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5-25 点击数: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富弼是北宋一代名相,从《清平乐》这部剧中可以了解到,富弼曾得到范仲淹和晏殊的赏识。

历史上,范仲淹见到富弼后直称他有王佐之才,晏殊更是看出富弼潜力,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见富弼运气还是挺好的,自己的学识有人能够欣赏。

所以富弼起点就比其他书生高出许多,入仕后富弼也是将自己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富弼晚年反对变法,守旧思想太重。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1、纵横捭阖,折冲樽俎

富弼饱读诗书,胸有丘壑,思维起点极高,一双慧眼善于看穿表象直抵问题实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西夏李元昊背宋自立后,倨傲地派特使通知宋廷。

富弼建议将叛乱消灭在萌芽期间,为此“疏陈八事,乞斩其使者。

”宋廷采纳意见,强硬与西夏开战。

但因承平日久,边备松弛,胜少败多,导致西夏日渐做大,与契丹(辽国)、大宋形成鼎足之势。

1041年元旦,爆竹声中天地陡暗,日食发生。

朝廷依然正按原定计划,隆重设宴款待契丹(辽国)使者。

富弼奏请立即撤销宴会和舞乐,改为“赐北使酒食。

”他向宋仁宗解释:“自古日食日,只可祭祀,岂能宴饮?中原乃礼仪之邦,契丹乃外夷蛮族。

万一契丹遵故俗停止宴饮,岂不是令我华夏蒙羞!”宋仁宗不以为然,后来得知契丹因日食“果罢宴”的打脸消息,悔青了肠子。

西夏国两名首领率部归降,朝廷不疼不痒给他们赏了个小官儿。

富弼敏锐察觉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分化瓦解敌人的良机,极力建议朝廷重新“厚赏”他俩以吸引更多西夏归降者,朝廷依计而行。

契丹趁宋廷全力抵御西夏时,重兵压境,索要关南土地。

宋廷一口回绝,征聘特使回复时,群臣“莫敢行。

”在吕夷简别有用心举荐下,富弼以舍身取义的决心和勇气,犹如蔺相如独闯秦廷般接下这烫手的山芋,与契丹展开有礼有节的斗争,巧妙摸清了契丹底牌。

朝廷由此底气十足,仅批准契丹要求增加岁币数量一项,其余置之不理,顺带赠送一张“本朝继续以宗室女与契丹和亲”的优惠券。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为防御契丹武力夺取关南,宋廷暗中调兵遣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边防,并宣布和亲的优惠券作废。

契丹辽兴宗被激怒,威胁宋廷派特使解释清楚。

富弼再次临危受命,出使契丹。

富弼面对辽兴宗连珠炮般气势汹汹的质问,沉着冷静见招拆招,不卑不亢、引经据典加以解释或反驳。

针对辽兴宗的领土要求,富弼引用“檀渊之盟”签订的条约坚决予以拒绝。

经过拉锯式的谈判,辽兴宗下达最后通牒:或割关南,或继续和亲,宋廷必须选择其一。

富弼风尘仆仆回朝复命,取得“愿意继续和亲”的国书和口谕,又马不停蹄重返契丹。

途中休息时,他发现国书内容与口谕内容不符,立刻驰回京城,重换国书,避免了一场重大的外交事故发生。

契丹出尔反尔,提出大幅增加岁币的无理要求。

且刁难宋廷:“南朝(即宋)给我们货币时,应当用‘献’以表敬意,或以‘纳’表示孝心!”

富弼深知这两个词关乎国家与朝廷的尊严,于是置生死于度外,“声色俱厉”回击契丹的无耻恫吓。

辽兴宗无计可施,只得派特使随富弼回宋廷传达“两字方针”。

富弼抢先禀报朝廷:“此二字,臣在契丹已‘以死拒之’,契丹黔驴技穷才派特使再来。

朝廷千万不可答应!”可叹的是,富弼心血白费,朝廷最终采纳了卑躬屈膝的“纳”字回报契丹。

富弼多次出使契丹,有力维护了宋廷尊严和边境安宁。

他接受任命时,恰逢爱女夭亡,他无暇最后看一眼,满怀愧疚涕泗交流踏上征途;再次奉命出使时,得知喜得麟儿,他不能回家亲亲儿,笑逐颜开飞马驰往契丹。

因为在他心底,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2、心忧天下,勤政爱民

富弼使契丹与宋廷重归旧好,朝廷上下弥漫着乐观轻松情绪。

富弼却未雨绸缪劝谏宋仁宗:“恳请陛下牢记契丹轻侮我大宋之耻,卧薪尝胆,修治朝政!”

宋仁宗何尝不想扭转积贫积弱现状,趁机责成范仲淹与富弼等宰辅迅速进行富国强兵的顶层设计。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富弼以远见卓识“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欧阳修等人也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一些富国强兵建议,颁布全国实施,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由此拉开帷幕。

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随着年余后“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和富弼相继被排斥到地方任职,“庆历新政”宣告无疾而终。

富弼在朝为臣竭诚尽智,在地方为官造福一方。

他改任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知州后不久,黄河决堤,沿岸大批灾民流离失所乞讨到青州。

旧例,官府会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城里施粥。

由于人多粥少,踩踏事件时常发生,不少灾民因为几日抢不到粥而活活饿死。

灾民密集,还经常导致疾病流行,造成大面积死亡事件。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富弼决心彻底改变这种“名为救之,而实杀之”的赈灾方式。

他经过调研演算,首创“综合赈灾法”:

一,公私携手赈灾。

他说服青州百姓捐出余粮和空余房舍,官府拿出相应赈济粮和公房,将灾民分散安置,安置点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

”保证灾民人人有饭吃,且不易被传染疾病。

二,调动闲官参与。

他给各类非在编官员发放俸禄,令他们分点承包管理灾民安置点,重点照顾老弱病残。

他令人记录下们的功劳,约定日后为他们奏请封赏。

每隔五日,还派人携酒肉慰问他们。

闲官们见富弼对他们“出于至诚,人人为(之)尽力。

三,开放动植物资源。

他下令任由灾民随意取用青州的动植物资源,将死难者合葬“丛冢”中。

次年,青州麦子成熟后,富弼让灾民们根据路途远近,领取相应粮食返乡。

综合赈灾法大见成效,救活灾民五十余万人,并从中招募兵卒万人。

富弼由此受到宋仁宗嘉奖慰问,他的综合赈灾法被官府视为赈灾标准样式予以推广。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3、公私分明,心怀坦荡

富弼公字当先,公私分明。

为了国事,不惜忤恩师,训岳父,婉拒官家。

山东等地盗匪猖獗,部分地方长官因无力征剿,索性与盗匪和平相处甚至花钱买平安。

范仲淹奉命到山东处理此事,听信地方官员的花言巧语,把他们与盗匪勾结的行为定性为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

正在山东为官的富弼拜见恩师,得知范仲淹的处理意见后,坚决反对:“他们享受朝廷俸禄,本该保境安民。

如今姑息养奸,同流合污,理应问斩!”

范仲淹心平气和打算说服他,富弼却面红耳赤与恩师大声争辩。

事后,友人提醒他不该与恩师争执。

富弼理直气壮答:“范先生举荐我,并非因我与他始终与其观点一致,而是欣赏我忠直敢言!我岂能放弃原则来报答先生!”

他曾因严惩腐败官员而得罪宰相吕夷简,因此,他被吕夷简心怀叵测力荐出使契丹。

欧阳修识破吕夷简的险恶用心,在宋仁宗面前引用唐朝“颜真卿使李希烈事(颜真卿因得罪奸相卢杞,被卢杞蓄意派遣去晓谕叛将李希烈最终遇害)”,请求改派他人。

富弼对吕夷简公报私仇之心嗤之以鼻,他大义凛然表明态度:“君主的忧愁就是臣子的耻辱,臣愿出使契丹,绝不吝惜生命!”赤诚爱国之心,令宋仁宗为之动容。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谈判期间,曾发生“国书与口传之词不同”事件,富弼回京改换国书时,气愤地质问吕夷简:“政府如此,欲置臣于死地。

臣死不足惜,如国事何?”吕夷简面红耳赤狡辩:“这恐怕是失误,马上改正就是。

”宋仁宗也怀疑吕夷简假公济私公,征求晏殊意见。

晏殊竟然公开袒护:“吕夷简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确恐怕是笔误而已!”富弼怒发冲冠,怒斥岳父:“晏殊!您是个奸贼吗?为何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瞒陛下?”晏殊被女婿训斥得哑口无言。

宋神宗时,富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连上数十章“称疾求退”。

宋神宗请他推荐继位者,富弼力荐文彦博,“神宗默然”,问他可否用王安石,富弼以"亦默然”态度表达婉拒。

因为心底无私,所以富弼胸怀坦荡。

富弼面对“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的现状,泰然自若,我行我素。

“综合赈灾法”使他名声大噪,友人劝他低调,“公傲然不顾曰:‘我一条命换来六七十万百姓活命,我怕什么?!’”反而加大赈灾力度,使“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

”坊间歌颂他:“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4、淡泊名利,平易近人

富弼淡泊名利,无数次推让官职。

他首次出使契丹不辱使命,被提拔重用,他极力推辞:“国家有难,臣理应效力,并非为升官而尽力!”完成任务后,他再三继续“恳辞”朝廷新任命。

在青州采取综合赈灾法后,宋仁宗授予他礼部侍郎官职,富弼认为:"此守臣职也。

”坚辞不受。

富弼为母丁忧期间,宋仁宗五次请他官复原职,都被他婉拒。

宋英宗即位后不久,富弼因足疾发作,不顾宋英宗极力挽留,连上陈二十余道请辞奏疏。

宋神宗即位,富弼再次以足疾为由出京为官。

此后,他极力推辞各种高官厚禄。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索性称病告退,在辖区拒不执行王安石改革的青苗法。

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富弼“好善嫉恶”,性格温和,平易近人。

自唐朝以来,宰相“礼绝百僚”,任何人见到必须跪拜。

富弼拜相却一反常态,低级官吏或百姓求见,他都以礼相待,延座请茶,和颜悦色与他们交谈。

接见后,再送到门外,目送他们上马远去才回门。

富弼对待客人不论贵贱贤愚,一视同仁,被传为佳话。

一次,他乘小轿外出,被市民发现。

市民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随观之”,创造出万人空巷的奇迹,“其得民心也如此。

富弼有独特的处事哲学:“君子和小人争斗,必定无法得胜。

君子不胜,尚能洁身而退,乐于正道而无怨恨;小人不胜,则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造谣诽谤,无所不用其极,不胜不休。

所以,我的人生哲学是: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咬狗,狗要千方百计咬人很正常!我不能为取胜而与狗对咬!”

富弼于79岁高龄薨。

富弼言传身教告诫后人:人生旅途不论短暂抑或漫长,期间永远伴随着“取舍”二字。

对他来说,索取的只有忠君爱国、利国利民,舍弃的全是功名利禄、个人私欲。

所以,真正懂得取舍,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

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