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一讲就会,一做就废的孩子,是不是没数学天赋?
【千问解读】
数学往深了学,确实是需要天赋的。
但义务教育的九年和高中三年,还轮不到拼天赋。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差?
——大多数是因为挫败感导致的潜意识的“放弃”,和“天赋”没有任何关系。
也可能是教育者的启蒙不对,或者说老师教授的方法和考查方法不适合孩子。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一讲就会,一做就废?
——一是练习做的少,二是推理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女儿三年级时,我辅导她数学,对于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她非常懂,了然于胸。
但是,有一道应用题她却不会,题目是这样的——
农场主有一块边长是20米的正方形土地,他给这块地加了一圈篱笆,并用铁丝固定。
请问:他想用铁丝固定两圈,需要多少铁丝?
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她说:“固定一圈我会,就是20乘以4,但固定两圈,我就不会了呀。
”
然后生气:“为什么要固定两圈呢?”
——这就是我女儿当时的学习状态。
可以说,她通往数学的这座桥梁,真的是风雨飘摇。
我建议她当农场主,用积木简单做一圈篱笆,然后再用软丝围一圈,然后再围一圈。
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又把地球仪拿出来,和她假设了一下飞机环绕地球赤道飞一圈的状态——
分别演示了飞机飞行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与不同时的场景,让她比较一下飞机飞行的路程。
我又给讲了房屋铺设暖气管道、楼顶装饰彩灯……
再请她出几道关于周长的题目我做她批改;我出几道周长的题目,她做我批改……
至此,我才敢说,她会求周长了。
——灌输和引导,都是“讲”,但两者有一定区别。
把数学放到生活体系中,会增添很多的趣味性,也会拓展孩子的思维。
大约也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发的练习有鸡兔同笼的题目。
我女儿肯定不会。
我当时就是用最笨的方法,也就是列表验证——
兔子的数量为一行,鸡的数量为一行,脚的数量为一行;
然后用很多列,填上不同的鸡和兔的数量来试,这很耗时间,但她很有兴趣。
最后做(试)出来的时候,她开心极了。
让我再出一题给她做。
我就给她出来一道我小时候,我爸给我出的题:
板子鏊子三十三,一百条腿朝上翻,
多少板子多少鏊子?
——我们老家做煎饼用的器皿就是叫鏊子,三条腿;板子就是板凳,四条腿。
这次,她缩小了试数的范围,很快就得出来答案。
——笨方法或错误方法也是有价值的,根本没有想法才是真正的糟糕。
这种方法虽然很笨,但不至于让她无从下手。
解出难题的成就感就在修复她通向数学的桥梁。
后来,我就教她方程,不是用教授知识的态度,而是用教给她一个工具的态度,她特别兴奋。
学起来自然就很快,洋洋得意。
她五年级的时候,数学就可以考100分了。
直到现在初二,小测验依旧可以考满分。
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娃,绝对不是有天赋的孩子,庆幸的是,目前学数学还不需要天赋。
所以,若孩子一讲就会,一做就废,不用沮丧,大家都是从废中走过来的。
多做几次练习,经常玩一点思维游戏,启发孩子深入思考。
慢慢地,孩子的数学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刻意练习很重要,3+2=5,孩子总不会错,为什么?用的多而已。
附:
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其实挺重要的,
我们经常会出一些好玩的题目给他们玩。
比如——
我曾经问过他俩这样一个问题:
有一只熊,它向正南走一公里,然后原地改变方向,向正东走一公里,然后再原地改变方向,向正北走一公里。
此时——
它正好回到了起点,
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
我儿子脱口而出:北极熊,白色。
我女儿说:如果按照东西南北,应该走成正方形才能回到原地啊,这题出错了。
儿子哈哈大笑。
女儿找来纸笔,一板一眼地在纸上画图——
正南走一公里,正东走一公里,向正北走一公里……
画好后,说:“应该再向西走一公里才能回到原点啊。
”
我让她先等一下,我先问哥哥是怎么想的。
儿子说:“你一问熊的颜色,大概率就是北极熊嘛,熊的套路也就这个啦。
然后再回想一下题目,走个正三角形就回到原地了,可不就是在南北极才会出现的现象嘛。
那肯定是北极熊啦。
”
讲完后,他地球仪上又给妹妹讲解了一番。
最后总结说——
不合乎常理的东西,恰恰就是问题的关键。
找到关键的点,再分析一下,答案差不多就出来啦。
再比如——
两个只有门的房间,不透光。
A房间有三个开关,B房间有三个灯。
若你只能进入B房间一次,
怎么确定三个开关对应哪三个灯?
这个题目我女儿就想不出,我儿子却能很快想出办法。
先开第一个开关,过一段时间后,关掉,再打开第二个开关。
然后进入B房间:
摸一下两个不亮的灯泡,热的那个灯对应的是第一个开关;
不热的对应的是第三个开关;
亮着的灯对应的是第二个开关。
再比如——
老师刁难学生,只给学生两个桶,
能盛9升水的大桶,能盛4升水的小桶,
老师却让他盛6升的水带会教室,
怎么办?
你要先想一下,这6升水肯定是装在大桶里的。
所以,要从大桶中倒出3升的水。
那怎么才能倒出3升的水呢?
——如果4升的小桶里,先有1升的水,就好办了。
那怎样才能有1升的水呢?
——题目中的数字,9和4,刚好可以凑出一个1,9减4,再减4;
于是,解题就出来啦:
第一步,大桶装满9升,倒进小桶4升,然后把小桶里的水倒掉。
第二步,把大桶里的水倒进小桶4升,然后把小桶里的水倒掉。
第三步,把大桶里剩下的1升倒进小桶,再把大桶装满水。
第四步,用大桶的水把小桶倒满,大桶里就剩下6升。
用玩游戏的心态去分析问题,会格外有趣。
孩子在寻找思路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正确不正确不重要,让孩子喜欢上分析很重要。
责任编辑:
以往高考成绩查询方法与途径
2线上查询方式虽然高考成绩发布后通常有时间限制,但部分省市已开通微信查分功能,考生及家长可关注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官方微信,尝试查询。
同时,别忘了官网查询这一传统方式,考生需输入准考证号和姓名,或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3查询注意事项在查询成绩前,考生需牢记自己省份的查分时间,并仔细阅读公告上的信息,如查分方式、分数复核流程等。
查分时尽量错开高峰期,避免系统拥堵影响心情。
4详细查询途径对比 查询途径 优点 缺点 高中学校 资料保存可能较完整 需亲自前往,耗时费力 招考办 官方渠道,信息准确 流程可能繁琐,需耐心等待 微信查询 方便快捷,随时可查 需关注官方微信,信息更新可能不及时 官网查询 信息全面,操作简便 高峰期可能拥堵,影响查询效率 电话查询 传统方式,操作简单 可能产生通话费用,且信息更新速度较慢 5总结以往高考成绩的查询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迹可寻。
考生及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查询途径,同时注意查询时的各项细节,确保顺利获取所需信息。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新高考选科策略,专业方法解析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科目呢?1兴趣先行,成绩为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生兴趣已相对稳定,选科时应优先考虑自己喜欢的科目。
毕竟,热爱才能持久,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
同时,学科成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分数与年级排名需综合考虑,选择长期表现稳定且排名靠前的科目,高考时更具竞争力。
2黄金组合,专业无忧谈及选科组合,物理、化学、历史堪称绝佳。
此组合高考报考时专业选择广泛,几乎所有专业均可填报。
但需注意,此组合难度系数较大,适合学霸型学生。
若你自信能驾驭,这将是一个极具优势的选择。
3逻辑为王,男女有别物理、地理、化学组合则更适合逻辑性强的学生,尤其是男生。
此组合高考可选专业同样丰富,但更适合男生特质。
对于中等成绩且不愿过多背诵的学生,此组合尤为合适。
以下是几组常见选科组合的对比表格,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各组合特点: 选科组合 专业覆盖率 适合人群 难度系数 背诵量 物理+化学+历史 高 学霸型学生 高 中 物理+地理+化学 较高 逻辑性强、中等成绩学生 中 低 ... ... ... ... ... ... ... ... ... ... 新高考选科需综合考虑兴趣、成绩、专业覆盖率及自身特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为高考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