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汤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千问解读】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很多开国功臣都惨遭冤杀,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汤和。
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乡,两人是在一条街上长大。
年少时的汤和便表露出了壮志,此后他加入郭子仪的起义军,期间积累了不少战功。
后来汤和跟随朱元璋,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成为统军元帅,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下属之一。
不过功劳越大的人,恐怕越会得到帝王的猜忌,为何汤和最后却能逃过一劫呢?
朱元璋发小汤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濠州皇觉寺的和尚朱元璋收到了一封信,那是由他的发小汤和寄过来的。
汤和在信中说自己在一年前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如今已经算是混出头了,成为了千户,手下有着上千人马,你若过来的话,我也可以照拂一二。
根据我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义军行动势不可阻,前途大有可为,你要是过来的话一定能够真正建立一番功业。
信基本就是这么个意思,其实就是汤和给造反部队拉人头,不过他在信中说得虽然很好听,但朱元璋接到信后却将其给藏了起来,一时半会并没有去投奔义军的打算。
原因也不难理解,朱元璋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等多位亲人,但造反毕竟是会株连九族的大罪,他还有二哥、侄子等亲戚,并且自己的生命也很宝贵不是嘛,虽然当和尚没有出头之日,但起码能让自己活下去。
可就在朱元璋准备安稳度日的时候,一位师兄却告诉他说,汤和寄过来的这封信被人发现了,正要去官府告发他,与叛军勾结意欲谋逆的罪名可不是闹的,朱元璋大惊之下,只能非常无奈地去投了汤和推荐的义军元帅郭子兴,那一年他25岁,汤和27岁。
汤和的这封信,彻底地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不得不踏上一条充满战火与鲜血的荆棘之路,并最终加冕为皇,而汤和既是指引着他走上这条路的领导者,也是他在这条路上的忠实伙伴,更是跟随着他走完这条路的唯一一人。
朱元璋去到郭子兴义军处时,汤和已经是千户,职位远比朱元璋要高,但他每次出行,却都极为恭敬地跟随在朱元璋深厚,就像自己才是下属一样,其他人对此都很不理解,但朱元璋对此却坦然自若,没多久朱元璋因军功被提拔为镇抚,地位就在汤和之上了。
汤和得以善终那个时候,朱元璋与汤和都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尽管他们当时在整个大时代里依然籍籍无名。
在之后的日子里,汤和跟随着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被打败,势力越来越壮大,最终朱元璋于1368年称帝,建立了大明帝国,不过当时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一方面还有元末其他势力的起义军要争夺天下,一方面元朝残存势力也要反扑。
汤和因此与徐达、常遇春等众多将领,依然不停率兵在外奔波,平定福建,攻占兴元,打击残元等等,这些人作为大明的开国元勋,朱元璋对他们自然极其倚重,纷纷封公封侯。
等到天下彻底安定下来以后,朱元璋的心情渐渐就发生了变化,他并不愿意这些将领长时间握有兵权,但他还没有想到,以怎样的方式去收回这些人的兵权,而与他一起长大的汤和极其敏锐地察觉出了他这种意愿,于是主动找到他辞去兵权,说是要回乡享受生活。
朱元璋一听大喜过望,立即解去了汤和兵权,在凤阳那里给他修大宅子,等宅子建成以后,汤和便于次年也就是1389年回到了凤阳,这时候他已是一位63岁的老人。
回到凤阳后,汤和将朱元璋赏赐的财物大多分发给了乡亲,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娶了上百位妻妾(媵妾百余),以此来表示自己是真的只想好好享受生活,同时他和人说话的时候也非常谨慎,那一些朝廷上的言论,连一句都不会跟人说出,至于军事上的辉煌成就更是从未提过,7年时间未曾言兵。
汤和的这种谨慎,也让他成为了明朝唯一善终的功臣,根据《汤和传》的记载,当时“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那些功臣宿将后来大多因奸党罪伏法,只有汤和独自一人高寿享福,且以功名善终,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也一直世袭富贵,直到明朝灭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