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慎重的反义词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关它的反义词吧! 慎重的反义词: 轻佻、玩忽、轻率、冒失、疏忽 用慎重造句
【千问解读】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关它的反义词吧! 慎重的反义词: 轻佻、玩忽、轻率、冒失、疏忽 用慎重造句: 1、这件事非同小可,你要慎重一点儿。
2、领导干部讲话要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3、对犯错误的人,批评要严肃,处理要慎重。
4、请你再慎重考虑一下你的意见。
5、面对人生的抉择,你要慎重考虑。
6、对于众说纷纭的.科学问题,应该采取慎重态度。
7、我们在择友时要慎重。
8、在新公司工作,你不但应字斟句酌,还要慎重交友。
9、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交朋友要慎重,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10、这个工作很重要,希望你慎重为之,千万不可草草了事。
11、处理这种事我们一定要慎重。
12、你没了解这件事怎么做以前,不能轻举妄动,要慎重考虑好了才能去做。
13、他是一个说话很慎重的人。
14、此事你要慎重考虑,千万别因小失大。
15、爸爸处理问题,十分慎重,他懂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16、这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你应该慎重考虑,不要马虎了事。
17、我们在任何场合下讲话都应慎重,不要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8、我提出的问题,请你慎重考虑一下,不要急于答复。
19、他做事向来慎重,从不信口雌黄,搬弄是非。
20、这次商贸谈判关系到我公司的发展,务必慎重行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21、这次商贸谈判关系到我公司的发展,务必慎重行事,切不可掂斤播两。
22、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千万要慎重处理,不要以讹传讹。
23、说话要慎重,切忌中伤别人。
24、他认为对吴二娃的问题,应该在慎重调查之后再作结论。
想不到他的这一正确态度竟被无限上纲,说成是“为阶级敌人鸣冤叫屈”。
25、大才小用会浪费人才,小才大用则会使事情搞糟,所以用人一定要慎重。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翻译及出处是哪里?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思? 慎终:人死为终。
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追远:远指祖先。
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翻译 《汉语大词典》如此解释“慎终追远”:谓居父母丧,祭祀祖先,要依礼尽哀;要恭敬虔诚。
终,指父母丧。
远,指祖先。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何晏集解:“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 翻译为: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意译:如果每个人都能谨慎庄重地对待自己一生的价值和结果,心念先祖,心中时时处处有天地、有父母,那么百姓的德行就自然地归于淳厚质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出处是哪里? 《论语》原文第1篇第9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曾子有哪些名言?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简评:读书做学问的人,不可以不坚强并且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不但非常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什么责任呢?不是赚钱,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把仁德的精神和思想弘扬光大。
2、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大学》 简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只有有了道德,才会得到大众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才会有自己的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国家人民才可以受用。
3、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简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都有它的起始和结束,如果能够了解了这个先后次序,就基本接近那个最原始的、看不见摸不着又须臾不离的“道”了。
4、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 简评:君子也可以喜欢富贵,但必须把富贵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上,在仁德上面下功夫。
5、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 简评: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应该把财利当成国家的根本利益,应该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把仁义放在首位。
6、君子以仁为尊。
——《大戴礼记》 简评:在君子的心目中,富可敌国,权倾朝野,那都算不上尊贵,只有拥有仁心、仁德,才是最为尊贵的。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 简评: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德行都是根本,财富只是末梢的东西。
如果不轻视道德,而只看重财富,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曾子简介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县)人。
他是儒家主张的积极推行者,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他的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为人谨慎,性情沉稳,举止稳重,待人谦恭,而且以孝著称。
推荐阅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共克时艰是什么意思?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是什么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是什么意思?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是什么意思
明末大鼠疫的影响如何是怎么回事?有关于鼠疫期间的轶事有哪些
一名官员前一刻还和同僚喝茶打恭时,后一刻就“不起而殒”了;两个人一前一后骑马聊天,后面的人刚叙话几句问前面那个人,却发现这人已经“殒于马鞍,手犹扬鞭奋起”;最令人骨栗的恐怕是两个小偷的诡异之死:一家富人在瘟疫中全家死绝,于是这两名小偷打算发一笔横财,这二人约定一个在屋檐上接应,一个下到房中将偷来的东西递上来,结果下面的人递着包就突然猝死,而上面的人在接的时候也染上瘟疫毙命,死的时候,这两个小偷手里还攥着偷来的包袱。
有的新婚之家,新婚夫妻一起死在婚礼上,有人骑马而行,正在说话,后面的人已经死去。
有一个叫吴彦升的官员,刚准备去温州赴任,他的一个仆人死了。
他命另一仆人去棺材店买棺材,久久不见回来,原来竟然死在棺材店里。
有一对新婚夫妇,婚礼之后,夫妇坐于帐中很久没有出来,打开帐子一看,夫妇两人死于床的两头。
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
影响 明末的大鼠疫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秩序、人口结构、政治格局和人文环境。
人口锐减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末年关内各省全部人口大约是1亿人口,和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
北京人有四分之一被鼠疫夺去生命,20万人命赴黄泉。
时人记载崇祯16年“疙瘩病”“羊毛瘟”盛行,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
而据曹树基估计,明末的崇祯年间,死于鼠疫流行核心区即山西、直隶、河南三省北部的疫死人口,要占到这三个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根据外国学者估算,明末经过持续的干旱,蝗虫,鼠疫,天花和饥荒造成全国损失了40%的人口,整个国家元气大伤。
就是到1651年,8年,全国也仅有1036万壮年男丁,全部人口在6000万左右。
4-8月滴雨不下,飞蝗遮天,鼠疫大军攻入江苏,浙江,嘉兴府桐乡县居民90%被感染鼠疫,蛆虫从房子里一直爬到街道上。
邻近的湖州府则损失了30%的人口,民众无病而口中吐血而死,民多投河自杀,哭声震天。
灾荒、疫病、战争,1640年代的中国,这几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神州大地,山河破碎。
据学者统计,明清易代之际,因非正常死亡,中国的人口减少了约四五千万。
明朝灭亡 对于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是推翻的,满清人在后面撬墙脚。
也有的认为是大明朝廷内部出了问题。
坏在宦官和政治腐败上。
这些观点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如果跳出史学,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便很简单了——鼠疫,是鼠疫直接导致天下大乱。
崇祯年间的大鼠疫,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灭亡。
明末爆发的“疙瘩瘟”,就是所谓的“鼠疫”,因为从发病到死亡既烈且急,所以有时也被称为“电击性鼠疫”。
鼠疫分为“腺鼠疫”和“肺鼠疫”两种,前者死亡率达50%-90%,而后者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非常不幸的是,崇祯十六年的京师大瘟疫,很可能是这两种鼠疫同时肆虐的结果,所以死亡率才如此之高。
较之关内闯献作乱,关外满清南下,这场鼠疫大爆发才是从内部断送帝国国祚罪魁祸首。
据台湾著名专家邱仲麟的估算,自鼠疫始至李自成攻破北京,约20万北京人殒命,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1/5到1/4。
在这样的情况下,驻守京师的明朝军队自然无法幸免。
据历载,当时驻守京师的军队有10万人,大疫过后,仅余5万多人。
加之,明末军队腐败严重,军心本就涣散,经此大疫,更是溃不成军。
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城时,当时的守城将官不得不求人守城,仍“逾五六日尚未集”,最后连三四千宫中的都上了城墙。
1644年3月,大顺农民军,此时,北京内城上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瘟疫中的守城明军“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这样军队,抵挡不住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疫病肆虐的北京城,是大明朝最后的仰仗,可能从未料想京师会如此快速沦陷,自己连从容出逃的时间都没有,最后不得不自缢于煤山槐树之下。
也许,连闯王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可以如此轻易地拿下北京城。
纵横帝国内部的鼠疫,也间接摧毁了帝国的边防系统,比如明军最精锐部队云集的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在明末改朝换代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作用。
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美一脱者。
纵横帝国内部的鼠疫,也间接摧毁了帝国的边防系统,比如明军最精锐部队云集的九边重镇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在明末改朝换代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作用。
在跟着闯王有饭吃口号下,远近灾民纷纷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廷现在需要关外明军尽快击败包围锦州的军,随后调入关内平乱。
于是连续发布密令要前线明军尽快出战,速战速决。
最后在崇祯14年的秋季,冒然出击的明军战败,多年累积的全部精华丧尽。
最后皇帝催促陕西大帅立刻出战剿灭李自成。
这时的孙传庭处于苦于鼠疫横行,人死过半,根本无法征收税粮,军队缺乏口粮的困境。
最后孙传庭带领饿的大军穿过潼关战败身亡。
《明史》云“传庭死而明亡矣”。
这北京大疫之下,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们“衣装狼狈,等于乞儿”。
士兵们全都身体虚弱的坐在地上休息,以致鞭子的抽打都不能让他们站起来。
以至于李自成轻易的就夺取了北京城。
瓦解军队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百余年来,专家们对此有多种解释,有的说他败于,有的说他败于骄傲自满,有的说他败于腐败,也有人指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亡于鼠疫。
艺术作品 电影,《大明劫》。
随机文章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探寻爱因斯坦不敢说秘密,到了4岁才学会说话的爱因斯坦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揭秘泰国那加火球是怎样形成的,河底沼气被月球引力吸出水面燃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