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姑娘,我带着一身春寒,刚从不远处的迪化古城而来,只为你明媚的足迹,在这里,我看到了你欢快的讯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欢

【千问解读】

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姑娘,我带着一身春寒,刚从不远处的迪化古城而来,只为你明媚的足迹,在这里,我看到了你欢快的讯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欢迎阅读。

  描写春天的成语

  1、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3、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4、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5、不知春秋: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6、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7、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

喻绝境逢生。

  8、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9、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

也用在怀念先人。

  1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

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11、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

比喻各具特色。

  12、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13、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14、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15、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1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17、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

比喻狎妓。

  1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

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9、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

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20、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

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21、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22、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3、回春妙手:妙手回春。

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24、漏泄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

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25、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后泛指读书学习。

  26、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27、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

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28、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29、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0、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1、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2、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4、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35、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36、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

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7、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8、春蚕抽丝:蚕:昆虫名;抽:拔出。

形容人的思绪、言谈牵扯无尽。

  39、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

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0、春梦一场: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

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1、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

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42、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43、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句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4、春梦无痕: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4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6、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劳。

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47、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

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48、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

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9、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50、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1、春风一度:度:次,回。

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

亦借指男女合欢。

  52、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

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53、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

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4、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5、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

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56、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57、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58、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59、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60、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

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61、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62、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63、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

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64、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65、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

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66、绿肥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瘦:花渐凋谢。

形容暮春时节花稀而叶盛的景象。

  67、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68、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

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69、春光漏泄: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

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70、花红柳绿:像花一样的红,像柳一样的绿。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71、春华秋实: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72、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

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73、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

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74、笔下春风: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

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75、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76、春风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有关于此战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击败蔑儿乞 大约在金及初期,在蒙古诸部战争中,蒙古乞贵族组成了贵族联盟。

合不勒汗被乞颜氏贵族推举为第一位汗,“统辖丁全部蒙古”。

合不勒汗及其继任者俺巴孩汗、忽图剌汗,都曾与东面的塔塔儿部、北面的篾儿乞部以及金朝进行过多年的战争。

蒙古乞颜氏的孛儿只斤氏贵族首领,被塔塔儿人后来的首领札邻不合用毒药害死,其子在克烈部首领王汗(罕)(《》作“汪罕”,名“脱里”)和札答阑部(亦作“扎答兰氏”)首领札木合的援助下,打败了前来袭击的篾儿乞人,夺回了众多部众,力量逐渐壮大。

之战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28岁,被乞颜氏贵族推举首领。

铁木真从属民及奴仆中选拔自己的亲信组成“那可儿”(蒙古语,即护卫军),这支以“那可儿”为核心的队伍,成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军事力量的基础。

因为札木合的部下偷了铁木真的马,铁木真手下便杀死了那几个盗马贼,于是札木合认为,铁木真是想背叛自己这个安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求同年同日死的朋友)于是他联合泰赤乌等部,合兵3万人,以札木合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死为导火线,向铁木真发起进攻。

铁木真将自己的部众3万人组成十三队,应战于答兰版朱思(亦译作巴泐渚纳,今克鲁伦河上游支流臣赫尔河附近)之野。

铁木真战败(一说铁木真“破走之”),为保存实力退至斡难河的哲列捏山峡(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一带),扼险而守。

此战史称“十三翼之战”。

札木合虽然取得胜利,但其所属部落首领益恶札木合横暴,而铁木真对部众多施仁义,关怀笼络,故归心于铁木真。

于是、畏答儿、晃豁坛、速勒都思(赤剌温)等族人纷纷来附。

此后,铁木真力量进一步壮大。

宋庆元二年(金承安元年,1196年),从属于金王朝的塔塔儿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颜襄率军征讨。

铁木真联合克烈部王汗,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率军在斡里匝河(亦称斡里扎河,浯勒札河,即今蒙古乌勒吉河)上游击溃了塔塔儿部,使塔塔儿部从此一蹶不振。

战后,金王朝授铁木真糺军统领之职(扎吾提狐狸),使他可以用金王朝属官名义号令蒙古部众。

宋庆元六年,铁木真与王汗会于萨里川(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大败泰赤乌与蔑儿乞联军,首领塔里忽台等被杀,沆忽阿忽等遁入巴儿忽真隘。

宋嘉泰元年(1201年),铁木真又在呼伦贝尔海剌尔河支流帖尼河之野(亦称帖尼火鲁罕,即今海拉尔河支流莫尔根勒河),击败以札木合为首的塔塔儿、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联军,史称“帖尼河之战”。

宋嘉泰二年,铁木真与王汗联军又在阔亦田(亦称阙奕坛,今呼伦贝尔哈拉哈河上源一带)最终击败了札木合同乃蛮、泰赤乌、塔塔儿、蔑儿乞等联军,取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

接着招降了呼伦贝尔一带的弘吉剌等部。

至此,西起斡难河上流,东至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铁木真控制了。

从此,铁木真在争夺汗权之战中,他的领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数不服从他的人如札木合,不能立足,只好带着少数部属,离开驻牧地,往依王汗。

此后,统一蒙古各部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其主要之战有:宋嘉泰三年的合兰真沙陀、折折运都山之战,宋嘉泰四年的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最后平定蒙古高原,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最终成为全蒙古的可汗。

兼并克烈部 在第一阶段中,札木合势力的衰败,铁木真汗权地位的巩固,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的铁木真汗、克烈部的王汗、乃蛮部的太阳汗之间三足鼎立的局面。

克烈部首领王汗在札木合的挑拨下,与铁木真的矛盾日益加深。

三年,王汗率大军与铁木真战于合兰真(今流入贝尔池之哈驻哈河),铁木真因寡不敌众而败,部落由好几万人被打败至4600人。

但败而不馁,不久,又重整军马,乘敌不备突袭包围王汗的窝鲁朵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之北)营地。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攻灭了强大的克烈部。

统一塔塔儿 接着,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

次年,大会于帖蔑延客额儿(今土喇河上游,肯特山之西)商议伐乃蛮。

王汗的覆灭,使太阳罕震恐;他急忙纠集被铁木真击溃的札木合残部及泰赤乌、蔑儿乞等部残余势力,共同进攻铁木真。

四年春,铁木真率大军西进,太阳罕亦领兵东进,两军决战于蒙古中部的杭海岭(今杭爱山)察乞儿马兀惕,太阳罕战死,乃蛮联军大败。

铁木真攻灭乃蛮部,乘胜追击太阳罕子屈出律、札木合、蔑儿乞。

残余的蒙古部贵族的势力和蔑儿乞三部之余众,相继被征服。

一直与铁木真为敌的札木合,被随从缚送铁木真,被铁木真赐以自尽;漠南汪古部首领遣使献降,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也向铁木真投降。

开禧二年(1206年)春,又越阿勒台山(今阿尔泰山),进入乃蛮北部兀鲁黑塔黑地区(今蒙古科’布多,巴彦乌列益等省)。

其汗不欲鲁汗正猎于豁黑兀孙河(即索果克河)上,不意兵至,被擒,乃蛮北部亦亡。

屈出律便归附西辽,挑起西辽与花剌子模的冲突。

至此,铁木真完成了中国蒙古草原的统一。

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官长大会,建立了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意为强盛伟大的君主)。

评价 成吉思汗其本人及其子孙的军事征服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东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攻金灭夏,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

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另一方面,他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另外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战,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他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注重分清敌友,近交远攻,力避树敌过多;并重视掌握敌情,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敌人,达到各个歼灭;在战术上机动灵活,惯于实施远程奇袭,速战速决,或者佯退诱歼,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这一时期创建的“鱼鳞战术”,成为战争指挥艺术的优秀遗产。

成吉思汗的卓越军事才能,还表现在蒙古各部统一战争中的军事组织能力,统御天才,知人善任,恩威并济。

随机文章司马懿没算到晋朝是史上最糟曾孙竟是个白痴皇帝?欧洲和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咖啡店幻觉使你的眼睛欺骗你,盘点能让人产生错觉的图片美女效应是什么意思,美女成为各行各业手中的利器(单生狗跪舔)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蒙古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对历史的影响分别有哪些是怎么回事?有关于该战争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正面影响 的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从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元朝的大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

元朝时更有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硫球(台湾)的管辖。

元朝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从疆域的广阔度来说,连后来第二大的也不能和元朝相提并论。

《·地理志》言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面积相当于如今中国疆土的两倍。

全国划分为和十个行中书省,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地区。

大元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咸海以西,察合台汗国也是元朝一部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

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

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蒙古军西征给被征服各国的经济、文化造成破坏。

客观上对东西方交往也起一定促进作用。

继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客”之后,伴随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西征,中亚地区大批不同族群的穆斯林被征发、迁移到中国,又在元朝统一中原的战争中被分散于,长城内外;另外还有许多随着中西交通的畅通而陆续到来的穆斯林商人,他们“擅水陆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

负面影响 对中国 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屠城与劫掠的政策,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

蒙古对金的战争造成了普遍的破坏、杀戮和社会混乱。

他们用蹂躏乡村孤立大城市的手法,意味着城市和农村居民都要遭受严重伤亡和穷困。

蒙古也进行重新建立毁坏的设施、恢复农业和复兴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尝试。

但这些努力只是局部性质的,从来没有得到蒙古统治当局的积极支持。

这种情况直到最后灭亡与13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改革时才得到重大改善。

除了军事征兵外,广大的汉人还被迫为蒙古君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役。

时代之前,没有迹象表明,在蒙古国家包括中国北部在内的定居地区存在着统一的赋税征收制度。

并且元朝继续保持原有的游牧体制,汉化不明显,阻碍了政治和文化的继续发展。

并且元朝实行民族等级政策和民族压迫政策,人分四等,汉人南人为最下层居民,在统治者上层社会。

他们排斥汉文化,没有使汉文化在上流社会传承下来,所以说元朝一定程度上是破坏了汉族文化。

对外国 蒙古兵多用诈术,不惜为种种然诺,诱敌开城。

城民之过于轻信,开城乞降者,蒙古兵则尽屠之。

虽先发重誓,许城民不死,亦然。

凡大城皆不免于破坏,居民虽自动乞降,出城迎求蒙古兵之悲悯者,仍不免于被屠。

盖蒙古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后顾之忧也。

此辈不重视人命,仅见有立时之卤获,与其畜群之牧地而已。

蒙古兵在远征之中,每年休养士马数月。

然于进至屯驻地以前,必先躏其四围之地甚远,俾能自保,然而饱栽所掠之物,休兵于其地。

役使所俘之多数俘虏,是皆因年幼貌美而获免之男女也。

此辈不幸之人,命运较死于蒙古兵锋镝之下者,更为可悯,体无完衣,饥饿疲弱,待遇如同最贱之牲畜。

军中之幼妇万千,习于亚洲人之奢侈,遵守东方风俗及回教法律,生长于深闺之中者,曾见其亲属被杀,自身被虏,而随此种貌丑行恶之蛮人,以供其玩具之用。

相关评价 :()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

吕思勉:自成吉思汗崛起至世祖灭宋,共历112年,而蒙古的武功,臻于极盛。

其人的勇于战斗;征服各地方后,亦颇长于统治;如不干涉各国的信教自由,即其一端。

自有足称。

但其大部分成功的原因,则仍在此时别些大国,都适值衰颓,而乏抵抗的能力,其中尤其主要的,就是中国和大食帝国;又有一部分人,反为其所用,如蒙古西征时附从的诸部族便是;所以我说他是适直天幸。

张帆: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

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就是说,在元朝以前“小中国”是常态,元朝之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随机文章为何晏婴把孔子从齐国斗走,却得到孔子的盛赞?揭晏子嘴遍列国、连老板都敢呛的超狂事迹清最后一位公主活到2004年临终前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英国前卫级核潜艇撞法国潜艇,英国潜艇被撞瘫痪现在中国有喷火塔克吗,中国需要喷火坦克吗(功能被取代/缺点众多)盘点我的世界隐瞒了什么,众多游戏秘籍和神秘事件(让人细思极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