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时间:2023-05-26来源:网络作者:小千点击数:
简介: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这句话里面司马昭的心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是路人皆知呢?这个成语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

【千问百科解读】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以前也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并不是很了解,而且这句话里面司马昭的心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是路人皆知呢?这个成语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汉语成语,拼音是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这句话出自《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子,在他的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着司马家的势力,在当时的魏国朝廷里一家独大。

当时的皇帝曹髦,十三岁时就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扶上皇位,朝中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司马家。

司马昭从哥哥手中接过司马家后,野心更大,对于朝中异己进行了大规模铲除,魏国几乎就是司马家说了算。

曹髦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这个傀儡皇帝也不可能久存,就找来心腹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这样忍受被推翻的耻辱,你们和我一起去讨伐他。

”几个心腹劝说曹髦这样做太危险,但曹髦没听,还是率领侍卫前去袭击了司马昭。

但司马昭提前得到消息,截杀了曹髦。

因为司马昭早已经把控了朝局,所以即使他杀了魏王也没有被追究,后来就有了这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用来形容野心明显,人尽皆知。

2、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公元251年8月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接过了父亲的权杖,而少帝曹芳也还是一点权力也没有,但是司马师不满足于此,并先后逼死了张皇后,随即废掉了曹芳,将他降为齐王,并改立曹髦为魏王,而曹髦当时不过才14岁而已。

公元255年3月司马师病死,经过“高平陵”事件后,曹魏势力大不如前,其弟司马昭接任大将军,司马昭经常嘲讽幼帝曹髦,幼帝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便对近臣王经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由于近臣都是司马昭的心腹,不一会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曹髦虽然聪明但行事莽撞,带着几百人就去杀司马昭,结果连司马昭面都没见到,就死在了臣子手下,年仅20岁,司马昭闻讯便假装大哭,随后给太后上书,并污蔑曹髦不孝,试图弑母,曹髦死后被贬为庶人,并以王的规格葬于洛阳西北。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封为晋王,但他的野心太大,开始想要当皇帝,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忽然得了中风,病危之际,便选了太子司马炎为继承人,不久就死了,时年54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