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农业覆盖技术、地理教学中的革质叶片与蜡质叶片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专业地理备考咨询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最全汇总

一、农田覆膜

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反光地膜(一般用于果树)---使近地面反射光增加,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

1.保温原理

太阳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质进入。

但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这样,温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这样温度积累后也就起到大棚增温的作用。

2.不同薄膜作用

(1)无色透明 地膜 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2)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用于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培。

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

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

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

(3)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覆盖有驱蚜防毒保墒,还有除草作用。

这种地膜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

适用于夏秋季蔬菜、瓜类、烟草的防治病虫及抗热栽培。

3.防旱、防涝、防返盐。

在覆盖了黑色地膜的畦面上,雨水顺膜流入畦沟而被排走,土壤水分一般不致于过分饱和。

不降雨时,土壤下层的水分可自下向上垂直运转,畦沟中的水也可沿畦边向畦中部横向转移,供给植株吸收。

天旱时,薄膜阻碍了土壤水分蒸发,有保水作用,可减少灌溉次数。

盐碱地覆盖黑色地膜,可减少表层土壤返盐。

4.防治土壤板结。

在作物生长期,由于黑色地膜覆盖使土壤表面减少了风吹雨淋及人在管理中的践踏,能使土壤保持较好的疏松状态,防止土壤板结。

5.防养分流失。

黑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湿度适宜,通透性好,可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由于黑色地膜的阻隔,可防止土壤中氮素的挥发,防止雨水冲刷而造成的淋溶流失,起到保肥作用。

二、农田覆石

1.砾石间隙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2.表面粗糙,有利于减弱大风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

3.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4.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

三、覆草类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平衡地温,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有利于作物生长。

3.抑制杂草生长。

覆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和草籽萌发,减少除草用工,节约管理成本。

4.加速土壤熟化(腐烂后进入土壤,增加有机质)。

覆草后,秸秆腐烂,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同时地面蚯蚓和微生物增多,使土壤热化,肥力增强,可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使树体健壮。

5.减少肥水流失和地面侵蚀,起到保湿、保土、保肥作用。

覆草可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减少肥水流失。

特别是高温干旱季节,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地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雨水季节由于雨水不再直接冲刷地面,肥料流失较少。

四、水果套袋技术

水果套袋的作用在生长后期,其机理在于:几乎所有的水果在接近成熟的时候都会受到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因而造成收获的减少或质量的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传统方式是喷洒农药,不但效果差,而且还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即使如此,仍然有30%左右的水果在收获前受到损失。

五、种植覆盖作物

在果树行间播种蔓生或矮茎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不仅能收到较佳的覆盖效果,而且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中耕除草次数,节约劳力,降低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同时可提高果实含糖量,而有机酸含量则相应减少,并能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提早成熟及提高果实的耐贮性等。

六、黑色纱网

广泛用于蔬菜、花卉、果树苗、食用菌等栽培行业。

起遮光、降温、 保湿等作用。

遮阳网的遮光率最高可达90%,不同颜色的遮阳网对透过的光线有选择性,如银灰色网反射蓝紫光较强,有避蚜效果。

遮阳网的增湿效果(捕雾取水):覆盖遮阳网后,由于降温防风作用,降低了覆盖区的空气跟外界的交流速度,明显提高了空气的相对湿度。

七、浇冻水

冬季来临,天寒地冻,为保护苗木顺利越冬,许多苗农会选择在冬季给苗木浇水,保障苗木安全越冬。

冬天苗木浇防冻水是保证苗木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

浇水是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防止土

壤温度下降。

防冻水结冰能够形成保护层,冰下面的土壤温度就不会再继续降温,从而起到防冻作用。

一般适用于南方品种的树木,不耐寒,或者一些新移栽长势弱的树木。

不管移栽多长时间,都可以浇一次防冻水。

冬季苗木浇防冻水有三大好处

1.浇防冻水可以保证越冬期苗木有一定的水分供应,兼有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效果;

2.浇防冻水可以提高土壤的导热性,这能够有效地缩小地间温度速变,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

3. 浇防冻水可以塌实土壤,弥补裂缝,消减越冬害虫。

地中海气候及其植被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

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 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片一般较厚,植被的叶子上长有一层厚厚的 蜡质层,叶小,很硬,故地中海的植被类型被称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或副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其植被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季风发达,气温年较差较大;夏季最热月的均温多在26℃以上,而冬季最冷月的月均温在0-16℃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800-2000毫米,夏半年降水占全年的70%左右。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亦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林。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

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 叶片革质全缘、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照叶林之称。

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甘蔗等。

革质叶片与蜡质叶片的区别

革质叶片

革质叶片的细胞壁较厚,像皮革的质地,形状卵形、椭圆形,颜色主要为碧绿色,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储存水分的量也很大。

革质叶片主要是旱生植物的叶子,主要是桂花、橡皮树、迷迭香等,叶片会带有香味。

蜡质叶片

蜡质叶片的表面具有光泽,覆盖有一层透明的蜡状物质,能够有效抵御病虫的侵害,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水分。

常见的植物有月桂、田七、海棠等,并不带有香味。

革质叶片

革质叶片的顶端较为尖锐,底部呈圆形、心形,长度为5~12厘米,宽度为2~3厘米,边缘具有波浪的形状,正面的颜色为深绿色,背面的颜色为浅绿色,明显的叶脉通常具有3条,叶柄的长度为3~5厘米。

蜡质叶片

蜡质叶片的顶端为圆钝形、近圆形,底部呈宽卵形,长度为8~10厘米,宽度为1~2厘米,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状,表面还长有细小的绒毛,叶脉的纹理并不明显,颜色为翠绿色,叶柄的长度为5~10毫米。

地理试题中的树叶

(2022·秦皇岛检测)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

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 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

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2.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

C.叶片常年呈绿色 D.抗病虫害能力强

解析:

第1题,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材料“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保护种子少受冻害,B正确;在严寒的北极地区,植物首要的目标是生存,因此绒球虽然可以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错误;北极棉花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的,而不是昆虫,C错误;北极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本就少,D错误。

故选B。

第2题,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由于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错误;北极棉花叶面细小,可以耐寒,而蜡质层一般是耐旱植物的特质,B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北极棉花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弱,D错误。

故选C。

答案:1.B 2.C

(2022·浙江高二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地的气温累计、降水距平图(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值),完成3~4题。

3.图中该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对该地区自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B.有明显季相变化,夏季盛叶冬季无叶

C.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D.叶子坚硬,叶面多有蜡质层

解析:

第3题,分析图中信息可知,柱状图为降水距平,曲线图为气温累计情况。

依据图中降水距平值可推断,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7、8月份;气温累计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

图中12、1、2月气温累计曲线上升缓慢,说明12、1、2月为一年中气温较低的月份,结合右侧纵坐标可知,12、1、2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5 ℃。

因此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B。

第4题,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对应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有明显季相变化,夏季盛叶冬季无叶,对应的是温带季风气候;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叶子坚硬,叶面多有蜡质层,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

故选C。

答案:3.B 4.C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会穿黑色的龙袍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一辈子都穿黑色的龙袍?后世的帝王为什么没人敢穿黑色的?

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伟大的民族整合给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注入了新鲜而丰富的力量,形成了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

在实现中国统一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们曾经不惜战争杀伐,以武力为代价换来了今天的团结与整合。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现了民族与国家大一统的皇帝,虽然他的统治残暴不仁,但是这些罪恶劣迹仍然不能掩盖他的千古功勋。

所制定的一系列国家大政方针,至今对中国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比如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度至今仍然被使用,律法最早也是诞生在秦朝时期,足以见得秦朝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自从皇帝诞生之后,皇帝的服饰也就是龙袍也成为了皇权象征的专属,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会发现,秦始皇所穿的龙袍通体都是深黑色的,为什么后来的皇帝没有选择和他穿一样的龙袍呢? 龙袍不仅仅是皇权的象征,更关乎到国家的大体,所以在龙袍的颜色搭配和设计选材上都非常的有讲究,而秦始皇的龙袍之所以为黑色,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当时的思想所左右。

当时在秦始皇的眼中六国如同燃烧的火焰,而秦国则是扑灭火焰的清水,水扑灭火焰之时会冒出黑所,所以就选择了黑色作为龙袍的主色,也象征着实现统一后六国覆灭之火不再死灰复燃。

另外当时的秦国以黑色为尊,这样龙袍的黑色基调就更加确定下来了。

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对龙袍的美观性也有所追求,汉代的龙袍逐渐在黑色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红色作为装点,这样的黑红搭配使得龙袍看起来更加的庄严肃穆充满威严,不但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龙袍文化元素,更加速了它的与时俱进的创新脚步,而这种改变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的喜爱。

大家都知道,后来的皇帝所穿的龙袍都以黄色为尊,龙袍的主色调由黑色变成黄色还是从时期开始的,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皇帝号称是天子,替上天来管理人间的百姓,保证一方水土平安繁荣,所以隋文帝认为作为龙袍的主色调应该与土的颜色相呼应,所以就改为了黄色,这种黄色富丽华贵,刚一出现就深受皇帝的喜爱,后来各个朝代的皇帝也都沿袭了这一设计,到了黄色更成为了皇帝的象征,非皇族使用者均会受到治罪的惩罚。

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不断的创新,这才是文化形成并且有生命力的原因,龙袍的文化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两样应该得到推广与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植被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农业覆盖技术、地理教学中的革质叶片与蜡质叶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中岳景区

21

2024-09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