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小暑节气马上就要到来了,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夏季的节气就快要结束了,但是很明显,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气温却并没有减弱,而且每年最热的三伏天也还没有到来,那么在的夏季,何时是入伏的时候呢?小暑的时候又有多热,在这样的天气中,要如何注重一些保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小暑的时候究竟会有多热,在这一时候又可以吃些什么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何时入伏7月16日开始入伏,7月25日入伏结束。
“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头伏第1天7月16日
头伏第2天7月17日
头伏第3天7月18日
头伏第4天7月19日
头伏第5天7月20日
头伏第6天7月21日
头伏第7天7月22日
头伏第8天7月23日
头伏第9天7月24日
头伏第10天7月25日
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历史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小暑有多热“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但紧接着就是大暑,所以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即便不是最热,但小暑到底有多热?
小暑气节,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但却有热浪袭人之感。
我国历史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
“一候温风至”,指的是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气,诗人元稹曾书:“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说的正是空气中忽然卷起了热风,原本是小暑遵循四季节气的规律到来了。
“二候蟋蟀居宇”来源于《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都纷纷离开了田野,跑到庭院的墙角下“乘凉”,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讲的是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决定放弃低飞,选择搏击长空,因此就会变得更凶猛。
对于小暑而言,除了热,就是旱和雨。
在小暑开始之际,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出现高温少雨的天气,称之为伏旱。
如果这时出现台风,对水稻等作物来说无疑就是及时雨了,但是这种雨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太多,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上一年,佛山就曾出现雨夹冰雹的情况,网友们都纷纷发朋友圈惊叹,但也给来不及躲避的市民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农作生物植,还是平常生活工作,都需要提前做好防范,以策安全。
3、小暑如何保养一、解暑
小暑降至天气会变得更热,到了小暑节气到来的那天,暑气会很严重。
为此,人们要及时解暑才行。
1、吃些西瓜
西瓜可是解暑利器,因为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水分多。
建议在户外工作的人们,或者说在室内高温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人,要适当喝些西瓜汁。
因为这些人群要忍受高温环境,往往出汗比较多,大量汗液排出后,不仅仅是导致体内水分流失了不少,同时有很多的营养物质也一起被带出来了。
如此一来,中暑的可能性非常高。
所以说,人们要喝些西瓜汁,为身体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能够补充葡萄糖、维生素C、蔗糖、盐类、果糖等等,为人体补充丢失了的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
2、喝绿豆汤
绿豆一直都是夏季消暑必吃的食物,因为其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功效,还具有止渴利尿的功效。
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一碗冰镇过的绿豆汤,立马就神清气爽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温天气中,人体的体温会比较高,若是大量进食冰镇过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因为冰镇的绿豆汤要少喝一些,而且不要从冰箱拿出来之后就立马吃了。
需要放置半个小时以上,等待汤中的冷气减少一些后再食用。
二、祛湿
小暑节气降至,三伏天很快就要来了,未来将到处都是三高天气,即高热高温高湿。
这样子的天气就好像“蒸桑拿”一样,人们就会下意识调低空调温度,整天都待在温度低的空调环境中国,再还容易出现降雨天气,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湿气侵袭,若是不及时祛湿的话,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会遭受威胁的。
1、正确使用空调
很多人家庭都有安装空调,大部分在室内上班的人,都是在空调环境中的。
一些人为了享受低温,就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这是不可以的。
因为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时令节气的,与正常的四季循环相悖。
为了幸免大量湿气侵入身体,出来要调节适当的温度之外。
比较怕冷的,身体比较虚弱的人,要多穿一件长款外套,并且要在大腿上盖上小毛毯,这样子湿气就不容易从裸露出来的皮肤中进入到身体里面了。
2、喝些热姜汤
生活中人们烹饪菜肴的时候,都习惯添加葱姜蒜这些调味料,事实上这些食物可不仅仅是调味用的,其还有很不错的药用价值。
比如说可以用生姜来祛湿,因为生姜性温,将生姜洗净后刮皮再放入锅中加水煮汤饮用,可以通过生姜的温热之性,,将身体内部的湿气逼出来。
因此,时常待在空调房,或者说接触潮湿环境的人群,不妨常饮用生姜茶。
上班时间没有时间烹煮的话,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生姜片,效果也是一样的。
当然觉得没什么味道的话,可以加些红糖调味。
红糖也是性温的,加了它祛湿效果会更好。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