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分析 独 论,以及医案举例(脉学分析独论)

临床上脏腑平脉和四时脉究竟如何统一?究竟什么才算是人体正常的脉象呢?如此被困扰了许久。
直到看到我师兄王伟写丹溪一本书,里面的这点给予了我很大启发。
师兄以自己日诊百人
【千问解读】
曾经有段时间,诊脉时候,我会每部都细细体察,左寸浮大而散,右寸浮涩而短,左关沉弦而长,右关和缓,尺部沉实而濡…如此则会发现这跟整体脉无法统一,比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临床上脏腑平脉和四时脉究竟如何统一?究竟什么才算是人体正常的脉象呢?如此被困扰了许久。
直到看到我师兄王伟写丹溪一本书,里面的这点给予了我很大启发。
师兄以自己日诊百人以及对经典的感悟说:“若以绝对的标准来看六部脉,大部分病人每一部脉都不正常,或大或小或实或虚。
察病之根本,若有涩脉,则脏腑有痰瘀闭阻,则此涩脉是其根本;若无涩脉,再看是否有一部脉独异于其他脉,则脏腑有疾,此为独处藏奸,为病之根本;若无涩脉,亦无独处藏奸,则整体脉之偏倾,即整体气的偏颇为其根本……医生制方之目的为“随时取中”,即以有偏之药性引导偏离中道的人体之气回归中和。
不可机械地以为某部脉盛则以某药泻之,某部脉紧则以基药温之,此只是在枝叶之未取中,非真取中也”。
所以说,具体细查每部脉是没错的,但是我却是忽视了整体脉的偏颇,这个是脉诊的先导。
后来我又详细看了古代很多医家的脉学记载,才发现临床上用整体脉 独论 脏腑脉来进行辨证诊断,其实已经够用了,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下脉学当中的“独”理论,以及用医家医案来进行说明。
说到“独”的理论,很重要,就不得不提古代一位临床大家——张景岳,因为景岳早年是也是跟我一样的迷茫,遇到了同样的瓶颈,直到掌握了这套“独”论。
不信,大家请看《景岳全书·脉神章·独论》当中的这段话:“脉义之见于诸家者,六经有序也,脏象有位也,三部九候有则也,昭然若此,非不既详且备矣。
及临证用之,则犹如望洋,莫测其孰为要津,孰为彼岸,予于初年,亦尝为此所迷者盖屡屡矣。
今而熟察其故,乃知临岐忘羊,患在不得其独耳”。
后面景岳老师又以几个例子来说明“独”论的重要性,以及不懂得“独”论诊脉的复杂性和迷茫感,非常真实!比如按部位去诊脉,把到了寸,就似乎感觉病在心和肺;把到了关脉,则又认为病是在肝脾二脏;等到把到了尺,则似乎病又在人体的两肾部位,哪个部位好像都跟脏腑平脉描述不够一致,如此以来,病机究竟是在何处,真的很难理得清。
再比如出现头痛一证,病在上,应该看两寸部位。
但是如果为少阳、阳明二经引起的头痛,不是又该反应在两关上吗?如果是太阳膀胱经所引起的,那不对应在左尺了么?上下难以区分,这又是诊脉的一个难点。
再比如说遗尿一证,病本身是在下焦,是尺中所主。
若是此人属于气不固摄,则病在右寸;如果是心气虚,神有所不固的话,那病就又在左寸了…诊脉具体要看哪个部位,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迷失呢?
其实,上面的这些都是可以用“独”的理论来解决,就如遗尿,只要找到异常的那个部位,就说明已经找到了问题出现的病机,接下来只需要根据这个病机切入点治疗即可。
景岳先师后面又具体说了下,独包含有三点:其一是部位之独,部位之独就是说六部基本上是非常一致的,但左右各三部中,又有某一处不太对应,独大或者独小,显得格外格格不入,那么此处则必定有问题,这是部位之独的内涵。
比如李士材《医宗必读》中记载的“余诊之,六脉皆伏,惟气口(右关)稍动,此食满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
“余诊之曰:脉浮大而长,脾有大积矣。
然两尺按之软,不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汤七日…”
“诊得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候至右尺,倍觉濡软,余曰: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亟须参、附,可以回阳”。
“余先简其方案,次诊其六脉,喟然叹曰:脉大而软,两尺如丝,明是火衰不能生土…”
“召余诊之,六脉冲和,独中州涩而无力,是土虚不能制水,湿气注于下焦。
以补中益气汤加苍术,旬日即愈”。
通过对李士材《医宗必读》上百条医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氏诊脉跟景岳理论如出一辙,也是先摸得一个整体脉,再找出独脉。
如果没有独脉,则根据整体脉的虚实和脉形进行判断即可;如果有独脉,则说明此处正是病机点,需要独脉结合上整体脉,来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一家独言不够令人信服的话,那么可以再看看古名家周慎斋和龚廷贤的医案记载:
《周慎斋医书·胃脘痛》一节中记载:“一人胃脘痛,饮食难进,脉俱洪大,左寸短涩。
脉洪大,左寸短涩,是血不足,故重用当归;胃痛,故用苏梗,杏仁,乌药等进行治疗”。
《周慎斋医书·卷三》:“一僧四十余,六脉纯阴俱短,惟心脉短而且涩,此心志不定。
多思伤心血,故其脉如此,用归脾汤,龙眼肉捣烂为丸”。
以上两个案例是以整体六脉 独论来辨治疾病的,以下两个,则主要是根据的整体六脉,并无独论:
《周慎斋医书·卷二》记载:“一妇胸膈饱闷心口痛,脾泄,六脉皆无力,四君子加山药、益智、延胡索,姜煎服,微加延胡索以降浊”。
又“一人因劳复大吐,遂至筋转,手指挛蜷,痛不可当,六脉短涩,用黄芪建中汤,一服愈。
肝苦急,宜甘以缓之,故用芪、草缓甘补脾…芍药泻土中之木”。
被誉为“医林状元”龚廷贤《万病回春》中的医案记载亦多如此,比如“见六脉急数,乃知酒毒积热入于骨髓,不受滋补”;“予诊六脉微涩有力,此血虚火盛也,以生四物加酒蒸大黄治疗”;“余诊六脉微涩,此血枯气郁也,以熟四物汤加香附、丹皮、白术、桃仁、红花等治疗”;“余诊六脉滑数,人迎紧盛,此气血虚而有风痰壅并也”等等。
在这本书中,记载“六脉…”类似的有很多,说明龚廷贤医家在临床诊疗当中,也是以整体脉为主,在判断好整体脉的同时,再结合“独”论进行重点剖析,如果六脉一致,则会以整体脉为主。
当然整体脉判断时候,也是需要以脉神为主,即重视脉的有力无力和人体虚实情况,切莫陷入千变万化的脉形当中。
上面详细论述了景岳所说脉“独” 的第一种:部位之独。
其次第二种呢,就是脏气之独,这个相对比较简单,也是以整体脉为主的,不需要看具体的部位,当然这个是建立在六脉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应用的。
比如临床上诊得了洪脉,那就是心脉,见到弦脉,皆是肝脉,同样的还有肺的浮脉,脾的缓脉和肾的石脉。
这些不管是单独出现还是组合出现,只要诊得脉强,则说明本脏有余,弱即为本脏不足,这就是脏气之独的具体内容。
最后一种就是脉体之独,脉体之独在《内经》上已经说的比较明确了:“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其实也是对前两种“独”的补充说明。
所以临床上应用脉学上的“独”论,还是以整体脉 部位之独为主,部位之独又需要结合脏腑平脉来进行综合判断,这个最为复杂,临床也是最为常见的。
当然,如果六脉非常一致,没有部位之独,则又可依据第二种脏气之独来进行辅助判断。
知道了这些,久久练习和不断的摸索总结,就可以洞察疾病之根本,以此来断知病机死生,不会出现偏差。
2025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有多少?附往年报考人数分析
近年来四川高中招生人数保持相对稳定、高中生在校人数逐年增长的趋势,自主选拔在线特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下吧。
2025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延续近年增长趋势,结合人口基数、复读生比例及政策调整等因素综合预测。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基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往年数据,分析报考人数变化规律,探讨升学竞争态势,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参考。
推荐阅读:2025年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汇总2025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有多少?附往年报考人数分析 2025年四川参加高考人数最新预测预计2025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可能会在85万人左右。
物理类人数可能在40万人左右,历史类人数可能在25万人左右。
四川近三年的高考人数及变化规律 2022年: 高考报名人数为77万左右,高职单招录取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为57.56万人。
其中,理科本一批上线人数约83025人,文科本一批上线人数约18985人;理科本二批上线人数约186000人,文科本二批上线人数约74577人。
文科的招生计划明显少于理科,竞争相对更激烈。
温馨提示:高考对于各位学子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创建“2025高三学习交流群”,这里是专为高三的同学们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学习经验、讨论难题,同时获取最新的升学资讯内容,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吧~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2023年: 全省共有超过8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高职单招录取了19.94万人,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60.77万人。
本科一批录取中,向在川招生高校投出的电子档案中,文科有14292份、理科有63883份;本科二批录取中,向在川招生高校投出的电子档案中,文科有4.7万余份、理科有9.4万余份。
2024年: 总人数:83.52万人,实际参加高考(统考)的人数为59.54万人。
据已知信息,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总计27559人,其中文科1319人,理科26240人。
2为什么四川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人口结构与适龄学生数量增加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近年来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增长,适龄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
例如,2024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达到83.52万人,较2023年的80万人增加了3.52万人,增幅约4.4%。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
教育政策优化与高等教育需求上升 近年来,四川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新增大学和专业设置,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升学机会。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促使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通过高考进入高等教育体系。
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 随着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意愿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补习支持。
此外,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可以显著提高未来职场竞争力,这种观念的转变也推动了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 2025年是四川新高考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新政策可能吸引更多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新高考政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可能进一步刺激报名人数的增长。
复读生比例上升 复读生的比例逐年上升,部分学生选择复读以争取更好的高考成绩。
例如,2024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中,复读生比例有所增加,这也对整体报名人数的增长产生了影响。
湖南长沙拔尖创新招生政策分析
这些选拔出的学生将有机会参与集团专属的集训活动。
集训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等竞赛科目,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测试科目也会有所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长沙市,四大名校的名额各为50个,但每所学校的名额分配有所不同。
2024年的拔尖创新人才名额分配如下(具体以当年为准): 长郡中学:长沙城区+望城50人;雅礼中学:长沙城区+望城40人,浏阳10人;师大附中:长沙城区+望城40人,长沙县10人;长沙市一中:长沙城区+望城40人,宁乡10人;麓山、南雅各30人。
拔尖创新人才招生计划不占用这六校原有的招生计划。
实际上,四大名校的招生计划各为1100个,麓山、南雅各为980个。
拔尖创新人才的录取优先于其他所有途径。
已经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录取的考生不能再作为指标生、特长生和划线生录取。
通过学校的拔尖创新选拔后,中考只需要拿到总分的85%(2024年为595分)即可录取!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欢迎加入“低年级高中升学规划交流群”!在这里,可以获取各科知识点精讲资料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助你高效学习,科学规划升学之路!立即扫码加入,开启升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