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击数: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刘细君公主还是比较传奇的,但是小编对这位公主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细君公主的真实历史到底是什么呢?话说刘细君公主也有和亲啊,那这个刘细君公主和亲的路线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

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们都被弃市。

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成为罪臣之女。

结盟乌孙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与大月氏人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

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

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出现“而金城(兰州)、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

同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继匈奴右臂,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

三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向乌孙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当时乌孙国国家分裂。

太子蚤已逝,乌孙昆莫猎骄靡答应他以其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为太子的请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禄不满。

大禄握有兵权,计划起兵杀害军须靡。

猎骄靡为保护军须靡,便给他万余骑兵到别处自立。

猎骄靡自己另掌万余骑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国所有兵力。

他接见张骞,可是没有答应张骞的与汉结盟的要求。

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汉的国势,又畏惧匈奴,乌孙不可能迁回故地。

猎骄靡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使节见识到西汉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要进攻乌孙。

汉朝使者经乌孙之南到大宛、月氏的,不绝于路。

乌孙很惶恐,就派使者献马给汉朝,并愿娶汉朝公主,两国结为联盟。

汉武帝问群臣的意见,朝议同意。

决定必须先纳聘礼,然后遣送公主。

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联姻的公主嫁给猎骄靡。

猎骄靡以刘细君为右夫人。

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结盟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儿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

悲伤作歌

刘细君到乌孙后,自己建造宫室居住,在一年中几次与猎骄靡聚会,喝酒吃饭,还用财物、丝织品等赏给猎骄靡左右的贵人。

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再嫁去世

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

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

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

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

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病逝。

刘细君死后,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

刘细君公主和亲路线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为汉匈交好立下的功绩千古流传。

然而,中国历史典籍第一位记载了姓名和史实的汉族和亲公主刘细君,其生平事迹却鲜有人知。

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是在公元前33年,而刘细君远嫁乌孙国(乌孙,即今哈萨克族的祖先,编者注)和亲是在公元前105年,比王昭君早了整整72年。

被汉武帝选为联姻对象 刘细君具有正宗的皇家血脉,是名副其实的汉室公主。

其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父亲是江都王(扬州当时称江都)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

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

当时,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

细君气质超凡,美貌脱俗,机敏可人,深受广陵王的喜爱。

当时,匈奴国势力强大,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今新疆伊犁一带)拥兵近20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且愿意与汉朝来往。

公元前108年,西域乌孙国王昆莫向长安送来聘礼,请赐一位汉室公主为妻。

汉武帝为联合乌孙共同对付匈奴,同意联姻。

通过左挑右选之后,决定由刘细君出塞,担此重任。

感天动地“手印石”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

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车队行走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土路上。

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

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得望不到尽头。

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去了很久,刘细君手上的汗渍居然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转嫁王孙

刘细君嫁到乌孙后,牢记其担负汉朝边疆安宁的使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左右贵人”,用汉武帝所赐的丰厚礼物,广泛交游,在乌孙国的上层社会中巧妙周旋。

并因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不卑不亢而赢得了乌孙国上下的敬重。

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国王死后,年轻的王后必须嫁给王室子孙为妻。

老国王昆莫是乌孙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对细君备加宠爱。

出于对细君长久幸福的考虑,他决定在自己生前就将细君转嫁给王位继承人,他的孙子岑陬军须靡。

但是这一极不符合汉家传统礼仪、离经叛道的决定令细君无法接受。

在反复推脱不成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请求在老昆莫去世后将她召回故土,叶落归根。

武帝接书后,内心虽然很同情,但为了国家边陲的安宁,下旨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得到汉武帝的旨意,细君反复思量后,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

在昆莫的主持下,细君与其孙岑陬军须靡举行了婚礼。

不久,昆莫病故,军须靡继承王位,汉、乌两国友好绵延60余载。

细君和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少夫。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刘细君将塞外生活的艰难悲愁都写进了《黄鹄歌》中。

她在乌孙只生活了5年便早逝。

公主的付出换来了边疆数10年的稳定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那些牧人的子孙,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族人。

细君公主渐渐从汉民族的记忆里褪去,成了模糊的一道背影,而哈萨克族人民却永远地记住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新娘。

身在伊犁的哈萨克人都知道细君公主的故事,他们将她视作自己的奶奶!伊犁河谷的哈萨克族儿女会永远怀着感恩与敬仰的心,将这位公主的故事传扬下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