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中国政府网图源:环球时报而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热继续升温。
【千问百科解读】
原创 大学岛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相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已连续两年下降。
图源:中国政府网
图源:环球时报
而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热继续升温。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超过340万,较2024年的303.3万进一步增长,涨幅约12.6%。
录用难度同样增大,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约86:1,较去年的77:1大幅度提升。
图源:国家公务员局官网
这两组数据反差的背后,隐藏的不仅是考生个人选择的变化,更是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之间复杂关系的投射。
1考研遇冷与考公升温背后的原因
“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定职业成为“避风港”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市场压力加剧,企业裁员和应届生失业的现象愈发严重。
社交软件上随手一搜就是xx企业裁员的新闻,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
图源:微博
图源:澎湃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寻求更稳妥的职业路径,以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公务员作为一种典型的“铁饭碗”职业,凭借其收入稳定、福利保障良好、晋升路径清晰等特点,成为了不少应届生的首选。
尤其在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公务员岗位的抗风险能力尤为突出,稳定性和安全感成为其最具吸引力的优势。
“研究生扩招削弱学历分层,性价比不再
整体上看,近二十来硕士研究生呈稳步扩招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已从2004年的32.63万增长到2023年的130.17万,涨幅接近300%。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性价比”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在扩招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学历的附加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扩招结构看,新增名额主要集中于“双非”院校(此处“双非”包含一本和二本)。
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明确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此次有新增硕士点的学校中,“双非”院校共489所,其中114所新增授权点个数在5个及以上,包含23所10个及以上。
淮阴师范学院新增硕士点最多,达到15个;大连民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和台州学院新增各14个;绍兴文理学院新增也达到了12个。
图源:国务院官网
然而,这些学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未见明显提升,导致“双非硕士”的就业竞争力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读了双非硕士出来拿的工资未见得比92本科要高。
此外,“名校研究生”录取竞争却日益激烈,985、211高校考研录取率不断压缩,导致大多数考生面临更高的“上岸”门槛。
扩招效应未能消解高学历的内卷化,反而加剧了“双非硕士”性价比低、就业选择受限的问题。
这一背景下,部分“双非硕士”的就业回报与投入的时间成本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
考研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伴随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
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选择考研所带来的回报与风险似乎不再成正比,导致其吸引力开始减弱。
相比之下,公务员作为更具稳定性的职业,提供了相对更明确可靠的职业前景,因此考公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首选目标。
“学历价值观念转变,高学历不再等同于高回报
学历贬值成为影响考研热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学历逐渐呈现出“过剩”状态。
前文提到,研究生已连续二十年扩招,同时,根据教育部今年3月的发布会,未来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图源:教育部官网
全社会“被迫”提升学历,硕士不再是求职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反而成为了许多岗位的最低门槛。
图源:北京大学人事部
现实中的“学历过剩”与“就业困难”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单纯的学历提升未必能带来预期的职业回报。
过去,读研被视为升职加薪的必要途径,但现在,许多行业更看重的是实践经验、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学历水平。
这种职场需求的转变,使得“读研未必是成功的唯一道路”的观念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研的热度逐渐减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学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转而选择更为实用的技能培训、职业证书或直接进入就业市场。
“理性选择回归,尽早就业是上策
尽管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对本科学历的岗位需求占比依然很高。
尤其是在地方和基层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并不苛刻,更多的是对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的考察。
以国考为例,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2025年国考招考人数总计39721人,其中本科可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为34555人,占比约87%,仅限本科可报考的招考人数为5213,占比13.12%。
*注:本科可报考指的是学历要求为大专或本科、大专及以上、仅限本科、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本科及以上的岗位。
图源:2025年公务员招考简章
因此,在本科学历已经能满足招聘要求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
尤其是在高学历并不总能带来相应回报的情况下,与其投入两到三年时间和金钱攻读硕士,不如直接选择“本科考公”,实现时间与机会成本的最大化。
更高的性价比进一步推动了“考公热”。
不过,尽管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50万,但是否意味着“考研冷”的趋势已成定局仍需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专硕比例升高,其逐年上涨的学费正在劝退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考生。
另一方面,推免比例的持续扩大降低了实际考试的名额。
因此,报名人数的下降虽然明显,但其背后包含政策调整与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一现象的长期性,还需通过接下来一到两年的情况进一步验证。
2新趋势下的应对策略
考研人数下降与考公人数攀升背后,反映了求职者对个人发展路径的重新审视。
在这一新趋势下,大学生应如何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大学期间明确发展方向,做好规划
在校期间,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尽早确定未来方向。
如果倾向科研学术,应尽早积累科研能力,积极争取推免资格;如果目标是就业,应关注公务员考试、职业技能证书等实际需求,尽早准备,避免临近毕业再盲目选择。
“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抓住趋势中的机遇
国家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导向性非常重要。
近年来,各类政策频出,无论是研究生扩招趋势还是公务员的岗位设置,都与当前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例如,近年来公务员岗位逐步向基层倾斜,一些专项招录计划进一步降低门槛,但有的附加了服务年限要求,有的则直接表明工作强度较大。
学生应关注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图源:中共山东省纪律监察委员会
“注重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无论考研还是考公,最终目的都是实现职业发展。
学生应注重专业技能、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等核心能力,同时利用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积累实际经验。
这不仅有助于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也能让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高效,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写在最后
“考研遇冷”与“考公过热”的背后,反映了经济、就业环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研究生扩招虽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深造机会,但学历红利的边际递减以及经济下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使得考研与考公的分流趋势愈加明显。
面对这一趋势,大学生需要摒弃盲目从众心理,根据自身实际与未来发展方向,理性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以实际能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的大趋势相辅相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
END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