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变“二次高考”,本科变“高四”,学历内卷的尽头是考研?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18 点击数:
简介:2022考研临近,“考研人数”、“考研倒计时”、“决战考研”等多个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话题榜。

考研,本是一个教育话题,却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俨然成为继高考之后的又一场“全民狂欢”,这与近些年考研热度持续走高,考研大军日益壮大不无关系。

【千问解读】

2022考研临近,“考研人数”、“考研倒计时”、“决战考研”等多个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话题榜。

考研,本是一个教育话题,却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俨然成为继高考之后的又一场“全民狂欢”,这与近些年考研热度持续走高,考研大军日益壮大不无关系。

“内卷”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流行词。

学历内卷,让本科生越来越慌,不考个研仿佛就“掉队”了。

受这样的观念影响,几乎所有本科生都被裹挟进了考研大潮中,渐渐就有了考研变“二次高考”,本科变“高四”的说法。

“人人都是大学生” 学历卷是必然的

近日,教育部、人社部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披露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

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是909万,2022年净增增加167万,也是近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200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100万,20年后,突破了1000万。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从人社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近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来看,大学毕业生已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

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新增就业人数1314万,大学毕业生占到了中国新增劳动力的“半壁江山”。

到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已占到了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的80%以上,若再加上回国留学生数,几乎达到新增城镇劳动力的90%。

也就是说,进入劳动力市场,当下几乎“人人都是大学生”。

在这个背景下,学历卷是必然的。

用人的尺子也水涨船高,体制内动辄要求研究生以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地区971个职位计划,要求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590个,超过职位总数的60%。

虽然一味追求学历理论上是错误的,但这既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必然。

读研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一个“标配”,就如当年上大学一样。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近十年来居高不下,加上疫情的影响和整体经济增速下滑,就业更难了。

“最难就业年”迫使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研究生报考人数连年攀升,高位增长就成为必然。

数据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多年增长率突破两位数。

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从近两年报考人数迅速增长的情况及各高校公布的报考数据来看,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还将持续高位增长。

与之相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持续增长。

1998年,“大扩招”的头一年,全国本专科共招生108万;2021年,研究生招生超过120万,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远超当年的本专科。

全国在学研究生突破300万人

2020年全国在学研究生314.0万人,突破300万人,比上年增加27.6万人,增长9.6%。

我国研究生规模增速明显。

同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普通劳动力”类似,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很多人直言,现在的研究生就相当于20年前的本专科,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

尤其在北京等超大城市,高学历人口快速增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近一半的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19.1万人,占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7.6%。

在大专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中,硕士、博士分别为126.3万人和22.8万人,合计占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是7.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硕士和博士的数量合计增长1.2倍。

高学历人口的增长也催生出就业的多样化,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很多中小学校教师岗位、企事业部分岗位呈现硕博扎堆儿的现象。

不仅仅是学历卷,还有名校的“卷”。

80年代,包括90年代,想上一个名校,最宽的入口是本科,但现在,却是研究生。

在80年代,名校本科招生1000多人,就已经是规模很大的学校了。

而研究生,凤毛麟角。

比如1990年,本专科招生60万,研究生仅有3万多人,其中包括3300人的博士。

那时,在名校,本科招生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的10余倍,甚至20倍。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

名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超过本科规模,甚至是倍数关系。

比如清、北(不含北医),本科仅招收3000多人,但研究生招生逼近或超过8000人。

每年清北招生总量就逼近或超过万人,这时的清北,和当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个背景下,名校的卷也是必然的。

因为今天的含金量,也与往日完全不同。

简单从进名校的机会看,考研的概率远远大于高考。

全面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被这股潮流裹挟着前进。

但一定多问一句:考研是否能达到你的目的。

你为什么考研?你觉得是必须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广西:2025年普通高考时间确定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5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从2025年起,我区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行“3+1+2”模式,包括3门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性考试)科目。

其中,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按教育部《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相应科目考试时间安排组织考试。

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

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区自主命题,与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同期安排。

  我区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特别说明:《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是对于未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考试安排,我区在该时段安排了物理和历史2门首选科目考试。

  广西地区低分录取学校推荐:南宁理工学院贺州学院

广东:2025年春季高考投档线公布

广东高校招生2025年春季高考招生录取于3月27日至4月3日进行。

本次投档包括“依学考成绩录取”普通类、美术与设计类、体育类、舞蹈类、音乐类和“3+证书”共6个类别。

目前,“3+证书”本科批次投档录取结束,9所本科招生院校共录取1360名考生。

“依学考成绩录取”和“3+证书”专科批次已开始投档,共投出27万余名考生,其中“依学考成绩录取”普通类投出146520人,体育类投出1880人,音乐类投出375人,舞蹈类投出130人,美术与设计类投出4518人,“3+证书”专科中职生批次投出117943人。

  从投档情况看,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高考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数明显高于往年。

考生志愿填报积极踊跃、科学合理,春季高考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考生家长认可。

其中,“依学考成绩录取”普通类和舞蹈类各院校专业组均满档,体育类、音乐类和美术与设计类有个别院校专业组未满档;“3+证书”专科中职生批次绝大部分院校专业组已满档,仅4个院校专业组未满档。

  根据录取日程安排,“依学考成绩录取”和“3+证书”专科批次录取将于3月30日结束。

对未完成招生计划或因退档产生缺额计划的院校专业组,省招生办将于3月31日-4月1日组织未被录取考生填报征集志愿,于4月1日-3日组织征集志愿投档录取。

  推荐阅读  2024年广东春季高考志愿填报温馨提示

加入收藏
               

考研变“二次高考”,本科变“高四”,学历内卷的尽头是考研?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