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的父亲赵奢为何一战成名?
【千问解读】
一说到赵括,很多人都能想起“纸上谈兵”这个流传很久的典故,认为赵括就只不过是一个只会嘴上说说而已的“名将”,但是他的父亲却是真真实实的名将,赵奢。
不过,赵奢的成名也其他很多人并不一样,一个将军的诞生都很不容易,前期都会经历过很多,比如韩信、白起等等,都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才逐渐掌握兵权。
然而赵奢却不一样,他是很典型的一战成名的大将,仅仅是一场阏与之战就让赵奢成为一位名将,究竟是为什么?赵奢究竟有多厉害,这场阏与之战又是怎样的呢?
1、赵奢简介赵奢,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
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60余岁。
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
据《战国策》记载,阏与之战后,田单曾与赵奢论兵。
田单与赵奢的主张相反,认为兵士数目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兵士数目多会影响国内农耕,造成粮食供应困难,是“自破之道”,因为古代帝王的兵力不过三万,便可令天下诸侯臣服,但赵奢却认为当时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力才足够“服天下”,这也是田单不服气赵奢的地方。
不过赵奢随后表示,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不过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过三千家,用三万兵攻或守,对将帅来说没有困难。
可是当时存世的,只有战国七雄,千丈之城,万家之邑可谓比比皆是。
以三万兵野战未可言必胜,围城更加不用指望。
他认为田单不只不懂得用兵,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怜。
田单听了,感叹自己没有想得这么深远。
后来,燕王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攻击赵国。
赵孝成王赵丹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让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作条件,以换取齐国田单率领赵军攻燕,平原君也同意这个做法,但却遭到赵奢的反对,评论这种行径犹如“覆军杀将”。
赵奢认为,赵国并不是没有名将,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经担任燕国的官职,熟知燕国地理和形势,自己领兵伐燕比田单更适合。
田单毕竟是齐国人,由于伐燕成功只会对赵国有利,赵国强大,则代表齐国霸业的终结,作为齐国人的田单不致于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
不过平原君没有听赵奢的意见,在第二年,田单还成为赵国的相国。
2、赵奢为何一战成名春秋战国被誉为大争之世。
春秋战国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
各国间不断攻伐的背后,更是有争鸣,人才辈出的璀璨历史。
人们大多熟悉赵括其人,是赵孝成王临阵替换廉颇,主导长平之战的主帅。
长平之战,战国被白起坑杀60万赵军,自此赵国也就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格。
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赵括的父亲赵奢,其人被视为,能力仅在廉颇和李牧之下的赵国第三名将。
既然赵奢能力如此出众,他的儿子赵括为何能力却又如此平庸呢?甚至在历史中,还留下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
这真的是虎父犬子吗?其实不然,长平之战,赵国战败是综合实力不如秦国所导致的。
廉颇希望以坚壁清野的战略,来对敌白起。
但人们并不知道,赵国本就是四战之地,其国土很少有险要关隘。
同时赵国常年和匈奴作战,赵国国内的粮草已经极度匮乏。
所以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就用赵括取代了廉颇,以期望与秦军迅速决战。
这才导致了长白之战赵国的战败。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并非在赵括个人身上,而是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秦国。
好了小编说了这么多,咱们下面就来看看赵括的“虎父赵奢”,有着怎样出众的领兵才能。
在赵国的历史中,赵奢的地位与廉颇与蔺相如相当。
年轻时并没有过从军经历的赵奢,起步是由一名征收田税的管理做起。
有一次赵奢在征收平原君家田税时,赵奢秉公执法,一连诛杀了平原君家几名管事。
愤怒的平原君想要诛杀赵奢。
当时的赵奢面无惧色,而是向平原君讲述了一番赵法。
最后平原君不但没有杀掉赵奢,反而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并将他推荐给了赵王,去管理赵国的赋税。
公元前269年,秦国攻打韩国,秦国将军队驻扎在了阏与地区。
从三家分晋的关系而言,赵国应该选择救援韩国。
一旦让秦国变强,赵国的国土在秦国面前将会变得一马平川。
赵国需要韩国挡在自己和秦国之间。
从军事角度而言,赵国到底该不该救韩国呢?当时赵王找来了廉颇,询问了对方的意见。
廉颇觉得路途遥远,阏与又是一个地形相对狭窄的地区。
赵军和秦军一旦在此交战,赵军将会面对很大的困难,所以廉颇就建议赵王不要相救韩国。
随后赵王又询问了乐乘的意见。
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
他也认为赵国出兵相助韩国,赵军很可能会战败。
赵奢虽然管理着赵国的赋税,但在军事方面,他时常会有独到的见解。
于是赵王就又找来了赵奢,询问他的意见。
到了赵奢这里,他对赵国出兵相助韩国一事,看法却和廉颇,乐乘截然不同的。
赵奢认为阏与之地虽然狭窄,秦赵两军在此交战,会没有回旋的余地。
但这样不利的局面,双方是等同的。
只要一方作战勇猛,就能取得胜利。
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最后赵王很是赞同赵奢的看法,并命赵奢为主将,率领赵军前往阏与救助韩国。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阏与之战。
初次领军出征的赵奢并不畏惧秦军之势。
在赵军离开邯郸三十里以后,他就下令任何人不得提出其他意见。
随后大军便停驻不前,并且还原地加固起营房呆了20多天。
这在外人看来,赵奢好像就没有前去救援韩国的意思。
当时有赵军将领向赵奢提出,应该火速驰援韩国的建议,结果这名将领却被赵奢砍了头。
随后秦军细作也潜入赵军军营,打探消息。
发现秦军细作的赵奢,不但没有点破对方的身份,还极度热情地招待了对方。
当秦军细作离开赵军军营,准备回禀消息时,赵奢下令全军,卸掉铠甲火速驰援阏与。
仅仅过去两天时间,赵军就在阏与五十里外安营扎寨。
随后秦军直接被赵奢打了过措手不及。
秦军在战线崩溃的情况下,死伤更是近五万余人。
此战过后赵奢一战成名,成为了战国名将之一。
赵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赵奢是由文官,转为的武将。
他利用这点,再加上在邯郸城外等待的20多天让秦军产生了轻敌心理。
随后他又让赵军兵卒,解甲火速驰援。
这就是所谓的闪电战,攻其不备。
赵奢战胜秦军之战,可谓震惊六国。
这是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第一次败于六国将领的手中。
即使赵奢通过阏与之战,名扬天下。
齐国名将田单也有些瞧不起他。
田单觉得,为帝王征伐天下的将领,拥兵三万就可以纵横天下。
但赵奢每次作战都要聚众超过十万的赵军。
用兵过多,田地自然就会少有人去耕种,随之粮食减产,国力自然会衰落。
小编觉得田单的看法有些过于片面。
战国时期存着七大诸侯国。
各诸侯国中,城池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
赵奢的用兵方式,无疑就是狮子搏兔,必尽全力。
三万人纵横天下,正说明田单的用兵方式过于自负。
这样的用兵方式一旦战败,可比田地没人耕种所带来的危害,要大得多。
3、赵奢是个怎样的人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
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以泄愤。
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带头率先垂范,则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
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
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
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而他的忧虑,最终得到应验。
赵奢死后,赵括为将,果然在长平之战大败于秦军,为秦军所杀,赵军全军覆没被坑杀四十余万。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