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回头看,发现中等生和学霸的区别,真不在智商!

而学霸则不同,他们在早期的时候就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
【千问解读】
读书需要天赋!
这句话你认同吗?
我是认同的,没有聪明的脑袋瓜,很难搞得定书本上那一个个难懂的知识点!
但这里面又有一个前提,到高中是需要拼天赋的,小学和初中则不用。
小学靠听话,家长再盯一盯,成绩很容易就抓出来!初中靠老师,自己又愿意学,成绩也不会差。
跟高中比起来,小初阶段真不需要用到天赋,如果还没进入到高中之前就得开始拼天赋,那勉强到了高中,也会被虐得体无完肤。
既然如此,为啥还有很多人连普高都考不上?初中的知识点比高中简单很多,为啥有些孩子就是死活学不进去?
带过那么多孩子,站在中考的角度回头再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初中所谓的中等生和学霸的区别,真不在智商,而是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的不同。
1、自主学习能力不同!
中等生需要靠别人鞭策,推一下走一步,不推就不走。
永远不会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管是写作业还
登录后可查看全文
责任编辑:
四川省小自考报名时间
省内多所知名高校承担小自考主考任务,包括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
这些院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为自考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
例如,四川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工商管理、护理学等专业在自考领域备受青睐;西南财经大学依托财经学科特色,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课程设置紧贴行业需求;电子科技大学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领域为考生提供前沿知识体系。
小自考区别于传统大自考的核心优势在于“统考+校考”结合的模式。
统考科目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校考(省考)由主考院校自主命题和阅卷,难度相对较低。
考生通常可在1.5-2年内完成学业,且学位申请条件明确,例如多数院校要求平均成绩达65分以上、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公共英语三级笔试。
此外,四川省小自考的学费体系透明,多数专业总费用在4000-8000元区间,分年缴纳,有效降低了考生的经济压力。
在教学支持方面,主考院校通过合作助学点提供精细化服务,包括教材发放、报考指导、学习进度跟踪等。
这种“高校+助学点”的双轨模式,既保证了考试规范性,又为在职考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省小自考近年来持续优化考试安排,例如增加校考频次、延长成绩复核窗口期等,进一步提升了考试服务的包容性和效率。
四川省小自考报名时间及考试安排详解一、年度考期总体架构四川省小自考采用“一年四次考期”模式,包含两次统考和两次校考,具体架构如下:考期类型时间节点主要功能春季统考每年4月全国统一笔试科目考核夏季校考每年6-7月省考机考/笔试科目考核秋季统考每年10月全国统一笔试科目考核冬季校考每年12月-次年1月省考机考/笔试科目考核此架构允许考生每年最多参与8门课程考试(统考4门+校考4门),显著缩短毕业周期。
二、2024-2025年核心时间节点对照表表1:统考全流程时间对照表环节2024年下半年(25.1次)2025年上半年(25.2次)新生注册2024年9月11日-13日2025年3月3日-6日课程报考2024年9月18日-21日2025年3月4日-6日缴费截止2024年9月21日22:002025年3月6日22:00准考证打印2024年10月21日-27日2025年4月8日-14日笔试时间2024年10月26日-27日2025年4月12日-13日成绩公布2024年11月14日2025年5月7日成绩复核窗口2024年11月17日-18日2025年5月8日-9日表2:校考全流程时间对照表环节2024年冬季(25.3次)2025年夏季(25.4次)报考时间2024年12月11日-15日2025年5月3日-7日(预计)考试形式机考/笔试分场次进行机考/笔试分场次进行考试周期2024年12月20日-2025年1月10日2025年6月15日-30日成绩公布2025年1月20日2025年7月10日特殊要求新考生需完成照片采集部分专业需提交实践报告表3:注册与报考平台操作对照表操作项目社会型考生(大自考)应用型考生(小自考)注册入口省考试院官网主考院校或助学点专属通道报考权限所有开考课程仅显示所属专业计划内课程缴费方式在线支付(全自助)学费分年缴纳+考试费单次支付过程性考核不适用部分课程需完成在线作业准考证类型纸质准考证(统考通用)电子准考证(校考专用)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新生注册与身份核验首次报考考生需通过“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实名注册,上传白底证件照(像素不低于480640),并在48小时内通过户籍或社保数据核验。
2025年起新增人脸识别动态确认环节,考生需使用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完成活体检测。
课程报考策略建议统考科目:每次最多报考4门,建议优先选择公共基础课(如英语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考科目:每次最多报考6门,可集中安排专业核心课补考规则:不合格科目可在后续考期无限次重考,以最高成绩计入档案特殊群体报考指引在职考生:可选择“过程性考核”课程,平时成绩占比30%跨专业考生:需加考2-4门基础衔接课程退役军人:凭退役证明可申请免考公共政治课四、高频问题应对方案问题1:户籍限制与考区选择四川省小自考实行“全省通考”政策,考生可根据居住或工作地自由选择考区,但注册后一个考期内不得变更考区。
非川籍考生需提供居住证或社保证明(连续6个月)。
问题2:学位申请时间规划建议在通过所有课程考试后立即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因学位英语考试每年仅3月、9月两次机会。
例如2025年5月通过最后科目考试的考生,需在2025年9月前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方可申请2026年春季学位授予。
问题3:学历衔接政策专科在读生可通过“专本套读”方式报考小自考本科,但需在本科毕业前取得专科文凭。
部分院校推出“学分银行”制度,允许考生将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为自考学分(最高可抵免6学分)。
五、最新政策动态与趋势解读电子成绩单系统上线自2025年1月起,考生可通过“川省通”APP申领电子合格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方便求职和资格认证使用。
考试诚信档案强化新增“替考行为终身禁考”“雷同答卷取消当期所有成绩”等惩戒条款,违纪记录纳入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教材改版过渡安排2025年4月统考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公共课启用新版大纲,旧版教材考生可继续参加考试至2026年12月。
(全文约3600字,完整覆盖报考全周期节点及操作细节)
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时间+招生专业!
清华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部分省份已出炉,2024年在大多数省份的入围分数线在680分及以上,目前,入围分数线最高的省份是河南、安徽、浙江,入围分数都是687分;入围分数线最低的是上海597分。
一、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1、报名时间4月23日-5月10日。
2、报名网址入口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33、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平台入口https://admission.join-tsinghua.edu.cn/4、招生对象各省(区、市)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
5、选拔流程主要分为入围考核综合成绩折算确定录取四步,具体内容如下:入围:按考生高考成绩,按照所在省份各学科类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并公布入围分数线。
考核:包括基础能力测试(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和体测三项内容。
综合成绩折算:采用满分100分制,高考总分占比85%+高校测试成绩占比15%。
确定录取:以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按照综合成绩分省分学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并公布录取分数线。
破格入围的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本省分学科类录取分数线时方可被录取6、日程安排2025年4月23日-5月10日,强基计划招生报名。
2025年4月23日-5月6日,强基计划考生破格资格申请及审核。
2025年5月7日前后,公布考生破格资格审核结果,请考生及时在报名平台内查询。
未获得破格资格认定的考生可以选择取消我校强基计划报名。
2025年6月27日前,公布入围结果,请考生及时在报名平台内查询。
2025年6月27日前后,开放准考证打印,请考生及时在报名平台内查询并打印。
2025年6月28日-7月3日,考核测试(测试环节及时间以报名平台公布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
2025年7月5日前后,公布综合成绩与录取结果,并按规定公示相应录取标准,请考生及时在报名平台内查询。
清华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完整版招生简章:https://www.join-tsinghua.edu.cn/info/1033/2016.htm二、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三大类,包括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前两者专业选科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
具体招生专业名单如下:三、2024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根据相关公开消息,清华大学2024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部分省份已出炉,2024年在大多数省份的入围分数线在680分及以上,目前,入围分数线最高的省份是河南、安徽、浙江,入围分数都是687分;入围分数线最低的是上海597分。
下面2024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各省入围分数线(供参考,更多强基计划相关信息可在文章底部输入分数后进入圆梦志愿查询): 专业名称 省份 科目 24年入围分数线 基础理科学术类、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 安徽 物理 687 基础理科学术类 北京 综合改革 666 基础文科类 北京 综合改革 662 基础理科学术类 福建 物理 681 基础理科学术类 广东 物理 677 基础理科学术类 河北 物理 671 基础理科学术类 河南 理科 687 基础理科学术类 湖北 物理 675 基础理科学术类 湖南 物理 677 基础理科学术类 江苏 物理 673 基础理科学术类 江西 物理 666 基础理科学术类 辽宁 物理 684 基础文科类 辽宁 历史 653 基础理科学术类 内蒙古 理科 680 基础理科学术类 山东 综合改革 680 基础理科学术类 山西 理科 678 基础理科学术类 陕西 理科 682 基础理科学术类 四川 理科 684 基础理科学术类 天津 综合改革 682 基础理科学术类 云南 理科 682 基础理科学术类 浙江 综合改革 687 基础理科学术类 甘肃 物理 672 基础理科学术类 上海 综合改革 597 基础理科学术类 重庆 物理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