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25高考考生及家长的6点建议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7 点击数:
简介:其实想考哪所大学并没有太实际的意义,高三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就是学习本身;但是人总归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目标才能更有方向,建议大家在设定目标时要有层次性,既不至于产生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也不至于产生可望不可…

【千问解读】

拼搏的高三生,没有不苦不累的。

今天薛老师给大家分享几个过来人给高三考生家长的建议,字字中肯,看完受益匪浅,值得一读再读!

一,高考考什么?

考学习素质

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这些占80%以上。

考身体素质

好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有好的精力,才有坚强的意志,才有良好的心态,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上好体育课!

考心理素质

考心理,就是考察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

每年每届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考生,平时学得扎实,成绩也不错,一到考场就发挥失常,这就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考好了,说明方法对路了,要总结经验,加倍努力;考差了,不要紧,分析原因,查找错漏和短板,调整复习策略及相关的具体措施

只要不是最终的高考,之前任何一次考试的失败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考策略技巧

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复习备考的策略与技巧,一是应试的策略与技巧。

这些只能靠平时去积累。

所以,我们在每一次专练、小测、模拟考试中,都要在这些方面训练自己。

二,做好心理建设:天下高三一般苦!

天下高三一般苦!身为高三生,身为高三家长,苦是很正常的。

高三朝5晚12的疲惫是一种苦,老师讲的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是一种苦,高三成绩的起伏也是一种苦……

但是,无论是高三,还是人生中诸多事情,兴趣往往是最初的动力机制,吃苦才是过程中的筛选机制,技巧只是吃苦土壤上的花朵!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未必是永恒的真理,但在平行的赛道上却是真理的永恒。

提高一分,超跃千人!四五百分的学生吃再多苦,或许也难以和600百多分的学生抗衡;但是你能更长期的吃得苦中苦,就一定能甩开那些本来和你相近的人,超越那些本来比你强的人。

挺进高三,做好心里建设:一切关于学习的苦,那都不是事!

三,高考目标要有层次性,要敢想!

谁都想考上985、211、双一流、重点本科,但是高考并不是高三一年的事,甚至不是高中三年的事,所以有些“我想考**大学”可能会暂时成为自己的动力,但时间久了也可能变成自己的心理负担。

其实想考哪所大学并没有太实际的意义,高三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就是学习本身;但是人总归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目标才能更有方向,建议大家在设定目标时要有层次性,既不至于产生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也不至于产生可望不可即的焦虑情绪。

高三家长和学生就像爬楼梯,我们既要考虑爬上去,也要考虑滚下来;

我们如果在2楼,仰望一下20楼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一定要紧盯着3楼,否则容易踩空,也容易感觉心累。

踩空象征学习范围和学习方法容易不切实际,眼高手低;心累是指由于现实和目标差距太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还是那句话:高三关键在于学,如果你能以学习为乐,以做题为乐,以改错为乐,其实目标什么的也无所谓。

四,高三关键在于自学

没有自主学习的学习严格来说算不上学习,其实不仅高三如此,高一高二甚至大学都是如此!

第一类,课堂自主学习

不要误解,不是不听课,而是一定不要只是听课

听课本来应该是师生双向奔赴、学生自我验证与纠正的过程,学生听课要有点抢跑的习惯

怎么抢跑?自主读题分析题,自主想答题思路,自主计算等!有个贬义词叫三心二意,但是真正的高效学习绝对不是完全的一心一意地听讲!

听懂不代表学会,听懂后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第二类,课后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养成了问作业、写作业的好习惯。

做作业必不可少,但是不能拘泥于作业。

每天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要学会利用自主时间思考自己存疑的问题

这种依托于课堂或者作业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去翻书,去疏通相关知识,可能因为一个知识点不会关联的东西都学不会,所以不懂的一定要及时解决。

第三类,相对独立的自主学习

我建议这类学习养成固定时间做固定事的习惯!

比如你数学导数不行,你可以由易到难,由课本到课外,每天拿出30分钟做这一类题,一定要有详细解析方便自查!至少坚持一个月!

比如你作文不行,尤其是作文结构不行,或者作文缺少素材,每天挤出固定的10分钟背结构和素材,至少坚持一个月!

这类学习要长期坚持!你想要比别人得到的多,你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的多!时间只要挤,还是有的!

五,处理好三种关系,减少外部干扰

处理好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上了高三之后,我们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相处最多的还是同学,和人相处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矛盾,但我们要知道,高三这一年最关键的就是学习,其它一切影响学习的事都要为学习让路!

要懂得建立在独立基础上的相处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那种出则同行,入则同伴的相处值得推敲。

那种去厕所、打水、买饭都需要一起去的关系未必合适;那种和我好就不能和别人好,或者没有你我就不行的相处未必是健康的相处方式。

处理好自己和亲人的关系

对于父母而言,要为自己定好位,要做孩子的加油站,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不做孩子的绊脚石!多收集一些高考升学信息,避免因为高考信息差而影响孩子,一路陪伴一路支持,不要一路陪伴一路唠叨。

但是不同的父母教育孩子方式不一样,一个成熟的高三生要学会筛选,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不要计较父母或许不得体的话,说的不对的实在无法沟通的听完就忘,别让这些话影响自己!

处理好自己和手机的关系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高三同学都有了手机,而手机带来的诱惑又非常多,游戏、聊天、短视频、短剧、小说随便一样都能让自己难以自拔。

虽然手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可以上网听课学习查资料,但大多同学都把时间花在了玩上!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规定好一天最多玩多长时间,如果自控能力不行,就把手机交给父母,只在规定好的时间使用手机。

六,高三的同学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

要学会坚强

高三这一年,注定是乏味的,劳累的,甚至是痛苦的。

到了高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夜以继日,什么是屡战屡败,什么是屡败屡战。

面对挫折,选择放弃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取决于你对成功的向往与渴望,取决于你的执着与顽强。

高三会有许多不如意,同学们,当你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当你感觉压力过大的时候,去找老师谈谈,去找朋友说说,去找父母聊聊,或者做一些你喜欢做的事情,调整一下心情。

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好,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这和你没关系;不要在意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这些都没有用。

你要明白,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被情绪、压力影响,你要迎难而上,你要奋斗!

懂勤奋刻苦

最慢的学习方法,就是最快的学习方法;最笨的学习方法,就是最聪明的学习方法;最踏实的学习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每天按照计划去做,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规范当作一种习惯。

要重视细节,最忌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要充分利用好高考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可以早早的去教室,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自习完成作业后,要自己计划好剩余时间如何安排。

晚上回到宿舍或家里可以抽出5-10分钟背一个知识点。

躺在床上,可以把今天所学的内容放电影一般的回忆一遍,梳理一遍,反思一遍,想一想明天应该怎么做。

宁静才能致远

高三是宁静而寂寞的,因为少了欢声笑语,少了丰富多彩,少了悠闲、逍遥和惬意,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入班即静,冷静思考,静能生慧,安静的心能让我们远离浮躁。

适度休息

每天中午要睡一个午觉,虽然很奢侈,但是很有必要。

美国陆军作战条例的第一句话,“记住你不是超人。

”我们同样也要记住这一点,我们不是超人。

我们应该及时调整状态,应该及时的休息,更不能影响他人休息。

影响他人休息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犯罪,特别是到了复习的后期。

学会“一帮一”

同伴之间的互学是很有用的,不仅能互相督促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增进友谊。

我当过徒弟,也当过小师傅,我觉得对我都很有帮助。

与同学一起讨论或给同学讲题都能让我对知识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是自学所达不到的。

学会利用边角的零碎时间

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时间总觉得不够用,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边角时间

比如说,三餐排队打饭时,午休铃响前的25分钟,晚饭后的15分钟等等。

当然最关键的是晚自习,大家一定要利用好。

谁能利用好晚自习谁就能反败为胜,考出好成绩。

来源:自主选拔在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诗剑交辉与歧路殊途:李白与高适的真实关系考辨

在文学星空中,与的关系始终笼罩着 梁园三剑客 的浪漫面纱。

然而拨开历史迷雾,这对曾同游梁宋的诗人,实则经历了从诗酒唱和到政治对立的复杂转变,其关系轨迹折射出盛唐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剧烈碰撞。

一、梁宋之游:文学知音的短暂交集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 赐金放还 后,经引荐与高适相遇于洛阳。

三人结伴游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在禹王台煮酒论文,在孟诸泽猎鹰赋诗,留下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的千古佳话。

高适在《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中赞李白 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 ,杜甫更以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的诗句,记录这段文人雅集。

但这段友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李白当时名满天下,杜甫年辈较晚且对其崇拜有加,而高适年过五十仍 落魄无成 ,诗名未显。

这种地位差异导致:李白与杜甫互赠诗作达17首,与高适却仅存1首赠诗;高适赠李白诗作亦仅1首,远少于赠杜甫的3首。

这种文学互动的疏离,暗示三人关系亲疏有别。

二、安史裂痕:政治立场的根本分歧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彻底改变二人命运轨迹。

永王李璘招募李白时,高适已任淮南,奉命平定永王叛乱。

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高适明确主张 永王必败 ,并最终将李白下狱。

这种政治对立绝非偶然:高适始终秉持 报国知身命,要须在长策 的务实态度,而李白则怀揣 为君谈笑静胡沙 的浪漫理想,二人对政治时局的判断存在本质差异。

值得玩味的是,高适虽平定永王之乱,却未对李白落井下石。

李白在狱中作《送张谒高中丞》称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既显怨怼又含敬意;高适虽无营救记载,却也未公开抨击李白。

这种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的克制,彰显盛唐文人的精神风骨。

三、诗酒余韵:文学传统的双重映照 尽管政治立场对立,二人诗歌创作仍存在深层呼应。

李白《行路难》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困境,与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苍凉形成互文;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放,与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旷达,共同构成盛唐精神的双面镜像。

这种文学共鸣超越个人恩怨。

李白从璘虽为政治误判,但其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的报国热忱,与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的边塞情怀本质相通。

二人诗歌共同塑造了盛唐文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的精神图谱。

四、历史镜像:文人命运的盛唐注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轨迹,实为盛唐文人命运的缩影。

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狂放,最终沦为政治牺牲品;高适 五十始为官 的隐忍,却成就封侯拜相的仕途。

这种命运分野既有个性差异,更源于时代局限——当安史之乱打破 的幻象,文人必须在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间做出抉择。

从文学史视角审视,二人关系更具象征意义。

李白代表浪漫主义诗歌巅峰,高适则是现实主义边塞诗旗手,二者关系恰似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

他们的离合悲欢,既是个体命运的沉浮,更是整个时代精神裂变的文学注脚。

当后世吟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与 战士军前半死生 时,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才华碰撞,更是一个文明在盛世崩塌前的精神挣扎。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史证明:真正的文人友谊从非简单的情感投契,而是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对话。

这种对话虽充满矛盾与张力,却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最璀璨的诗歌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剑交辉与歧路殊途:李白与高适的真实关系考辨

在文学星空中,与的关系始终笼罩着 梁园三剑客 的浪漫面纱。

然而拨开历史迷雾,这对曾同游梁宋的诗人,实则经历了从诗酒唱和到政治对立的复杂转变,其关系轨迹折射出盛唐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剧烈碰撞。

一、梁宋之游:文学知音的短暂交集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 赐金放还 后,经引荐与高适相遇于洛阳。

三人结伴游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在禹王台煮酒论文,在孟诸泽猎鹰赋诗,留下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的千古佳话。

高适在《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中赞李白 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 ,杜甫更以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的诗句,记录这段文人雅集。

但这段友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李白当时名满天下,杜甫年辈较晚且对其崇拜有加,而高适年过五十仍 落魄无成 ,诗名未显。

这种地位差异导致:李白与杜甫互赠诗作达17首,与高适却仅存1首赠诗;高适赠李白诗作亦仅1首,远少于赠杜甫的3首。

这种文学互动的疏离,暗示三人关系亲疏有别。

二、安史裂痕:政治立场的根本分歧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彻底改变二人命运轨迹。

永王李璘招募李白时,高适已任淮南,奉命平定永王叛乱。

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高适明确主张 永王必败 ,并最终将李白下狱。

这种政治对立绝非偶然:高适始终秉持 报国知身命,要须在长策 的务实态度,而李白则怀揣 为君谈笑静胡沙 的浪漫理想,二人对政治时局的判断存在本质差异。

值得玩味的是,高适虽平定永王之乱,却未对李白落井下石。

李白在狱中作《送张谒高中丞》称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既显怨怼又含敬意;高适虽无营救记载,却也未公开抨击李白。

这种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的克制,彰显盛唐文人的精神风骨。

三、诗酒余韵:文学传统的双重映照 尽管政治立场对立,二人诗歌创作仍存在深层呼应。

李白《行路难》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困境,与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苍凉形成互文;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放,与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旷达,共同构成盛唐精神的双面镜像。

这种文学共鸣超越个人恩怨。

李白从璘虽为政治误判,但其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的报国热忱,与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的边塞情怀本质相通。

二人诗歌共同塑造了盛唐文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的精神图谱。

四、历史镜像:文人命运的盛唐注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轨迹,实为盛唐文人命运的缩影。

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狂放,最终沦为政治牺牲品;高适 五十始为官 的隐忍,却成就封侯拜相的仕途。

这种命运分野既有个性差异,更源于时代局限——当安史之乱打破 的幻象,文人必须在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间做出抉择。

从文学史视角审视,二人关系更具象征意义。

李白代表浪漫主义诗歌巅峰,高适则是现实主义边塞诗旗手,二者关系恰似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

他们的离合悲欢,既是个体命运的沉浮,更是整个时代精神裂变的文学注脚。

当后世吟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与 战士军前半死生 时,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才华碰撞,更是一个文明在盛世崩塌前的精神挣扎。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史证明:真正的文人友谊从非简单的情感投契,而是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对话。

这种对话虽充满矛盾与张力,却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最璀璨的诗歌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给2025高考考生及家长的6点建议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