中涉及一个极其有名之人,那个人便是苏轼。

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完全是,乌台诗案整个案件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官员也较多,对于苏轼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个转折。

那么乌台诗案对苏轼有哪些影响呢,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乌台诗案前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从仕途方面来看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在乌台诗案前,苏轼的仕途才刚刚起步,对于政治生涯,苏轼是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作为政治家,他十分忧国忧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有的力量贡献于国家,奉献于社稷,从他诗词中就能深刻的反应。

但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仕途经历了转折点,注定了难在仕途上再有所大的建树,这时的苏轼将满心的为国家分忧转换到更为宽广人文情怀上。

其次,从文学作品来看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题材的转变。

乌台诗案前因苏轼对于仕途是充满信心的,前期的题材着重点还是放在朝廷上、国家大事之上,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题材有了明显的转变,百姓疾苦成为了新的主要题材。

第二、风格的转变。

前期苏轼的风格以豪迈、气势磅礴著称,历经了乌台诗案,苏轼的风格有了一丝婉约的味道。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有多强墨菲定律爱情启示,和平分手意味双方都找好下家(爱情中的硬道理)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俄罗斯超音速武器已列装,领先美国且无法被美航母拦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宣皇帝司马懿很忌惮曹叡,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

正始十年正月,震惊天下的爆发。

在一夜之间就掌控了大魏的一切。

宫廷政变我们见得多了,但是像司马懿这么“正义”的相当少见。

到底多么正义呢?在司马懿的背后竟然站着满朝文武。

那是正始八年的一天,一位老者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不远处是一个火炉,但是这并不是寒冷的冬季。

跪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中年人,在他的额头流出了一缕缕汗水。

这样奇特的景象出现在大魏的首都洛阳,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那个躺在床上的人是司马懿,而在他面前的是即将赴任荆州的刺史李胜。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病入膏肓的老者在两年后突然生龙活虎,发动了震惊整个的高平陵之变。

在发动政变当天,当朝位列三公的太尉蒋济亲自游说曹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的权力,郭亲自下旨捉拿曹爽而作为太仆的王观也是来到中军接收。

朝廷,包括司马懿自己全部出动。

大魏的天下怎么了?事情还要从说起。

一、曹操建立了一个法家天下 曹操从他出仕那天起,就对于士族权贵相当反感。

当初当洛阳北都尉的时候就立五色棒在衙门口,谁要是犯禁就要被打死。

偏偏当朝大蹇硕的叔父蹇图不信邪,结果当然是用五色棒给处死了。

后来,曹操又成为了济南相。

对于权贵也是拼命打压,跟地方豪强勾结的官吏全部换掉。

后来曹操越做越大,成了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对于地方豪族,曹操还是拼命打压。

甚至是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口号。

而东汉末年的天下却是门阀时代。

门阀成为了地方的实际掌控者。

这样的情况到了虽然有所妥协,设立了“”,曹魏得以正式建立。

但是曹丕所实行的政策还是让这些大臣在朝堂上互相攻伐,从而平衡势力。

到了时期,大魏的权力空前的集中到了的手里。

当时给曹叡设立的几个辅政大臣,司马懿被调往了宛城,被派到了长安,曹休被派往了寿春。

整个朝堂成了曹叡的一言堂。

当时曹叡大规模建造宫殿,大臣根本管不了。

比如当时杨阜、高堂隆就曾经上奏曹叡要爱惜民力,但是曹叡依然我行我素,还亲自动手挖土给民工做榜样。

为什么曹叡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曹丕时代为了巩固中央建立的到曹叡这里进一步加强。

曹叡完全绕开了三公,通过中书省直接下命令到地方。

自东汉以来,朝廷一直就是权臣政治。

地方通过一层层盘根错节的关系掌控朝廷。

而如今,三代都大力打压士族。

但是曹魏势大,就只能凑合过。

然而曹叡命短,留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的儿子。

由于年纪尚小,就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

经过曹爽的一番操作,司马懿被明升暗降成为了太傅,退居二线。

然后接下来的操作可就彻底惹恼了整个大魏朝臣。

二、曹爽得罪了地方得罪中央 搞掉一个司马懿对于大魏朝堂还没啥。

毕竟朝堂一直就是互相争斗,投靠不了司马懿还可以投靠曹爽。

然而,这些士族朝臣慢慢的发现曹爽要做的是彻底搞死他们,中央和地方一个都不放过。

曹爽得罪地方就是裁撤掉郡一级。

虽然“精兵简政”是好事,但是在曹魏绝对是坏事。

在大或者说汉朝一直就是州郡县三级。

而东汉的门阀士族在地方主要就是把控郡一级机构。

东汉惯例,郡守所任命的郡里的吏都是当地人。

而这些当地人是由东汉的名士“推荐”出来的,这就是“”。

而那些名士很明显,就是当地的门阀。

门阀利用举荐的官吏或者与郡守勾结,或者架空郡守从而鱼肉百姓。

现在曹爽想要撤除这一级,很明显在地方上就是与这些豪强作对。

而这些豪强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除了在当地有势力,在中央同样有力量。

每一个中央的朝臣几乎在地方上都代表一个门阀实力。

这样还不够,曹爽还要在中央跟朝廷大臣作对。

曹爽搞掉司马懿后,大量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亲信。

把蒋济和高柔踢去当“三公”,大将军长史孙礼被贬走。

然后作威作福,手下大肆贪污。

曹爽自己也使用皇家器物,对后宫女眷也下手。

就这还不够,曹爽还要卖弄他那不多的政治军事能力。

征讨蜀国,搞了个兴势山惨败。

武的不行就准备来文的,曹爽还准备开始变法。

任何人都知道曹爽是什么人,对于这些大魏的老臣早就不满了,这个变法还能有这些朝臣的好? 三、朝臣集体出动 于是,蒋济实在忍受不了了,上书大骂曹爽:“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

”换句话说,曹爽你打仗不行,名声没有还作威作福。

现在还想变法,你到底是谁?为了让朝廷正常运转,为了保障士族两百年来的利益,这些老臣开始互相串通。

司马懿养了三千死士不被发觉,难道真当这些人是透明的?很明显,这些老臣都开始为司马懿打起了掩护。

接下来,政变爆发了,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只是司马懿有兵,阴养了三千死士,所以看起来是司马懿一个人做的。

实际上,这是朝臣的总爆发。

除了蒋济、高柔和王观,的儿子参与劝降,东线指挥官王凌默认政变的发生。

而在曹爽放弃抵抗后,司马懿真正掌控了朝廷。

但是,让这些朝臣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就是另外一个曹爽,只是温和一点罢了。

蒋济高柔该靠边靠边,司马家该掌控朝堂依然掌控朝堂。

只是这一切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看起来太像司马懿一个人的策划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描写雨大的成语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