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有哪几位宰相?他们分别都有什么功绩?
【千问解读】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他的身边也有很多能臣,他们都在帮助皇帝一起好好的治理国家。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身边那些非常有能力的宰相们。
可能很多人以为,一个皇帝身边的宰相也不会有很多个,毕竟宰相的职权那么大,所以宰相的数量也不会很多。
但是实际上,宋仁宗在位期间,一共是有二十三位宰相的,这个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了,为什么当时会有这么多宰相,他们又分别是谁呢?他们在当宰相期间又做过些什么事请,有什么样的功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人物吧。
1.王钦若:制定官员升迁制度,撰修国史王钦若是“南人为相第一人”,五鬼之一,人称为“瘿相”。
宋仁宗即位之初,刘太后垂帘听政。
王钦若作为曾经拥立刘太后上位的功臣,看准机会,再次出手,进献《迁叙图》,提出百官升迁制度,受到刘太后和宋仁宗的赏识,王钦若因此再度拜相,奉命撰修《真宗实录》。
2.丁谓:排挤交好寇准的大臣,与王曾争权丁谓与王钦若等人,时称五鬼,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宋真宗去世后,丁谓擅改真宗遗诏,将交好寇准的官员悉数清除,并排挤自己的副手王曾,以达到独掌大权的目的。
在雷云恭擅自更改真宗陵穴后,丁谓极力为其隐瞒,事发,丁谓被革职抄家,贬往崖州。
3.冯拯:监修国史、真宗陵墓冯拯为相不足三年,为官清贫廉洁。
丁谓被罢相时,刘太后一度曾想诛杀丁谓,冯拯以宋仁宗即位不久,不宜杀人为由谏止。
之后他取代丁谓和雷云恭,监修国史和真宗的山陵建造。
因身体多病,曾五次上表请辞,刘太后派内官前往冯府探视,发现其家贫如洗,遂给予赏赐,罢相后不久冯拯去世。
4.王曾:智除丁谓,镇守边防王曾在宋仁宗时期,曾两度为相,时间长达九年,第一次为相时智除奸臣丁谓,受到刘太后和仁宗器重。
他为官严谨稳重,极力打压投机钻营者。
因压制刘太后姻亲,被刘太后以后宫失火为由罢相。
出任地方后,王曾政绩突出,受到百姓的拥戴,为其立生祠纪念。
在刘太后驾崩后,王曾再度为相,因反对吕夷简专权跋扈,二人同时被罢相。
5.李迪:敢言直谏、嫉恶如仇
李迪是状元出身,曾两度为相,宋真宗时被奸臣丁谓排挤,又得罪刘皇后,被多次贬官。
刘太后去世后,李迪再度为相,曾多次反对吕夷简专权跋扈,因此再次被罢相。
此后,李迪曾自请戍边,抵御西夏李元昊,被入仁宗拒绝,改知青州。
6.张知白: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张知白为相不到三年,在任上不以位高权重而毁名节,他为官崇尚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对于出行依仗、爵位视若身外之物。
他不屈服与困难和权贵,被认为是宋朝最有名的贤相。
死后,被仁宗追谥文节。
补充阅读:“祭文”制作的格式和要求
7.张士逊:一代帝师、三度拜相张士逊在宋真宗时曾任仁宗的老师,他宽厚待人、体悯百姓,安民生、厚民力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宋仁宗。
张士逊在64岁时拜相,受到了宋仁宗的特殊礼遇,仁宗曾御书“千岁”二字相赠,被誉为是“宰相得谢者,自士逊始”。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宋仁宗成为一代仁君。
8.吕夷简:安抚边疆、知人善任吕夷简出身官宦世家,三度拜相,在任近八年时间。
面对契丹的入侵,他反对迁都洛阳,并奏请设立北京(大名府),彰示皇帝亲征,以威慑契丹南下。
在用人方面,他对反对自己的人不够宽容,大多被贬黜远方,但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赋予了重任。
吕夷简曾多次派人与西夏、契丹和谈,虽然实现了和平,却增大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9.王随:佛系宰相、无所建树王随自幼家境贫寒,曾立志成为唐朝宰相裴休一样的人。
他提提倡外严而内宽,为相一年时间,除了和几位宰相因事争吵之外,无所建树。
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醉心佛教,撰修佛学典籍。
10.陈尧佐:兴修水利、推进改革陈尧佐出身官宦世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因兄长陈尧叟、弟弟陈尧咨皆为状元,俗称陈氏三状元,并且兄长陈尧叟在真宗时也曾任宰相。
陈尧佐早年受丁谓排挤,长期在地方任职,他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颇受百姓拥戴。
他担任宰相一年时间,提出裁减官员,革除繁文,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因老病辞职。
11.章得象:恪尽职守、居位自若章得象为相八年,不任用私人,曾十次上表请辞,宋仁宗才同意其致仕。
他一贯尊贤重士,扶掖后进,平易近人;为官46年,历任16次升迁,却从未受到贬黜,可谓是北宋官场一大奇迹。
在庆历党争时,他不攀附任何一方,致使《宋史》评价他“无所建明”。
去世后,宋仁宗破例亲临祭奠,以示哀悼。
(宋朝规定,致仕大臣葬礼,皇帝是不允许亲临祭奠的)
12.晏殊:唯贤是举、扭转战局晏殊能诗善文,在政治和文学上造诣颇深。
宋真宗驾崩后,面对丁谓、曹利用互相争权的乱局,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刘皇后垂帘听政,稳定了局面。
晏殊曾建言四事,加强了宋军军备,扭转了宋夏战局,平定了西夏入侵。
他担任宰相仅两年时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失误,被弹劾罢相。
晏殊最大的贡献是为宋神宗推进了一批能臣,如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为仁宗之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13.杜衍:革除民弊、支持新政杜衍在地方时,以擅长治狱闻名。
他对法律条文多有革新,又能尽量革除民弊,他既为能吏,又能兼擅民政。
杜衍是宋朝历史上有名的“百日宰相”,因支持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的庆历新政,被反对派诬陷结党,被罢,为相时间仅仅120天。
之后赋闲十年,临终还不忘劝诫宋仁宗加强边防。
14、贾昌朝:革除军弊、使官员年轻化
贾昌朝曾采取惩治首恶,制止高利贷在军中泛滥,以稳定军心。
面对官吏冗杂老弱现象严重,贾昌朝建议裁减老弱昏庸官员,逐步使官员年轻化。
他还奏请仁宗改革赋税徭役制度,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贾昌朝为相不足三年时间,为相期间北宋连年灾害不断,遂沿用汉朝因灾异册免三公的故事,自请罢相。
15.陈执中:拥立功臣、大公无私陈执中的发迹在于当你拥立仁宗为太子,所以与宋仁宗关系十分深厚,后因擒获王伦而入朝参知政事。
他两度为相,前后时间八年,却无所建树。
但其大公无私,曾拒绝提拔女婿官职,因此登门送礼之人也大为减少。
陈执中被罢相,不是因为他人排挤,而死因为自己的桃色丑闻被罢,也是仁宗朝宰相里面最倒霉的一个。
16.文彦博:出将入相、体恤为民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内外。
他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
文彦博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他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建树颇多,为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17.宋庠:反对新政、无所建树宋庠(xiáng)曾连中三元,宋仁宗亲政后,宋庠参知政事,因得罪吕夷简,又反对“庆历新政”被贬知扬州。
新政失败后,他重新入朝,宋庠为相两年,无所建树,因纵容子弟不法,被包拯弹劾。
晚年在地方任职期间也没有太大政绩。
18.庞籍:通晓律令, 擅长吏治庞籍为相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即被宦官、言官集团排挤罢相。
他在任期间,推荐了不少能臣良将,诸如狄青、司马光、周美、李师中、王莆等。
他的主要政绩在地方,因为通晓律令,治军严明,而且擅长吏治,深受军士和百姓拥戴。
19.梁适:有勇有谋、体恤百姓梁适出身梁氏名门,时称“满堂笏,梁半朝”。
他与父亲梁颢、兄长梁固被称为“忠孝三梁”,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
梁适为相仅仅一年时间就被言官弹劾罢相。
他曾建言拒绝与契丹称“南北朝”并立,出知地方期间,体恤爱民,改革铁政,并多次击败西夏入侵。
20.刘沆:启用贤人,救正时弊刘沆探花及第,前后任宰相7年,是宋朝由进士提拔为宰相第一人。
他任职期间,提出吏治三大弊病,力图革新,拒绝保荐近臣,并启用贤人,改革升迁制度。
因此得罪了大批权贵,众多朝臣群起攻之,刘沆孤掌难鸣,只好自请罢相。
21.韩琦:抵御西夏、推行新政韩琦在地方任职时,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入朝后又与范仲淹、富弼主持“庆历新政”,被视为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2.曾公亮:革新吏治、怀柔西夏曾公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宰相九年。
仁宗期间,他曾提出磨堪法,改革官员升迁和考核制度,同时提出裁减冗兵的方案,以减轻国家财政支出。
宋夏战争期间,曾公亮提出怀柔政策,先礼后兵。
宋夏议和后,又积极建议仁宗加强边防建设。
23. 富弼:推行新政、出使辽国富弼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两度拜相。
曾两度出使辽国,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了双方的利害关系,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致使辽兴宗自知理亏,遂息兵宁事,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战事。
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后,出知郓州、青州等地。
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
晚年再度为相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劝诫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