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九年级上语文延时练习5
【千问解读】
2025九年级上语文延时练习5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
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考点】衔接与排序.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第一空,根据前面的“砖石”可知,填“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与之呼应。
第二空,根据前文的“树苗”,填“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第三空,根据前文的“片段”可知,填“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偶、比喻、拟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比喻)
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排比、拟人)
【考点】对偶.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答】ACD.修辞手法正确;
B.有误,是设问,不是反问。
故选:B。
3.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____职业之神圣。
( )
A.亵渎 B.轻读 C.轻视
【考点】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亵渎:轻慢;冒犯,不恭敬。
轻读:与“重读”相对。
对词或句子里的非关键语音成分较少用力的发音方式。
轻视:指小看或讨厌、不认真看待。
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神圣的,人不敬爱自己的职业就是对职业的不恭敬。
所以“亵渎”贴切。
故选:A。
4.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牵引。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是)
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绝对胜出)
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曾经)
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怎么)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A.句意: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
为:是。
B.句意: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绝胜:绝妙。
C.句意: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
尝:曾经
D.句意: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出来。
安:怎么。
故选:B。
5.在新一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筹划举办“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下图是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性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统计,以下对图中主要信息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我国成年国民喜欢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阅读。
B.我国成年国民倾向于以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
C.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于以多种阅读形式进行阅读。
D.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主要通过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
【考点】图表.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时要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分析画面中数据。
【解答】A.没明确图表的年份;没有体现出图中几种阅读形式所占比重的大小;
B.没明确图表的年份;没有体现出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比重上的差异;
C.没有体现出图中几种阅读形式所占比重的大小;
D.对图中主要信息概括最合理。
故选:D。
二.综合读写(共2小题)
6.《乡愁》中,诗人把乡愁比作 邮票 、 船票 、 坟墓 、 海峡 。
你能写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形容乡愁吗?
乡愁是 马致远牵着的瘦马,徘徊在异乡的古道 。
乡愁是 李白窗前的那一缕月光,惹得人无法入眠 。
【考点】作品意象与意蕴;仿写与续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诗句的仿写。
根据对《乡愁》的识记和理解,可知诗人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要求写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形容乡愁,可以结合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写乡愁的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整理即可。
【解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示例:马致远牵着的瘦马,徘徊在异乡的古道;李白窗前的那一缕月光,惹得人无法入眠。
7.一课一写。
毕淑敏指出:“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100字以内。
【考点】辩论.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爱一行,干一行”是从兴趣的角度来谈论的,“干一行,爱一行”是从工作态度的角度来谈论的,所以选择哪一个都有道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只要字数限制。
【解答】答案:
示例一:我同意“干一行,爱一行”。
态度决定成败!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机会并不多,而且很多人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端正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对它的兴趣。
示例二:我同意“爱一行,干一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保持热情,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很多时候人迫于现实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结果不能坚持下去,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明智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②属引凄异 延长
③二人对酌 饮酒
④越钱塘,绝长江 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 连绵不断(山多) 、 隐天蔽日(山高)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
【考点】文言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乡下,只有他自己。
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
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
“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
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
“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缺:通“缺”,空隙,缺口。
②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引:延长。
③两个人一起喝酒。
饮:饮酒。
④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
绝:横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或:有时/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或:或许。
B.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故:所以/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知识。
C.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虽:即使/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
虽:即使。
D.乙翁要扶甲翁。
之:代词,甲翁/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
之: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囊者”与“今”相对,在“今”前面断句;“何老之有”就是“有何老”,单独成句,前面断句。
故句子断句为: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句子翻译为: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省略句;良:实在,的确,确实。
句子翻译为: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②自:从;至:到。
句子翻译为: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①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
从文中描写山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连绵不断(山多)、“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山隐天蔽日(山高)。
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答案;
(1)①通“缺”,空隙,缺口②延长③饮酒④横渡
(2)C
(3)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①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②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①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
②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