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暴跌50万,国考人数暴涨40万!不考研的都去考公了?
【千问解读】
原创 大学岛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相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已连续两年下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f83c40e55c4a4304aa8ed3e22463b497~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UOd6W3cQxJzWj33CV7IwgGuwoYM%3D)
图源:中国政府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60b28ba86af47bb88ccb33d342cce2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4W2mavBqccgEJit%2BqqHRac3ja9Q%3D)
图源:环球时报
而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热继续升温。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超过340万,较2024年的303.3万进一步增长,涨幅约12.6%。
录用难度同样增大,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约86:1,较去年的77:1大幅度提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6596773a932a4300b02ea4b6bd6fbc1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N9XNZDS9OQ9C20xBL7wF5nO6cE4%3D)
图源:国家公务员局官网
这两组数据反差的背后,隐藏的不仅是考生个人选择的变化,更是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之间复杂关系的投射。
1考研遇冷与考公升温背后的原因
“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定职业成为“避风港”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市场压力加剧,企业裁员和应届生失业的现象愈发严重。
社交软件上随手一搜就是xx企业裁员的新闻,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3081712da7f048c79d3141a71a7c3492~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66l%2FsYCD%2BXcimukZc%2FpX6oeZsPY%3D)
图源:微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6d9765d288ba45038f9b9b8755415dc2~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cBBrVyuRg6fVJDU6pgevzewhRx0%3D)
图源:澎湃新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6d4810cb1a44c55afc8f706f16b120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A6uI79B1AnwqNrw13a959gkUH4M%3D)
图源:央视新闻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寻求更稳妥的职业路径,以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公务员作为一种典型的“铁饭碗”职业,凭借其收入稳定、福利保障良好、晋升路径清晰等特点,成为了不少应届生的首选。
尤其在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公务员岗位的抗风险能力尤为突出,稳定性和安全感成为其最具吸引力的优势。
“研究生扩招削弱学历分层,性价比不再
整体上看,近二十来硕士研究生呈稳步扩招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已从2004年的32.63万增长到2023年的130.17万,涨幅接近300%。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19e5a15a6efb4a169a404c167b2f24a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a148rgWi6T%2BA9rOm%2BM290CAFgA4%3D)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性价比”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在扩招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学历的附加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扩招结构看,新增名额主要集中于“双非”院校(此处“双非”包含一本和二本)。
2024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明确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此次有新增硕士点的学校中,“双非”院校共489所,其中114所新增授权点个数在5个及以上,包含23所10个及以上。
淮阴师范学院新增硕士点最多,达到15个;大连民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和台州学院新增各14个;绍兴文理学院新增也达到了12个。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56aa9d14c7840468e361c06556a7ae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bZ%2FOY%2FYykwvrWR7Xe7NFdnupGkc%3D)
图源:国务院官网
然而,这些学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未见明显提升,导致“双非硕士”的就业竞争力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读了双非硕士出来拿的工资未见得比92本科要高。
此外,“名校研究生”录取竞争却日益激烈,985、211高校考研录取率不断压缩,导致大多数考生面临更高的“上岸”门槛。
扩招效应未能消解高学历的内卷化,反而加剧了“双非硕士”性价比低、就业选择受限的问题。
这一背景下,部分“双非硕士”的就业回报与投入的时间成本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
考研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伴随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
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选择考研所带来的回报与风险似乎不再成正比,导致其吸引力开始减弱。
相比之下,公务员作为更具稳定性的职业,提供了相对更明确可靠的职业前景,因此考公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首选目标。
“学历价值观念转变,高学历不再等同于高回报
学历贬值成为影响考研热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学历逐渐呈现出“过剩”状态。
前文提到,研究生已连续二十年扩招,同时,根据教育部今年3月的发布会,未来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8b8a37a776ec46eca7295d174babbd4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8XXLdFOcsXw%2BNDuM693C30X1oDI%3D)
图源:教育部官网
全社会“被迫”提升学历,硕士不再是求职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反而成为了许多岗位的最低门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10adbd3e5c35459f8dafab2473370f77~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xW8yubiYHNgMopSHpbjsqhhtaCs%3D)
图源:北京大学人事部
现实中的“学历过剩”与“就业困难”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单纯的学历提升未必能带来预期的职业回报。
过去,读研被视为升职加薪的必要途径,但现在,许多行业更看重的是实践经验、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学历水平。
这种职场需求的转变,使得“读研未必是成功的唯一道路”的观念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研的热度逐渐减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学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转而选择更为实用的技能培训、职业证书或直接进入就业市场。
“理性选择回归,尽早就业是上策
尽管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在公务员考试中,对本科学历的岗位需求占比依然很高。
尤其是在地方和基层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并不苛刻,更多的是对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的考察。
以国考为例,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2025年国考招考人数总计39721人,其中本科可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为34555人,占比约87%,仅限本科可报考的招考人数为5213,占比13.12%。
*注:本科可报考指的是学历要求为大专或本科、大专及以上、仅限本科、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本科及以上的岗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430121dd987745c4b938eb404300f638~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4cR3txGD4JkLjx1r4K%2BFrriLTD8%3D)
图源:2025年公务员招考简章
因此,在本科学历已经能满足招聘要求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
尤其是在高学历并不总能带来相应回报的情况下,与其投入两到三年时间和金钱攻读硕士,不如直接选择“本科考公”,实现时间与机会成本的最大化。
更高的性价比进一步推动了“考公热”。
不过,尽管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50万,但是否意味着“考研冷”的趋势已成定局仍需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专硕比例升高,其逐年上涨的学费正在劝退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考生。
另一方面,推免比例的持续扩大降低了实际考试的名额。
因此,报名人数的下降虽然明显,但其背后包含政策调整与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一现象的长期性,还需通过接下来一到两年的情况进一步验证。
2新趋势下的应对策略
考研人数下降与考公人数攀升背后,反映了求职者对个人发展路径的重新审视。
在这一新趋势下,大学生应如何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大学期间明确发展方向,做好规划
在校期间,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尽早确定未来方向。
如果倾向科研学术,应尽早积累科研能力,积极争取推免资格;如果目标是就业,应关注公务员考试、职业技能证书等实际需求,尽早准备,避免临近毕业再盲目选择。
“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抓住趋势中的机遇
国家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导向性非常重要。
近年来,各类政策频出,无论是研究生扩招趋势还是公务员的岗位设置,都与当前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例如,近年来公务员岗位逐步向基层倾斜,一些专项招录计划进一步降低门槛,但有的附加了服务年限要求,有的则直接表明工作强度较大。
学生应关注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a2a71adb06c4d469662d3c08553c47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5332&x-signature=Y%2FEZN%2Bk1ZWoT9YWiHHf0dR%2F4hSA%3D)
图源:中共山东省纪律监察委员会
“注重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无论考研还是考公,最终目的都是实现职业发展。
学生应注重专业技能、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等核心能力,同时利用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积累实际经验。
这不仅有助于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也能让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高效,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写在最后
“考研遇冷”与“考公过热”的背后,反映了经济、就业环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研究生扩招虽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深造机会,但学历红利的边际递减以及经济下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使得考研与考公的分流趋势愈加明显。
面对这一趋势,大学生需要摒弃盲目从众心理,根据自身实际与未来发展方向,理性规划学业与职业路径,以实际能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的大趋势相辅相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
END
公务员专业大类与专业对比表2025汇总 含本科、专科
一、2025公务员专业大类与专业对照表本文以湖南省202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指导目录为例,列举3个公务员专业大类对应的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1、文史哲大类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化遗产、古文字学、科学史专科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修复与保护、考古探掘技术、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2、经济和管理学大类本科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劳动经济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发展合作、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精算学、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审计专科专业:财政、税务、资产评估与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服务外包、经济信息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经纪与代理、国际文化贸易、金融管理、国际金融、证券与期货、信托与租赁、保险、投资与理财、信用管理、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3、法学大类本科专业(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纪检监察、国际法司法鉴定学、经济法学、法律专科专业(法律实务类):司法助理、法律文秘、法律事务、检察事务、刑事执行、民事执行、行政执行、司法警务、社区矫正完整2025公务员专业大类与专业对照表可见下(表格需滑动查阅):#container {width: auto;height: 400px;overflow: auto;}#content {display: inline-block;height: 100%;}二、最容易考公务员的专业以下是3个最容易考公务员的专业及考公优势:1、经济学专业岗位需求多:财政、税务、发改委、银保监会等众多重要部门都需要经济学专业人才,可报考经济分析师、财政专员、税务稽查员等岗位。
专业能力匹配度高:经济学专业学生具备宏观经济视野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行测的资料分析等模块有优势,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公务员工作中的经济政策制定、财政预算、经济形势分析等内容。
2、法学专业专业对口岗位多:在公务员体系中,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有大量岗位仅限法学专业报考,如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等,专业对口度高,竞争相对较小。
知识优势明显:法学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各类法律知识,在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法律基础知识等题型中,可凭借专业知识轻松应对,其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助于申论及面试的作答。
3、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字处理能力强:公务员日常工作需要处理大量公务文件,对文字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政策解读、宣传报道能力,政府报告起草、领导讲话撰写等工作都需要这样的人才。
岗位适应性广:可报考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以及综合文字岗位、行政秘书等众多岗位,岗位适应性非常广泛。
温馨提示:通过下方的输分入口进入圆梦志愿系统,可查询所有专业的招录分数线、选科要求、可报大学名单等!
公务员梦碎!户口本上有这4个字,成绩逆天也无法报考
毕竟谁能拒绝一份既体面又稳定,福利满满,还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呢?对于高中生和家长来说,考公似乎还很遥远,实则不然。
高中阶段是人生规划的重要起点,未来的职业走向在此时就应纳入思考范畴。
要知道,报考公务员绝非易事,笔试、面试一路 “打怪升级”,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千万别在政审环节 “翻车”。
如果户口本上出现这4个字,基本无缘公务员!自主选拔在线汇总了不能报考公务员的类型,帮大家避开这些“雷区”,文末还有惊喜福利,为考生提前规避职业风险!为加深大家对于公务员的了解,避免选到“公考冷门专业”,自主选拔在线特为大家整理了《考公院校“专业-职业”对照表(2024年版)》完整表单Excel,涉及各类院校1327个专业,涵盖797个职业,免费领取!关注自主选拔在线公众号后,在聊天框中回复【212】即可获取完整版对照表哦~1、哪些人不能报考公务员?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告中,官方明确不得报考的人员有5类,具体如下:1、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含试用期人员)、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普通高等院校(非在职)毕业生;2、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3、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被开除公职、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4、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对于以上5类人员,相信大家对于其中的几类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可能也有个别类型容易被忽略。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每家每户都有的物品—户口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家里的户口本上出现“拒服兵役”这四个字,那么就与公务员录用无缘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